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1,2
(1.大庆精神研究基地;2.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大庆石油题材歌曲在不同的时代里阐释着大庆人的家国情怀,新时期的石油歌曲创作正是在对大庆精神的诠释中不断地再现波澜壮阔的社会背景下当代大庆人的生命意识。新时期的大庆石油歌曲创作有如下趋势:第一,在唯物史观的驱动下强化对事业使命感的宣扬与召唤;第二,生命意识与劳动美的有机结合;第三,在超越维度的情境中酝酿雄壮美。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大庆精神;唯物史观;劳动美;雄壮美;地域文化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7.063
中图分类号:I20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7—0137—02
收稿日期:2015—01—16
作者简介:王勇(1979— ),男,吉林德惠人。大庆精神研究基地,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一、在唯物史观的驱动下强化对事业使命感的宣扬与召唤
新时期的大庆石油歌曲创作从油田生产的事实出发,不回避生产中遇到的困境,坚持在艺术创作中突出人的实践性、主体性,在这种唯物史观的驱动下,歌词创作在主旨上不断地强化了对新时代石油人的使命感的宣扬与召唤。
首先,这种使命感所体现的是大庆人的光荣传统以及与时俱进的辩证唯物史观。韩福奎的《钻探工人之歌》以三段式歌词创作的形式展现了新时代钻探工人的气质和风貌。歌词开篇第一部分直接交代了钻探工人的使命——寻找石油储量。中间部分又以三个层递式的小段叙述了艰苦环境下钻探工人激昂的斗志以及这种斗志形成的思想根源,即“学马列两论起家放光明,讲科学搞革新勇于创新,学文化学技术攀登高峰”,进一步说明大庆精神的历史传统对石油工人爱岗敬业的精神感召,是大庆油田不断取得新的奇迹的思想源泉。这并不是空洞的口号,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会战初期,32139钻井队在打“松基六井”的时候,坚持把“艰苦奋斗精神和严肃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开展群众性练兵,模拟操作,经过充分准备,于1963年3月31日开钻”。这次成功的开钻充分体现了在尊重客观规律下的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我们的钻井工人用3200米的老钻机居然打了4000米的深井,刷新了钻井史上同一类型钻机的纪录。而且我们还发现,在打这口井的过程中,为了鼓舞工人斗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井队领导还组织大家学习了两论。可见大庆的历史传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历史经验的扬弃,其超越时代的界限仍具有时效性。副歌高潮部分与开篇第一部分形成照应,进而深化歌词的主题——做一名石油的“侦察兵”,在大庆精神的鼓舞下用科学武装头脑,让理想的火花勾画油田发展的美好前景。可以说,在改革开放的大局面前,大庆人继承了大庆精神的优良传统,那就是在“矛盾论”与“实践论”的指引下勇敢实践、敢于创新的奋斗意志以及爱国、求实、奉献的高尚情操,所以其内心深处的使命感不是突然萌发的,而是有其历史的传承的。歌词中体现了大庆钻探工人与时俱进的辩证唯物史观。值得注意的是,通篇歌词注重韵律的把握,每一段的最后一个字都符合十三道大辙中的中东辙,即韵母有eng、ing,用这样的艺术形式把歌词整体所要阐释的使命感落实到押韵的几个字中,造成了一字千钧的重量,让人体会到大庆钻探工人在重担面前坚定的信念。
其次,新时期大庆石油题材歌曲创作的使命感中充满了激情豪迈的格调。在上面叙述的《钻探工人之歌》中我们从歌词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了新一代钻探工人在日常实践中所培养出来的自豪、顽强、光荣的时代荣誉感。《大庆电力工人之歌》以自豪的基调展开,表现出电力工人不辞劳苦地为油田的生产与生活做好供电保障的历史责任感以及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唐元峰的《射孔作业工人之歌》中有一些激情豪迈的词句,如:“一腔热血千里油田,追着太阳扎下营盘。一群血性男儿,百年不倒的好汉,高举一把金钥匙,打开地宫要能源。”这些词句所表现的是新时代大庆人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诸如此类的歌曲创作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不断涌现,特别是90年代大庆油田进入二次创业之后,这种豪迈的基调表现了大庆人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
二、生命意识与劳动美的有机结合
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持,因此,新时期的大庆石油歌词创作是充满活力的,这种活力主要体现在生命意识与劳动美的有机结合上。
《石化女工风采美》既体现了女性爱美的本性特征,也将这种美融入整首歌词的主题之中,那就是劳动美。这种劳动美的表现是石化女工对本职工作充满激情的一种外化,其将工作岗位当成家,其存在点缀着工作环境,无论其身处何处,都能给那里带来光彩。我们从歌词中不光欣赏到女性的柔美,更能感悟到石化员工爱岗敬业、奉献青春的美丽心灵。《两情依依为石油》在歌词的表达上,首先用传统的意象,譬如“柳枝”、“月亮”、“微风”表现石油人爱情的绵延与甘醇,接下来话锋一转,变为“笑语随风飘,情在心中留,人生征途千万里。两情依依为石油!”这样的组合形式将那种日常的生活情趣、男女之间的情感交流升华到劳动美的层面上,体现了石油工人在大庆精神的熏陶下,逐渐形成的以事业为重的崇高境界,这类歌词创作模式在这一时期不断涌现,如《石油儿郎人最美》、《钻工的妻子》等借抒写爱情自然地移情到石油事业中,体现了人性的本能和本能的自我超越,对日后的石油题材歌词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后,‘新启蒙’思维在一定层面上颠覆了这种意识,一方面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念对具体的人来讲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而与此同时,朦胧诗、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等文艺作品对人道主义思想的艺术化宣扬与传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在这种作用的驱动下,新时期的大庆石油歌词创作者们打破了六七十年代那样只重视劳动美,而忽视对石油工人日常生活中所包含的生命意识的探寻的局限,在石油的基层中发掘出诸多生命的火花,注重对新时期石油工人典型特征的整体把握,并把企业的文化精神和员工的个体表现联系在一体,充分地达到了此类艺术寓教于乐的功效,是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文艺领域的关照与反焗。劳动美价值的发掘是大庆石油题材的灵魂,而人的生命意识的彰显则让劳动美更具感染力,有助于艺术传播效果的扩大。
在这一时期,大庆石油歌词创作对生命意识的关照与大庆油田的内部建设和发展是分不开的。1979年,大庆正式建市,矿区建设不断发展,人们的乡土观念以及家园的感受日益增强,因此,在关注劳动美的同时,人们开始关注日常的生活,进而创作出大量的抒写油田生活的歌词,如《油城的冰灯》、《油田小夜曲》、《大庆,我们的家园》等。
三、在超越维度的情境中酝酿雄壮美
新时期的大庆石油歌曲创作往往立足于现实,在时间维度上,一些歌词通常将过去与现在、现在与将来的图画有机地拼接在一起,以对比的方式展现油田发展的迅猛以及石油人创业的伟大壮举,如张书宝的《中国石油工人之歌》等;在文化维度上,一部分石油歌曲承载着革命的浪漫主义与地域文化的交融,发酵酝酿出优美的旋律,充分地显示出新时期石油人在实践中对大庆精神的诠释,例如:孙翰书的《大庆赞》表现了石油人对自身开发建设的那块土地的依恋,歌词曾经这样写道:“一座神奇的城市,让千万人无悔地心心牵念。”这充分地体现了开拓者对这片土地的文化认同,作者极力表现新时代的弄潮儿的硬汉气质,不畏艰难、只求奉献的革命激情。唐元峰的《奔向同一个繁荣》创作于1992年,是首届全国石油文化节的主题歌,这首歌体现了大庆地域文明的文化特质与城市朝气蓬勃的发展态势,进一步体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大庆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韩德全.大庆文艺精品丛书: 歌曲卷[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2]杜显斌.大庆石油会战史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3]张宇宁.论1980年代大庆石油文学与人道主义文艺观[J].学术交流,2012(5).
[4]李敬.大庆精神永远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A].热爱祖国 振兴中华[C].2007.
[5]张书林.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石油政工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