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朔
(吉林省普通中学考试工作办公室,吉林长春130022)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使用合理、适度,不仅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而且能够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进而受益终生。本文通过列举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探讨、反思语文教学方法的适度应用,以期使语文课堂教学更趋于合理、实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方法;适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107—02
收稿日期:2014—01—16
作者简介:杨朔(1971—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普通中学考试工作办公室,助理研究员,教育硕士,研究方向: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引进,语文课堂教学正在逐渐发生改变。在改变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使用因个人理解不同而千差万别。如何把握好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使用,适时、适度地运用合理的方法,这个“度”就成为关键。
一、以朗读代替理解,对文本的解读流于形式
朗读教学作为传统的教学手段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朗读的目的是要学生通过读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做到读者与作者之间深层次的交流与沟通。但在一些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注重朗读,让学生自悟,这样的做法对于初中学生来讲,会导致他们对有些文章的理解并不是十分到位,进而影响朗读效果。例如,在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并不能理解作者写此文的深意,教师就有必要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作者写此文时的心情是沉重的,不能单纯将文章读得轻松欢快,应有更深沉的感悟、反思、期待在里边,从而将文中对花的描写与人的思想结合,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深意。
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也不应该只注重个别字句音调高低、强弱变化的指导。其实,要想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文本,教师应该让学生读进去,品味课文中蕴含的生命的灵性和生活的意义,而无须矫揉造作地指导。无须学生朗读得千篇一律,每个人的音调、音质都是有差别的,根据自己的理解不同,读出自己的感受即可。
再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是最适合朗读的文章,学生也很容易理解。但是,每个人根据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悟不同,在读文章不同部分的时候会体现出自己的喜好。春花、春雨、春风,喜爱不同,感受不同,读出来的效果也不一样,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效果。
这种朗读教学方法的运用关键在于学生情感的融入与对文本领悟的程度结合。
二、以感悟为主导,忽略语言基础训练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对文本感悟的要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提倡感悟,忽略了以往语言的基础训练。
感悟对于学生来讲是有层次差别的,不同的人对文本有不同的理解。由于个人的阅历、经验的积累、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是一个不太容易量化的过程。但感悟应该是建立在一些基础的语言知识之上的,这种感悟也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体现,字词的理解、思维的形成、情感的熏陶,都是感悟的内容。如果忽略这些基础的语言知识,那么,感悟就是空中楼阁,无处落脚,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成为空谈。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需要经历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文章时,应该抓住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语,理解渗透,进而引导学生体会汉语文的博大精深。薛法根老师在《卧薪尝胆》一课上指导学生理解“卧薪尝胆”一词时,并不满足于学生从字典里得来的解释,而是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文中越王是如何卧薪尝胆的,并向纵深挖掘越王勾践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在薛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不仅明白了“卧薪尝胆”有“奋发图强、持之以恒”的意思,而且明白了“卧薪尝胆”更是一种精神。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紧抓传统的语言训练主线不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不让泛化的感悟取代学生的基本能力训练。中国的语言之所以丰富多彩,关键就在于其丰富的内涵与外延,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就会产生不同的含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好语言的基本功是很重要的,使用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
三、合作学习方式使用得不恰当
合作学习是依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特点,为达成团体共同目标,在学生之间开展的交流与互动,以达到探究文本的目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本身具有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很好地发挥出来,关键在于教师的调动和引导。课程标准提倡学生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旨在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曾有段时间,只要上公开课,教师都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唯恐被人认为方法陈旧、观念落后。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一度很“热”。在实行的过程中,由于某些教师理解和做法存在偏颇,也出现了一些极端现象,如将语文课上成了才艺展示课、表演课等情况,脱离了语文课的本质。但也不乏成功的课堂例子,孙双金老师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让学生就“是做一个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还是“做像落花生那样的人”展开辩论。课堂上唇枪舌剑,高潮迭起,呈现出师生互动、生生合作、自由辩论的氛围。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小组合作显然是必要的。
所以,教学中效果明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合作教学方式,教师应大胆使用,关键是教师要做好设计、引导,看它是否真正为我们教学所必需,如何组织才能达到自主探究的良好效果,千万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四、读写结合不应面面俱到
“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这是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以前的语文教学一直将“写”放在课外。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 “读写有机结合”的提法和做法不断涌现。但随之而来的另一种教学倾向悄然滋生:不论什么样的课文、什么样的内容,教师都要对学生说“你还想对某某说些什么,把你的话写下来”;学到好的句子就让学生仿写一段,无计划的写作训练铺天盖地地占满课堂。
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项链》一文时,在课堂设计中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为文章结尾再续写一个结尾。课堂上,学生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即兴书写。因为这是一篇经典的小说,很难有学生能超越作者莫泊桑的思想和艺术水平,所以,很多学生写的都是败笔,甚至有些学生冥思苦想也写不出什么内容。这就是一个失败的设计。
写作训练固然重要,但是,应该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充分的时间可写,不应在课堂上草率完成。
五、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近几年,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很多多媒体教学手段被引入语文教学中,音乐、视频、电影片段等等不胜枚举。恰当地引入多媒体手段能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过分依赖则会使学生学不到真正的语文知识,感觉语文课就是走马观花。
语文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课堂教学方法应该是千姿百态的,但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应该是教学效果,要去粗取精,去浮华取沉稳,去表皮取内涵,使这些教学方法真正为语文所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美)威廉·维尓斯曼著.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2](波)罗曼·英加登著.陈燕谷,晓未译.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4]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编.孙双金与情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