导航菜单

高校课外创新教学策略探究

滕万庆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文章从高校开展课外创新教学的意义出发,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阐述了高校课外创新教学的实施现状,深入剖析了高校课外创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基于准则建设的高校课外创新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外创新教学;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6-0001-03

一、高校开展课外创新教学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中国要努力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目标。我国的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着这个发展目标不断地前行。要实现素质教育,大学的教育无论是在教学组织、管理与制度建设上,还是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上,都要产生重大的变革。中国高等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渐进过程。目前国内各高校所开展的素质教育往往是以一种附加的课外教学形式存在的,它与现有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并行运行,这是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一个必然过渡阶段,素质教育正处在这样一个过渡阶段之中,参见图1。

在这一过渡阶段中,课内、课外教学既相互促进,又有相互冲击或影响。如何处理好课外素质教育与课内教学之间的关系,减少或控制好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冲突,即兼顾素质教育实施,又保证现有的教学体制课内教学的有序运行,使得素质教育在现有的体制机制环境下能有效地开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我们所关心的是,是否需要制定一个课外创新教育的实施准则?建立这样的准则应该考虑哪些因素?为此我们对哈尔滨工程大学所开展的以素质教育为目的课外创新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结课外创新教学中的有益经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其目的是找出其中的教学规律,以指导课外创新素质教育健康发展。

二、高校课外创新教学的实施现状

哈尔滨工程大学专门成立了素质教育创新基地,承担学校的课外创新教学,以加强在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基地与学校原有的教学体制所设立的教务处之间各自相对独立的运行。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对现有的教学体制影响比较小,二是便于调整和控制基地的运行。此外,学校还在校团委的组织下,在部分院系的实验教学中心开展一些课外创新教学活动。这些课外创新教学课程一般来说对全校的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兴趣自主选择课程,并获得学分。课外创新实践课程是附加在正常教学之外的教学环节,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为目的。根据我们的了解,哈尔滨工程大学所开展的素质教育模式在全国高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清华大学在保留五个传统课外创新教育部门的基础上,又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大学生成才信息服务中心和青年工作研究中心。比如大连理工大学,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课外创新活动,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实践中心”。虽然教学组织机构的名称有所不同,但其核心的教学组织模式是基本相同的。

目前这种附加的课外创新教学的素质教育组织模式,在提高学生的素质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深度,锻炼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现有体制束缚,对促进素质教育的逐步实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地看,哈尔滨工程大学目前的课外创新教育的做法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内容以各类学生科技竞赛为牵引

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学内容比较完整,体现了一个从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其中不仅有新知识的学习,还有各门类知识相结合的实际综合应用。它既有对科学技术问题的分析,还有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和演练。换言之,它既是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学习过程,是对学生能力的综合训练。这种课外创新教学的操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很多学生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同时,还得到了竞赛的奖励,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付出的努力得到了一定的社会认可,学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二)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学校把课外创新教学课程设置成一种任选修课,供全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修。常言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被充分地调动和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会大大地提高。

(三)运用学分制,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创新教育课程的学习

学校给课外创新课程附以一定的学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将其纳入现有课程体系的作用。这种适度纳入现有教学体系的做法增加了课外创新课程的吸引力,使学生在学分考核上有所收获。

(四)让学生在考研、就业等方面得到利益上的实惠

课外创新教学不仅得到了参与其中的学生和任课教师的认同,同时也得到了招聘单位和招收研究生的指导教师的广泛认同。研究生指导教师非常愿意招收有参加课外创新教育经历的考生。用人单位也对有这样学习经历的学生格外青睐。这使得学生日后的出路更宽了,对毕业生来讲,好处是比较大的。

课外创新教学在促进素质教育方面有许多积极的作用,好处是明显的,但也应该看到,目前的做法只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个阶段性的做法,是从以往的应试教育体制向全面素质教育体制转变的一个过渡过程。传统的以知识积累为主的应试教育模式,在目前高校教育体制中还起着主导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开展课外创新型的素质教育,既有其正面的作用,同时又有负效应。很好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制定现阶段恰当的课外创新教育的发展策略或实施准则,对推进素质教育,促进课外创新课程的健康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三、高校课外创新教学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目前国内高校中以素质教育为背景的课外创新教学多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对这种教学的规律性的认识还很不足,教学操作过程多是比较盲目的。教学过程多具有自发性、试验性的特点,加之本来这种教学所涉及的知识门类就多,有跨学科、跨专业的特点,内容比较杂,常遇到一些问题。我们体会到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科学规划与制度保障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多数课外创新活动没有拟定出长远的教育活动规划,缺少统筹考虑。很少兼顾到与常规教学秩序的兼容性,很少兼顾到学生在时间上、学习精力上、知识体系上的适应性。对教师的要求、考核、工作量的计算和奖励办法也比较随意,缺乏科学性,缺乏规章制度,政策相对不连续、不稳定。

(二)学校对课外创新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缺乏有效引导

往往只是简单的因事设课或因人设课,只是为了一个竞赛项目,或一个教师的特长就设置了课程,随意性较大,课程的开设不稳定。另一方面,往往从课程的实用性角度去把握课程是否需要开设,而不善于从教学规律性或者课程相关性等宏观的层面对开课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些都对搞好课外创新教学和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师资队伍匮乏

课外创新类教学课程一方面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宽,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实际研究工作或工程实践经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中青年教师从事课外创新课程教学的较多,积极性很大。但他们大多数都只是经过知识积累型的传统教育,很少有实际工作经验,教学中还不能达到胜任的程度。

(四)对教学场地、实验条件、经费支持要求较高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高校受条件限制,课外创新教学只能小规模进行,受益学生的数量还比较少。在某些高校中,开展课外创新教学对外宣传的意义和效果往往大于实际学生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受益效果。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人们普遍地没有认识到课外创新教学所具有的历史阶段性。没有认识到它只是在目前条件下,在全面系统的素质教育实施前,所采用的阶段性素质教育手段。作为阶段性教学手段,一方面它对现代常规教育中素质教育严重缺失现状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另一方面它也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还不是很完善和成熟。在这种情况下,经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需要及时地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及时调整我们的课外创新教学工作,而这些恰恰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

其次,人们普遍对课外创新教育能够起的作用没有恰当的认识。有些人对它的作用估计得过高,而有些人则对它的作用估计得过低。估计过高会导致课外创新教学过度的发展,对现行的常规教学过程产生较大的冲击;估计得过低会对现阶段开展素质教育非常不利,影响教学改革,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

最后,人们普遍没有意识到建立一个课外创新教学行为准则对开展好课外创新教学的重要性。在现阶段课内常规教育与附加的课外创新素质教育并存的情况下,如何使两者的积极作用、正面作用发挥得更好?如何使两者相互的影响或冲击尽可能最小?我们认为是需要建立一个相应的教学过程实施准则或者是规范,特别是对课外创新教学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常规的课内教学多年来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操作准则,而课外创新教学方面,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有许多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操作上还比较盲目,需要一个操作准则对课外创新教学在发展方向、发展规模、教学资源的配备和学生的选课指导上加以约束和规划。

  四、基于准则建设的高校课外创新教学策略

制定课外创新教学实施准则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各高校自身的培养目标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外部环境不同,制定的实施准则也应该是不同的。如何制定好一个课外创新教育的实施准则,我们认为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是准则的制定应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所确定的方向,应该紧紧把握近期国家教育改革的新举措,充分利用好这些新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在充分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现状,特别是分析了我国现行教育发展的不足所制定的。《纲要》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未来我国教育要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纲要》所指明的方向和目标无疑是正确的。《纲要》的实施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真正落实还需要一个过程。从宏观的角度看,我们所制定的课外创新教育实施准则应该是《纲要》落实这一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新的举措也必然会不断推出,我们所制定的课外创新教育准则也应该抢抓机遇,用好、用足这些国家的新举措。

二是准则制定应与学校的定位相匹配。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数量在1500所以上。各高校之间不仅有着办学层次的差别,还有文、理、工等类别的差别。即使同是工科院校也存在着特色的差别,以哈尔滨工程大学为例,它是部属的国内首批“211”重点工科大学,“三海一核”是其主体学科的办学特色。显然定位不同,每个学校所制定的课外创新教育实施准则应该也不同。各高校所制定的准则应该与本学校的办学特色相适应,并服务于自身的办学特色。

三是准则的制定应与学校的办学能力相适应。课外创新教育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具体科学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成本高,比较适宜学生数较少的小班教学模式,对教学设备条件的要求较高,对教师的实践经验要求也较高。因此我们在制定课外创新教育实施准则时,应该考虑到本校的办学能力,量力而为。在准则的制定中应该有规模、效益准则的内容。

四是准则的制定应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我国正处在一个教育改革的活跃期,高等学校办学的内部和外部条件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准则的制定也必然要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本地的社会办学资源,搞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处理好课外创新教学与常规教学之间已产生的矛盾冲突,及时调整准则,使矛盾冲突控制在预计的可控范围之内。

总之,全面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课外创新教育是我们走向素质教育过程中,过渡阶段所采用的一种加强素质教育的手段。处理好课外创新教育和目前常规教育的关系,使两者能够健康和谐发展,做好课外创新教育的实施准则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有助于加强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也有助于目前高校常规教学的顺利、有序进行,进而提升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和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关于21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2]王春明,杨杰.高等学校课外创新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3,(9).

[3]卢宝臣.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7).

[4]蔡苇,余波,兰伟.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5]杨杰.开展课外创新实践教育,培养务实创新型人才[J].高教论坛,2007,(5).

[6]胡远艳.科研创新平台在开放实验室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2,(17).

[7]孙育英,李俊梅,李炎锋.创新性实验课程——楼宇自动控制课程设计建设[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10,(12)[8]冯林,吴振宇,孙焘等.理工科大学生课外创新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7,(5).

[9]陈军.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4,(4).

[10]凤启龙.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建设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

[11]张爽,沙飞.高校教师创新教学行为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J].教学研究,2013,(3).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