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南岳宗教景点名称的交际翻泽策略

尹彬

(衡阳师范学院外语系,湖南衡阳421002)

摘要:南岳景区佛教和道教和谐共存,景区的许多名称承载了丰富的宗教文化。本文在探讨南岳佛教景点名称公示语翻译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公示语的交际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以传递原语的语义,达到交际目的,重现其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南岳;宗教文化;景点名称;交际翻译

DOI:10.16083/j. cnki. 22 - 1296/g4. 2015. 08. 062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8-0133-02

景点名称是景区公示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公示语是一种给特定人群观看、以达到某种特定交际目的的特殊文体。景区公示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用寥寥文字、简明易懂的图标或文字与图标相结合的方式把具有指示作用的信息传递给游客,是人们出行的好帮手。

一、南岳宗教旅游景点公示语翻译现状

南岳佛道教并存的宗教格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朝圣者。南岳衡山自古就是著名的佛道教名山。最早来到南岳开宗立派的是天台宗三祖慧思。慧思和尚于陈废帝光大二年(568)率徒众来到南岳,建“福严寺”、“藏经殿”,又有海印法师在瑞应峰下建“南台寺”,慧海法师在莲花峰下建“方广寺”等。一般认为,道教第一个进入南岳的是东汉末年的张道陵。‘九仙观”、“麻姑仙境”、“金母殿”等都是南岳有名的道教场所。

南岳丰富的宗教建筑文化、宗教艺术吸引了八方朝拜者和游客,其景点公示语的翻译也需要传递许多宗教文化。然而,景区内没有英语标识牌或者用汉语拼音代替英语进行翻译,错译、误译公示语的现象时有发生。其误译的现象既有特殊性原因,如文化传播与接收滞后等;也有普遍性原因,如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翻译人员水平问题、忽略文化内涵的传递等。由于佛道教文化在西方社会中的影响力并不如其他宗教,且佛道教文化资料本身晦涩难懂,对译者有着较高的要求,翻译者需要具有扎实的双语翻译的基本功,并对佛学的文化典故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目前,在知网上有关宗教旅游景点公示语的研究文章仅仅只有三十几篇,由此可见,国内这种人才现在较为稀少,在宗教文化旅游公示语的翻译方面有一定的欠缺。

二、指导理论——交际翻译理论

纽马克( Newmark)在1981年出版的Approachesto Translation, -书中提出了两种翻译模式,一种是语义翻译,一种是交际翻译。语义翻译为了表现出原作者的思维过程,力求保留原作者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交际翻译则关注的是目的语读者,译者尽力为其排除阅读或交际上的障碍,使其交际顺利进行。其重点在于以符合目的语语言、文化及语用习惯的形式传递原文的信息,而非在目的语规范许可的限度内尽量保留原文遣词造句的痕迹。交际翻译模式下的译文有利于加强读者对译文的理解,让读者自身去思考和感受译文中所储存的信息。通过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我们可以将宗教资料文本的原始性和现代翻译技巧的创新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将其历史背景与现代语言融为一体,传达原语语义和传递佛教文化的历史厚重感。

三、南岳宗教文化文本交际翻译策略

公示语应展现出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展示我国的对外形象,另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不断传播中国文化。旅游景点名称一般可大致分为专名、性状成分(属性名)和通名三部分。专名是专有名称或专有名词;通名是通用名称,用来指某一类事物以及其中特定的一个:性状成分是名称中重要的组成成分,通常表明方位、序列、功能、性质等。衡阳宗教旅游景点的名称结构主要是“专名+通名”,如“财神(专名)殿(通名)”,“黄庭(专名)观(通名)”。如前文中所述,南岳景点名称的历史沉淀和宗教含义是极为厚重的,语义翻译虽然能够准确无误地保持原文的语言特性并表达出来,但对于旅游景点公示语来说却不行,因为必须考虑到游客对于信息的接受能力。而在交际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译者可以针对某一个群体,在考虑该群体的文化背景、语言表达的基础上,采用最合适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原意,将其翻译出来。

(一)直译。直译是译文形式与内容都与原文一致的翻译方法。可将汉字读音的拼音直接转化为英文。这种方法虽然看似简单粗暴,但在某些情况下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比如“南岳大庙”译为Nanyue Monastery.“南岳”是一个专有地名,不需要再做其他改变。而关于Monastery这个翻译,许多人将“寺”与“庙”均译为temple,但根据佛教理论,佛教的寺宇称为佛寺,是佛家僧侣奉行宗教仪式和修习居住的地方。据传天竺高僧迦叶摩腾在公元67年至洛阳,东汉政府把官署鸿胪寺让其居住。从此,“寺”就变成中国佛教寺院的名称。佛教的寺院应译为Monastery,而道家的“庙”、“观”应译为Tem-ple。

(二)音译加注。音译加注的翻译策略常用于某些无法用几个少数词语来解释其背后特有文化的情况,此时译者可先对景点进行音译,然后在音译的后面用括号加注,解释其名字的来源与景物所特有的文化背景。这种方法可以让境外游客了解景点的字面意思,还能加深他们对中国宗教文化的了解,一般用于含有历史典故的景点名称。饲如:藏经殿坐落在祥光峰下,是慧思禅师所建。明太祖赐大藏经一部,存放寺中,所以称为“藏经殿”。依据典故可以用音译加注法译为Cangjing Dian( SutraDepository Hall)。“御碑亭”内置一巨大驮碑,上刻清康熙帝玄烨亲撰的《重修南岳庙记》,故这一景点可译为Yubei Ting(lmperial Pavilion),在外国游客对于中国佛道教文化认识不足的情况下,音译是不足以描述景点名称中所包含的诸多信息的,而这种音译加注的办法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满足境外游客对于这方面的好奇心。

(三)双向构建加注释。双向构建在宗教旅游景点公示语中的应用为:在翻译景点时还原最初的文字表达方式,即梵语或中文拼音转化为英文音译。这种方法主要表达了译者对于目的语文化和原语文化的双向尊重。由于佛道教文化中有很多词语是该文化中特有的概念,在目的语中并不存在有相对应的词语,所以译者选择将梵语或中文音译为目的语,一来最大化地保留了词语在原作文化中的特性,二来境外游客也能够清楚地知晓景点的名称。例如“大雄宝殿”可译为Mahavira Hall。耆那教创始人筏駄摩那( Vardhamana)在30岁时同释迦牟尼一样放弃了他的一切决定去寻求真理,Mahavira便是教徒对他的尊称,意为大雄。“文殊庙”可译为Shrine of Manjusri。麻姑是道教中的神仙人物。“麻姑仙境”位于天柱峰下,相传是麻姑元君为南岳魏夫人飞天祝寿的地方,“麻姑仙境”可翻译为MaguFairyland。“九仙观”即九仙宫,又名九真观,晋时陈兴明、施存、尹道全、陈惠庆、徐灵期、张昙要、张和珍、王灵与、邓郁之等九位道士曾在此处修行,传说他们九人都在这里白日飞升成仙,故名九仙观。根据这一历史典故可将其翻译为Temple of Nine Im-mortals。

宗教旅游景点名称的公示语是南岳景区公示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尤其是对于境外游客而言,它应具有很强的辨识特点、宗教特点和概括性的文化特点。从交际翻译策略的角度出发,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需要以游客为中心,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习惯和景点自身所蕴含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以保证翻译质量,这不但有利于促进南岳旅游业的发展,更有利于南岳佛道教文化的对外弘扬。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