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我国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张天

摘要: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长期以来,在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中,一些地区对生态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利在通过合理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科学规划防治污染等,弊在引发生态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活环境恶化等问题。这就要求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协调好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之间关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城镇化;生态;利弊;可持续发展;对策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而城镇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则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生活质量的优劣。[1]党的十八大将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重点之一,强调要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城镇化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可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影响。当城镇化建设是因地制宜的,并且充分考虑生态的承受力,以此为前提的城镇化建设将有利于资源开发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反之,如果城镇化建设脱离正常的轨道,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继续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便会造成生态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严重、居民生活环境恶化等问题,这将严重制约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一、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

1.合理开发,提高资源利用率

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生态的承受力。城镇化建设是经过科学规划的,更加注重土地的集约,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农村人口的城镇化会增加城镇建房用地,但在增加这部分占地的同时,能节约更多的农村人口建房用地。[2]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在农村地区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资源开发需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来保障资源的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城镇比农村现代化程度高,信息更新速度快,且掌握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资源能够得到更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2.科学规划,防治污染

相比城镇来说,农村的环保意识较弱。在农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水和垃圾等大多采取不作任何处理的直接排放。农村环境污染面大,不利于集中治理,科学地城镇化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城镇的环保意识,治理环境污染的经验和技术更为先进,通过科学规划进行污染防治,建设生态文明村镇。

3.更新观念,缓解人口压力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从生活环境、工作方式、意识形态等全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农村生育观念落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超生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严重的人口压力也抑制了下一代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他们传统的思想观念,虽然进展缓慢,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

二、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1.生态资源过度开发,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发展,人口向城镇的大量集聚,生存空间大幅度缩减,对生态资源的需求大大增加,导致对资源的过度开发,把自然资源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随意利用之物。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规划,过度开发生态资源,致使城镇周围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为了自身的发展把其他的生命推向灭绝的边缘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而且物种的灭绝是不可逆转的,最终导致生态失衡,最大的受害者将是人类自身。

2. 生态系统压力增大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后果有些是不可逆的。中国生物承载力总体上是从西部流向东部,从乡村流向城市,生物承载力的输出地区因承担了过多供给功能导致生态资源出现退化。[3]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必须同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在满足人们基本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需求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为他人和子孙后代留出必要的生存空间,不能让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朝着极限发展。

3.城镇的环境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城镇建设规模的急剧扩张,使得城镇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速度难以跟上城镇发展的需要。到现在,一些城镇尚无系统排污管渠和集中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大多是未经处理而就近排放;有的城镇生活垃圾还主要采用的是露天堆放等简单处理方式;没有经过处理的污水和随意堆放的固体垃圾,极易对城镇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目前我国乡镇大概4万个,行政村60万个左右,每个行政村一般有10-13个自然村,现在这些乡镇和村几乎都没有环境治理设施,现在每年90亿吨的污水、2.8 亿吨的垃圾,绝大部分都没有处理,都是自己随意排放。[“4] 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成为乡镇污染处理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三、协调城镇化与保护生态环境对策

1.理性认识城镇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城镇化不是造城运动,也不等同于工业化,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被严重扭曲的城镇化是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自杀性发展,让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脱离正常的轨道。习近平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5]一直以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充满了矛盾,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成为一大难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想要长远发展,必须走可持续之路。中科院院士陆大道说:“从‘九五’以来,我国一直拥有超高的城镇化速度,城镇化率从20%到40%只用了22 年,比发达国家平均快了一倍,但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7]城镇化没有模板,必须因地制宜进行城镇开发,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各部分相互联系,一旦破坏了生态平衡就会造成严重的连锁反应。抛开治理成本难以估量不谈,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很可能永远无法恢复,这就违背可持续发展的要义了。

2.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加强公众环保意识

人是城镇生态环境系统的主体,城镇化的建设应“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理念只有深入到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深处、内化为其行为准则,才能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人们认识到自然的价值,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许多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都是由于人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导致的,因此必须从普及和提高意识着手。“传统价值观强调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而可持续发展思想追求和尊重人与的自然的和谐,提倡人类对自然的索取程度应建立在保持自然生态系统循环自如的基础上,寻求人类与自然的协调发展。”[7]如果一味按照人们的需求来改造环境,甚至不惜违背自然规律,将引发严重的后果,“人定胜天”的传统观念需要改变。当人们学会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

制度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不少地区一味追求经济发展,大胆招商引资,而忽视环保问题。导致环保制度的建设滞后于城镇化建设速度,严重制约了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一票否决制”使地方政府不得不对环保问题高度重视,能有效地约束一些地方政府重经济轻环保的行为。同时“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8]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就是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很多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因为长期处于生态破坏零补偿状态,实行责任追究制将使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更加规范,责任意识加强,有效减少官员由于追求“短期政绩观”,而忽略环境保护的情况发生。

4.加强对城镇化的课题研究,探索生态型发展实现路径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研究的队伍逐渐扩大,研究的质量与水平逐步提高。比如,苏州大学成立了“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中国城镇化相关问题的探索和研究,努力打造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的优秀“思想库”和“人才库”。中国的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只看目前取得的成果,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份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的预期的结果,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9]城镇化对我国而言是挑战与机遇并存,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协调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继续加强对城镇化的课题研究,各学科相互融合,努力探索生态型城镇化的实现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姜爱林.城镇化发展与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研究[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1(5).

[2]杨家栋,等.农村城镇化与生态安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2012.

[4]来源于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2013年4月10日中国社科院农村所主办的《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2-2013)》出版发布暨中国农村经济形势研讨会上发言.

[5]新华网.习近平于2013年5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6]丁佳.理性城镇化呼唤科学答案[N].中国科学报, 2013-3-6.

[7]张一鹏.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8]新华网.习近平于2013年5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