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圣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湖北 孝感 432000)
【摘 要】高职文化素质课程承担着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职业素养养成、综合能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功能。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构建切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非常必要。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实践“一个平台,多个模块”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大大提高了文化素质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一个平台,多个模块”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2013年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两低困境’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体系研究”(2013B319)、湖北省2014职教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与实践”(G2014A01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佳圣(1962.09—),男,湖北孝感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管理。
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重申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就业导向,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办学特征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目标是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的高度融合。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是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职业素养养成、综合能力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等重要载体,构建适合高职特点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造就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大体包括五类:第一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等;第二类是文化基础课,包括大学语文或应用语文、高等数学、体育、军事理论、国防知识等;第三类是专业基础课,包括计算机基础求职与创业等;第四类是艺美课程,包括艺术欣赏、审美情趣等;第五类是活动性课程,包括第二课堂活动、多样化的文化娱乐与比赛活动等。每一类课程中还包括若干门选修课程。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教育录取分数线降低,与本科学校分数差距越拉越大,生源质量下滑,学生文化基础越来越差;随着招生制度改革,高职生源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三校生”等生源的进入,高职学生整体文化基础降低,且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学生在接受了十余年的文化基础教育以后,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缺乏学习兴趣,给文化素质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还有,高职院校一定程度上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大实践教学课时量,从而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总学时数,文化素质课教学时数也相应减少。这样,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如何设置,教学怎样组织,就成为亟待研究的课题。综观高职文化素质课程的教学现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重专业核心课程、轻文化素质课程
目前高职院校一味强调专业课特别是专业核心课和实习实训课,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安排上对专业课的倾向性日益增强,而文化素质课则不受重视,课时不能保证,时不时为专业见习或实训让路。一般说来,高职文化素质课学时应占总学时的25%以上,但是,有些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占总学时比例还不足20%。一些院校的领导和专业教师对文化素质课抱有很大的偏见,认为只要专业过硬,公共基础课学不学都无所谓。[1]文化素质课的价值被削弱,地位被边缘化。
1.2 重学科理论、轻实践应用
目前的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本科教学内容压缩的现象依然严重,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内容繁琐,知识多而全、难而深,缺少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实践教学环节不足或缺失;在教学上更倾向于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在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上也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2]此外,采用统一的教学计划大纲、教学内容和统一的教材,再由专门的基础课教学部门对全校所有专业实施统一教学,没有考虑专业的关联度和学生入学前后的课程衔接问题。[3]既降低了文化素质课的教学效果,又削弱了公共课为专业教学服务的功能。
1.3 重显性课程、轻隐性课程
在高职文化素质课教学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第一课堂教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忽视了选修课程和第二课堂教学,对专题讲座、名著导读、艺术鉴赏、审美情趣、名曲名画欣赏、影视评论、课外阅读、校园人文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活动等形式的教育重视不够;对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学生喜闻乐见的微课、慕课、网络课程等开发利用不够。
1.4 重设置、轻效果
不少高职院校迫于政策压力,对文化素质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了相应设置,标上了政策所要求的学时、学分。诸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等。但是,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急功近利,大规模压缩公共课课时,无原则地削减公共课教学内容。同时,高职院校公共课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甚至还沿袭着“一块黑板,一本教案,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师讲得累,教学效果差,学生基本文化素质下降,也影响了专业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提升高职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实效,体现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效结合,是高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高职院校必须深入调查研究,探索一条培养高职可持续发展人才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新体系。
2 高职院校“一个平台,多个模块”文化素质课程体系的探索实践
2.1 “一个平台,多个模块”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和综合性高职院校的实际,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为出发点,充分考虑学生继续学习的需要,探索实施既注重学生通用素质的培养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又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思路,构建和实践了“一个平台,多个模块”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如下图)。
“文化素质教育通用平台课程”,是根据各专业教学计划,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文化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音乐、美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公民教育、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课内与课外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效衔接。这些课程的设置按照“社会人”来设计,培养学生通用基本素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得体处世”。课程的设计尊重学科,但不固守学科性,对每门课程的“功能”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合理整合安排教学内容。
“文化素质教育通用平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素质:
2.1.1 思想道德素质
其核心是使学生懂得“为人之道”,成为思想进步、品行端正的一代新人。具体而言,就是使学生坚定马列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教育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养成文明习惯,提高道德素养,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1.2 科学人文素质
使学生具备人文科学知识、为人处世的知识结构、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社会生活的协调能力等。人文素质是人的思想情操、素养高低的基础,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和发展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
2.1.3 身体心理素质
身心素质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强健的体魄是高职学生胜任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必要条件,开设体育课,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意志。健康的心理是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和市场竞争,应对顺境逆境,调节情绪,处于良好状态的重要素质。
2.1.4 专业基本素质
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基础知识、通用实践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没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就不能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人的创新能力是技术水平高低和对社会贡献大小的评价标准,适应职业变化的创新能力是以扎实的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作为基础的。
“对应专业能力模块课程”,是根据不同专业教学计划而设置的,在教师指导下必修或选修的模块化专业基础课程,诸如:专业英语、公共关系与公共礼仪、就业指导、科技文献检索、医用科技写作、财经应用写作、医学伦理学等等,这些课程按照“职业人”目标和实用性来设计,贴近专业、贴近学生实际,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学会生存”。
“综合文化素质拓展模块课程”,一方面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选修的深化和拓宽与专业相关知识的模块化课程,另一方面包括学生自主选择的拓宽知识面,培养和发展学生兴趣、特长潜能的模块化课程。诸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文、艺、体、美类课程、创业教育、创新教育等课程以及各类学术团体协会式教育等。这些课程的设计一方面注重学生培优,面向高职文化基础较好和学习要求趋高的学生;另一方面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补差,培养学生的职业转换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就业创业能力,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2.2 “一个平台,多个模块”文化素质课程体系的教学实践。
2.2.1 开展分类教学,不断增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针对性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按照综合性高职院校实际和专业培养目标,积极开展分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专业能力结构,有选择地安排教学内容,进行与专业有关的实务案例分析,辅助培养专业能力。如公共体育课根据专业之间的差异性,确定护理与旅游管理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其他专业三个教学方向,精选教学内容,单独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根据教师特点配备师资;高等数学课程开设经济数学、工程数学等方向,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导向,围绕“如何教最好的数学”、“如何最好地教数学”,不断开展教学改革,选择和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大学语文学科围绕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高等人才的培养目标,分专业分别开设《大学语文》、《实用语文训练》、《医用科技写作》、《财经应用文写作》、《科技文献检索》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2.2.2 开展分层教学,有效提高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实效性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结合教学院系的分班实际和学生基础状况,进行分层教学。大学英语课程分为“考级课堂”和“校本雅思课堂”两个方向,“考级课堂”主要围绕全国大学生英语等级考试和省级英语英语能力考试教学;“校本雅思课堂”按照国家雅思考试的特点、专业英语的内容开展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说、听、读能力,学生自愿选择课堂,学有用的英语。高等数学课程从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上分别进行分层,让30%左右能够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学生吃饱,让50%左右能够听懂的学生吃好,让20左右似懂非懂的学生吃够,并根据分层情况进行分级考试。
2.2.3 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吸引力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对文化素质必修课程进行全面改革,每门课程增加一定量的实践学时,加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力度,推出了一批微课程、网络课程,对部分文化素质课程实施“同步课堂+翻转课堂”、“视频课堂+翻转课堂”、“公播课堂+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有效提高了课题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导师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楚天技能名师进行拓展教学,导师引导学生组建社团,依托专业组建专业技术研究中心,对优秀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培养,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教师与学生不仅进行语言的交流,而且进行思想沟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学校针对不同生源学生的具体要求,开设了76门全校性公共任选课。此外,学校开辟了6个文化素质课程校外教学基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吸引力。
2.2.4 改革评价方法,为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提供结点保障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保证“一个平台,多个模块”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有效实施,在课程评价上,探索实施了“素质学分制”,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学生操行、社会实践、科技文化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纳入其中,并与学校“三证四合格”毕业生质量认证体系挂钩,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统一,学生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4]
3 “一个平台,多个模块”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成效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对“一个平台,多个模块”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多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素质课打破了原有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借鉴“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与专业教学目标相结合,探寻更加符合高职学生需求的新型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实际技能为目标,更好地为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服务,彰显出文化素质教育课在高职领域中的生命活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满意度大幅度提高。以文化素质课程改革为依托,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学校被评为湖北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奖。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学生在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新设计比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英语口语比赛、英语写作比赛、普通话比赛、演讲比赛等比赛中获国家级奖励13项,省级奖励30余项。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保持在85%以上,涌现了全国人大代表谭之平、十八大最年轻代表闫文静、湖北省十大“敬老楷模”李燕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典型。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东风,葛力力.对高职公共基础课既要重视又要适度[J].职教论坛,2006(5).
[2]王宏,李晓军,张春玲.高职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的改革与实践[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3]叶小明.美国社区学院AOI教育及对我国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的启示[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4]刘红.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