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和
上海攀成德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不断建设的工程,既意味着一个新的维保市场的诞生,也意味着新建机会的逐步减少;
高度市场化的竞争方式对强者意味着胜利,对弱者意味着失败和死亡;
行业准入放宽对依靠自身能力吃饭的企业是天使的福音,对依靠资质吃饭的企业是魔鬼的诅咒。
对2014年的总结
2014年过去了,正如2015年的到来,那是必然。
在没有完整统计数据的时候,我们依然能对2014年进行大致的总结,中国建筑业走在 条持续十年的强劲增长快道上:巨大的投资、数不清的项目、如流水般的资金,时时出现“会当临绝项”的感觉,但一个个新的机会又来了,一个更高的顶峰在后面,这给所有的建筑人一个艰难后的京喜,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16%左右,建筑业的产值将超过18万亿元,在GDP增速约7.5%的大背景下,建筑业再一次远远跑赢中国经济增速。
在总量增长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建筑企业的模式进一步多样化,施工总包模式创新、EPC、BT、BOT等传统模式不断熟练并丰富,成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与此同时,一些新的思维不断丰富着建筑人的视野,建筑市场进步细分并出现细分领域的新龙头,维保市场引起建筑企业战略性的关注并成为新的增长点,建筑工业化进入实战状态,BIM技术成为企业逐步使用的工具,一些企业甚至开始做电商平台,可以预见,未来建筑人探索的领域和商业模式将不断丰富,机遇在创新中不期而至。
从建筑企业的财务报告我们可以找到建筑企业发展的路径,在总体增长的大背景下,明星的风采夺人眼球。2014年中国建筑行业利润最高的“中国建筑”前三季财报强劲增长,营业收入5660亿元,接近2013年全年,利润达到169亿元,我们熟悉的中建三局、中建八局保持着收入、利润同幅度增长,而其他建筑类上市公司的业绩也同样保持增长。
2015年面临的机遇
看起来没有什么能阻挡中国建筑业、建筑企业的突飞猛进,2015年建筑业和建筑企业面临哪些发展机遇?
机遇1:中国经济继续朝前发展,城镇化和转型升级两大对建筑业利好的主题依然不会降温。理智的人们会看到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着诸多困难、产能过剩的现实,增长速度逐步下降,国内消费难以启动,出口面临诸多困难,投资的杠杆也用到了极限,投资的效率不断下降。即使如此,中国依然会利用投资这一拉动经济增长的工具:2014年发改委不断批复各类项目,从轨道交通到核电,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在经济低迷时依然不会减速;当房地产面临困难,大幅度降息让我们看到了房地产的拯救之路;大幅度降息降低了资金成本,拉动诸多行业的投资,为众多产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支持。无论是城镇化还是产业的转型升级,都意味着新建或者改造,只要城镇化和转型升级不停步,建设就不会停止。
机遇2:“一带一路”的新思维为建筑业带来了世界建筑业“大同”的新机遇,推动着中国建筑企业走向世界。“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 “路”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进入欧洲经济圈,南进入东南亚和非洲。由习近平提出的这宏伟构想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已经获得广泛认同,其建设首先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可以预计,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重要的中国国家战略,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机遇,更是中国建筑企业走向世界的机遇,2015年是“一带一路”从构思走向实施的开始。
机遇3:中国建筑企业自身能力提升,逐步达到国际中上水平,拓展国际市场实力增强。市场是没有边界的,关键是我们能不能突破边界,简单研究就可以发现中国建筑企业从事国际业务的总量、中国建筑企业在ENR中的排名都在同步提升,这清楚地告诉我们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在提升,能力提升的背后是国内工程建设多年的经验、顶尖工程项目的技术积累,中国速度、相对低廉的人工和材料成本,在部分领域如高铁、大型桥梁、大口径隧道、地铁等诸多方面形成的工程、运营设备、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水平,如果再加上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商务经验的不断积累、对国际建筑业市场的不断熟悉,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会逐步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只要我们洁身自好、操作规范,国际建筑业市场上一定会有中国建筑企业重要一席,这是国际建筑业市场给中国建筑业的新机遇。
机遇4:建筑业制度改革和新技术推广带来的红利。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1.0版出台,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市场化起决定作用,掀开了改革的2.0版,这是一个强劲的信号。从中央文件到李克强总理不断强调的改革红利,从建设部92号文的建筑业改革发展意见到质量大检查、BT模式的规范等,从非国有投资不再强制招投标到各类人员资格证书的取消,我们看到改革从方案到实施正在按部就班推进,也许对微观的企业是小事,但对于整个建筑行业是利好,每一个企业小成本的降低,就是行业利润的大提升,建筑业会逐步迎来一个真实的市场配置资源的时代,套在企业脖子上的绳索会逐步减少甚至完全取消,这无疑是前行的力量。
管理和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建筑企业发展的新力量,建筑企业管理水平伴随着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依靠接项目打天下的建筑企业逐步被淘汰,这正是优势企业兼并重组的新机遇。君不见最近几年,建筑业的兼并重组案例不断增加,这无论对行业还是行业内各个层次的企业都是好事,差企业被好企业兼并找到出路,好企业更快找到资源,发展自己;在管理提升的同时,应用工具BIM正成为建筑业最广泛探讨的技术之一,对促进建筑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行业提升利润带来新的空间。
或许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其他机遇,建筑工业化的不断前行和环境恶化带来的新市场等, 个伴随着人类进步而发展的建筑业永远不会停止前行的脚步。
2015年面临的挑战
每一个成长的背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不断建设的工程,既意味着一个新的维保市场的诞生,也意味着新建机会的逐步减少;高度市场化的竞争方式对强者意味着胜利,对弱者意味着失败和死亡;建筑业准入放宽对依靠自身能力吃饭的企业是天使的福音,对依靠资质吃饭的企业是魔鬼的诅咒,这正是2015年建筑企业面临的诸多挑战。
挑战1:建筑业市场的变化。由投资增长拉动的新建市场将不再强劲,大规模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不断降低中国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率,据投资机构统计,2007年开始,中国的投资回报率逐年降低,从投资逐利的天性来看这无疑增加了未来投资增长的难度,正如房地产的投资回报率降低,房地产开发商就不会买地建房,高速公路的投资回报率降低,高速公路就难以开建,以国家意志、追求社会效应为主的投资总是有限的,行业也是受到限制的。中国投资增速逐步下降是必然的,甚至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5年以后中国的投资可能不再增长,这对于习惯于高速增长的建筑行业是挑战,对于习惯于做高大上项目的公司可能是挑战,市场的竞争在建筑业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将进一步过度竞争。
挑战2:建筑企业传统模式不再。多数建筑企业习惯于传统的施工总包模式,别人告诉我们怎么做就怎么做,把产品与技术结合卖给客户是难事;习惯于带钱帮客户做,但以合理的方式帮助客户筹措资金做是难事;简单增量模式可以做,价值链延伸的组合模式是难事;传统模式中各环节互不相关,但要塑造各环节有机结合的新模式是难事,可以预计,这些难事对于人才、组织、技术传统的企业,实现转型是一个巨大挑战。
挑战3:资源的进一步紧张。过去不断增大的业务量对人力资源的总量提出过巨大的挑战,未来人力资源更大的挑战是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短缺,新的业务和新的业务模式,需要新的人才,总量短缺尚可通过以师带徒的方式拉动人员的成长,结构性短缺所带来的人才短缺难题解决难度更大,投资业务需要投资行家、国际业务需要国际性人才,建筑企业显然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这样的人才,没有人才的业务承接无异于把战车推向陷阱;资金进一步紧张,企业的应收账款不断增高,项目结算周期不断延长,而甲方有可能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少支付或者不支付,一旦现金流出现问题,企业的经营就可能雪崩,君不见温州中城建设破产;即使企业能从银行融资,高额度的带息负债不断提升企业的财务成本;而企业投资的PPP类项目,要么回报率不断降低,要么项目的回购周期不断延长;越来越复杂的外部环境,使建筑企业的风险控制难度加大;虽然总体利润在增长,但我们看到,不断增大的规模、不断加快的发展速度,让企业走在一根绷紧的钢丝上,谁知道蝴蝶什么时候煽动翅膀?谁知道什么时候出现黑天鹅?
挑战4:企业管理和掌控更加困难。在企业内部,规模不断增大、人员数量不断扩充、组织层次不断增加、业务模式不断丰富、业务区域不断变广、客户需求不断丰富,使企业各个层次管理者的能力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企业的复杂性甚至超越企业最高领导者的能力,能力的不及,导致组织效率降低、内部腐败增加、市场经营判断力下降,这些都是中国建筑企业,尤其是大型和高速增长企业面临的新挑战,这一挑战的力度将不断增大。
挑战5:走出去如何适应新环境。中国建筑企业走出去是必然,但显然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沙特轻轨项目、波兰高速公路项目并非是失败的孤例,政治风险、法律风险、技术风险、社会风险依然会伴随建筑企业左右,而自身投机取巧的心态和做法依然不会离我们远去,损害中国、中国建筑企业、中国人形象的项目案例依然会发生,损失还会继续,只有平常心、客户市场和价值,才能让我们远离贪婪的魔鬼,寻找海外建筑业的火焰。
2015,一个建筑业的旧时代正逐步离我们远去,而一个建筑业的新时代正在开启,当我们站在这个交汇点,怎么能不重新审视?审视环境、审视成败、审视模式,更需要审视未来。
2015,对建筑业这样一个古老、传统而又不断创新的行业,大道当然,不是每个建筑企业的终结者游戏,脚踏实地者将继续前行,投机取巧者将逐步出局并走向终点,我们别无选择,且行且努力,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