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 刘超
摘要:低碳消费模式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佳消费模式选择。本文分析辽宁省低碳消费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的自然优化模式、结构转型模式和生态跨越模式等3种区域选择模式,探索了实施低碳消费模式的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低碳消费模式;区域选择;路径
低碳消费模式包括低碳消费内容、结构和方式,要求在一定社会形态和生产关系下,低碳消费者与低碳消费资料相结合。它强调消费者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在消费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各级政府在环境建设和日常管理中,要考虑群体利益和个体健康的保护,形成对低碳物品和绿色服务的理性消费。低碳消费模式是一种建立在科学、适度、健康、文明基础上的消费模式。实施低碳消费模式能够推动低碳生产,能够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低碳消费模式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最佳消费模式选择。
一、辽宁省低碳消费现状分析
2010 年8 月,辽宁省被列入国家低碳试点范围。辽宁省成为中国低碳经济试点省区后,通过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支持低碳发展的配套政策、优化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积极倡导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措施,推动了辽宁省低碳经济的发展。但是,辽宁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低碳消费模式尚未形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辽宁省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由于总体人口环境承载力较低,已经引起生态与资源危机。存在诸如辽宁民众低碳消费意识尚未形成,环保意识比较薄弱;政府的示范作用还有待增强,公共建设没有率先启用低碳环保设施;机关办公不能做到资源有效节约,资源循环再利用意识淡薄;媒体在宣扬倡导低碳、环保等社会行为上效用不足等问题。辽宁省是矿、煤资源优势较突显的老牌重工业基地大省,但目前能源利用率仍旧过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仍在持续。尤其是辽宁省商品市场上绿色低碳环保产品类型少、价格高,占市场需求量较小。因此,辽宁省急需采用一种新型消费模式,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生活消费中,由于人们在追求新鲜奇特的同时,忽略了对普通食物的珍惜,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奢侈浪费的现象;购置商品时不首先考虑是否低碳环保,而是为满足自己某种心理需求,在生活衣、食、住、行等方面也存在着种种“高碳”行为。
二、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区域选择模式构建
根据目前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的实际情况,以地区经济发展、经济技术条件、资源环境形势和发展战略为依据,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的区域选择模式为以下三种。
1.自然优化模式
自然优化模式适用于辽宁省的沈阳、大连等发达地区。从发展阶段看,低碳经济发展与这些地区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是同步的,技术经济基础和制度条件都较好。此类地区以老工业园区改造、发展高新技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静脉产业、循环型农业、循环型社会建设为低碳经济重点。应着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产业、高技术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生态物流业、生态商贸业等循环型服务业,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建立绿色行政体系,建立废弃物回收流转交换系统,建设循环型社会。利用和完善现有废物综合回收利用体系,围绕固体垃圾处理,发展再生资源产业,建立废弃物回收流转交换系统,加快建设再生资源环保产业园,积极发展“静脉产业”。
2.结构转型模式
结构转型模式适用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相关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应以完善工业聚集区循环化改造,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城市矿产”产业和海水淡化产业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开展低碳经济工作。以装备制造、船舶、石化、电子信息产品制造等主导产业为重点,构建产业内和产业间的工业共生网络,完善产品链条和废物代谢链条,加快推进各类产业聚集区建设。大力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立废旧金属、废塑料、废旧家电、废旧电子产品、废纸等回收系统和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形成分散回收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再生资源网络体系。
3.生态跨越模式
生态跨越模式适用于辽西北经济区。辽西北经济区以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为方向,建设特色鲜明、绿色生态、循环低碳的产业体系。针对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对脆弱的特点,应积极推进农业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率,加快建立节水型生态农业生产基地。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推进农村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调整优化农村能源结构,鼓励发展沼气、秸秆发电等农林废弃物再利用产业。以煤炭清洁生产为重点,构建煤电建产业链、煤电化产业链、煤化工产业链,在企业内部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模式的路径选择
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模式,要求政府首先编制科学规划,引导低碳消费;其次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管理职能;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1.完善激励机制,体现政策效应
积极促进国家推进相关资源价格改革,建立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健全资源市场体系,促进低碳商品自由流动;推进税制改革,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制定并实施鼓励低碳消费的税收政策、贷款优惠政策、奖励政策;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方式鼓励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太阳能设备,普及节能灯等;通过提高燃油税、超额用电税、超额水费等措施,抑制高碳消费方式。构建绿色生产核算制度和体系,纳入统计核算体系和政绩考核体系。
2.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绿色产业
由以重化工业为主导转向以新兴低碳产业为主导,降低石化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将先进设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氢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现代绿色服务业,提高其在辽宁经济中的比重,缓解辽宁经济增长和资源约束之间的矛盾,促进辽宁生态省建设;继续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发展绿色农业;解决辽宁省长期以来农业上的面源和水源的污染问题,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3.强化技术创新,突破制约瓶颈
政府应加大对低碳生产和绿色能源技术领域的投入。努力进行低碳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碳中和技术等。针对电力生产热能供应、钢材加工制造、化肥生产等耗能巨大的环节,加快对高效节能的工业锅炉、节能型供热或制冷设备、节能电机和变频器、节能家电、余热发电、空调节能、建筑材料节能等相关技术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开发绿色科技体系,包括资源化、减量化及清洁生产等技术。
4.抓好相关环节,促进低碳消费
在企业生产环节,要强化节约生产和清洁生产。在政府消费环节,完善政府低碳采购。对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实施优先采购或者强制采购;同时,积极推进公共消费和集中消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发展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倡导使用低碳排放的交通工具等;对水、电、气、热实行集中供给,对住宅、学校、运动场馆、文娱设施集中供给和使用。在社会消费环节,积极提供包括低碳酒店、低碳旅游、低碳商店等低碳消费服务,积极建设低碳消费社区。在个人消费环节,倡导科学适度、低碳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消费模式。
5.加强宣传教育,强化低碳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宣传节约资源、低碳循环、低碳消费的相关知识,加强资源和环境教育,强化公众的生态、资源、环境和低碳意识,转变人们的消费观念,形成消费者的低碳偏好;积极引导人们尽可能减少垃圾排放并进行垃圾分类;倡导适度消费、科学消费、绿色消费和低碳消费等良好消费习惯,抵制过度消费、面子消费、奢侈消费、便利消费等不良消费习惯;优先购买通过环境标志认证的产品,鼓励节约使用、反复使用物品,尽可能选择环保的出行方式,养成随手关灯、使用环保购物袋等习惯;多方努力使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和低碳消费活动变成全体公民的自觉行动。
辽宁省的低碳消费模式能较好体现低碳经济的本质,基本符合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特点,容易被企业和公众接受,也便于实际操作。辽宁省进行的低碳消费实践活动基本反映出区域选择模式,能够将低碳消费与生态省、生态市的建设相结合,解决了低碳消费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和定位问题。目前,辽宁省的低碳消费模式尚未形成,需要有关部门大力促进。辽宁省实施低碳消费必须从14个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尊重低碳经济规律的前提下,践行各种低碳消费模式。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2DJL042)]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