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

刘永明

辽宁省本溪市本钢总医院神经外科,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 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该院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以来收治的经手术或病理确诊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MRI常规扫描,观察MRI图像特征,并给予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21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肿块多边界不清,呈现弥漫性浸润生长,质地可软可硬,无包膜、出血坏死、囊变;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3.04%,手术+化疗+放疗的平均生存时间(39.36±1.02)个月。结论颅内原发性淋巴瘤表现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困难,临床需结合患者情况、病史、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手段。手术病理检查仍是较为重要的诊断方法,外科手术联合化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较为重要的治疗方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发病机制;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R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2(b)-0084-02

[作者简介] 刘永明(1976.11-),男,辽宁锦州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神经外科。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临床中比较少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6%[1],有着较高的恶性程度,且预后效果较差。近几年来,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发病率日益增加,且在正常免疫功能人群中也有所上升。由于临床表现较复杂,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MRI诊断是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的影像学手段,在颅内原发性淋巴瘤诊断中也得到广泛应用。该研究为了探讨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诊治,特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以来收治的23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23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经手术或病理确诊。所有患者都未发现身体其他部位肿瘤存在,均了解研究相关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研究。其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12~68岁,平均年龄(42.21±24.10)岁;病程14~175 d,平均病程(67.12±3.15)d;病变部位:8例大脑半球,4例侧脑室,3例基底节,2例小脑蚓部,3例胼胝体,2例桥脑小脑角。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头痛、头晕,部分患者伴随有呕吐、恶心等症状,其中 6例肢体不全偏瘫,3例偏身感觉障碍,2例癫痫发作,1例共济运动障碍,1例智力下降。

1.2 诊断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MRI检查,由超声影像学高年资医师完成对患者的诊断工作,使用MR扫描仪(OUTLOOK PROVIEW 0.23T),分别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平扫,参数设置:FSE TR为420,TE20 ms;T2WI平扫,参数设置:FSE TR为4 200,TE120 ms。均颈静脉注射欧乃影(Gd-DTPA 0.1 mmol/kg),行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的增强扫描,T1WI参数设置:FSE TR为420,TE20 ms;层厚与层距分别为0.5 mm、0.0 mm。

1.3 治疗方法

23例患者均在全麻下给予开颅肿瘤切除术,对于功能区及深部病灶患者则在神经导航下显微切除。在手术过程中脑瘤多发于实质内,脑瘤血供较丰富,并呈现鱼肉状。10例手术全切,9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所有患者手术标本均送往病理检查。术后2周给予放射治疗,剂量约为40~50 Gy,局部补照5~10 Gy。其中7例患者给予化疗治疗,采用CHOP方案,具体药物方案:长春新碱、阿霉素、环磷酰胺、强的松分别为14 mg/m2、50 mg/m2、750 mg/m2、75 mg,采用口服的方式,每6 h 1次,与放射治疗联合使用,时间0.5~3个月。

1.4 观察指标

详细并记录观察所有患者MRI图像特征、治疗效果,随访6~12个月。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23例患者中21例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21单发病灶中9例发生于额叶,7例颞叶,4例顶叶,1例累及两叶及以上。多为边界不清的肿块,并呈现弥漫性浸润生长,且无包膜,质地可软可硬,无出血坏死、囊变。T1WI中,低信号;T2WI 中为等信号,增强扫描后呈现均匀团块样握拳样强化。见图1、图2。

2.2 治疗结果

23例患者中3例患者术后1周由于颅内反复出血,经3次手术抢救,最终死亡,死亡率13.04%。剩下患者术后的头晕及头痛均所有环节,且肢体偏瘫等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20例,随访率56.96%,单纯手术平均生存时间(3.12±1.36)个月,手术+化疗(6.63±2.32)个月,手术+放疗+化疗平均生存时间(39.36±1.02)个月。见表1。

3 讨论

3.1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是罕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淋巴瘤的0.68%,不向中枢神经系统轴以外播散,具有侵袭性,且病理形态呈现异质性。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生长呈现多中心生长,即使是单发病灶也向多中心病灶融合。任何年龄段均能够发病,多发生于40~60岁,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病程较短,发病较迅速,平均生存期约半年。已有学者在其文献中表明: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平均生存期1~3年,最长的约4年。且颅内压增高是首发症状,约有15%的患者在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及发热症状。在该组病例中有1例患者由于感冒而就诊,经过几个科室的联合检查,最终确诊为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病灶多以单发为主,较少有多发,该组21例患者为单发,额叶是好发部位,其次为枕叶、顶叶。到目前为止,对于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中枢神经系统中并不包含淋巴组织,但是其原发部位,这可能与血脑品章中的中枢系统庇护所有一定关系。因此,在疾病进展期,颅内原发性淋巴瘤也较少累计其他器官,其组织学形态与颅外淋巴瘤想似,通过病理证实绝大所述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并为B细胞型[3]。

3.2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诊断

临床诊断中多以MRI为诊断手段,已有学者报道MRI检查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具有重要作用,可明确淋巴瘤的发生类型,并呈现一定的特点。一般情况下,MRI检查T1WI 上呈现灰质信号,T2WI上呈现稍低信号,并与周围的水肿形成较鲜明的对比性。增强扫描能够帮助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准确的检查结果[4]。当在检查过程若有以下特点则可排除颅内原发性淋巴瘤[5]:若患者淋巴瘤为多发或单发,其形态多不规则;密度均匀,少数能够见到囊变,并无钙化或出血;增强扫描表现出的特点较明显,DWI并表现较高信号,T1WI呈现较低信号,T2WI表现与脑灰质相似的信号;肿瘤当处于大脑深部近、硬脑膜、眼眶等;并伴随有发生沿脑脊液通路室管膜下转移。尽管以上特征可帮助诊断,但若为定性诊断仍然较困难,并极易造成误诊。应与以下疾病进行区别,(1)感染性病者,多数也伴随有发热史,且发病年龄较年轻,在脓肿形成期表现为环形强化,可给予抗炎治疗,若病灶得以吸收,则可排除颅内原发性淋巴瘤;(2)胶质瘤:囊便坏死较少,瘤周水肿较轻,呈现结节样明显均匀强化,多数不规则,并不均匀,也没有“尖角征”;(3)原发恶性肿瘤,其转移性病灶处于皮质下皮髓交界处,病灶相对较小,水肿与占位效应尤为明显,若有以上症状,均可排除为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6-7]。在该研究中,23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肿块多数不清,无包膜、出血坏死及其囊变。

3.3 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治疗

迄今为止,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并无特效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多以综合治疗为主,主要分为开放性手术、化疗及放疗。若患者单纯接受开放手术治疗,其生存期相对较短,一般约为4个月。在该研究中,单纯接受开放手术治疗的患者生存期为(3.12±1.36)个月,与相关报道[8]相一致。而单纯手术与化疗、放疗联合治疗,则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症状,从而放化疗提供条件。在该研究中,放疗+化疗+手术患者的生存期约为(39.36±1.02)个月。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血脑屏障一直存在,对患者生存时间有一定影响。已有学者报道[9]通过采用甲氨喋呤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初治患者应根据临床诊断检查,合理采用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症状,提高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颅内原发性淋巴瘤并无特异性症状,在诊断时应综合患者临床症状,并结合实验室各项检查,联合诊断,提高诊断率。对于其治疗多以综合手段为主,可采用手术联合放化疗的方法,可明显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马春艳,归云荣,归俊,等.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及鉴别诊断[J].广西医学,2012,34(5):577-578.

[2] 吴礼明,徐丽艳,殷敏敏,等.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安徽医学,2012,33(7):882-884.

[3] 杨振中.MRI对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13(25):99-100.

[4] 邹湘蓉.585例恶性肿瘤病人死亡原因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0):24-25.

[5] 何徽.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磁共振表现[J].中外医疗,2014,33(12):177-178.

[6] 朱志强.CT、MRI影像表现对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研究[J].中外医疗,2012,31(2):7-8.

[7] 苑博,张洪霞,刘春雷.分析CT在原发性肺淋巴瘤诊断及鉴别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5):154.

[8] 李明洙.关注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5,2(4):183-185.

[9] Abrey LE,Yahalom J,DeAngelis LM.Treatment for primary CNS lymphoma:the next step[J].J Clin Oncol,2000,18(17):3144-3150.

(收稿日期:2014-11-18)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