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青平 张映文
(甘肃政法学院实验管理中心,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实验室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建立新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制的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实验室管理系统,更好的贯彻实验室改革思想。针对目前实验室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多方措施,以提高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231-02
高校现代化的实验室、图书馆以及高素质教师队伍并称为高校三大支柱,被视为“大学的心脏”。高校实验室管理水平与实验条件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科研质量,也是体现高校创新研究能力、教学水平和管理层次的关键标志。
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改革的形势,如何满足国家倡导的“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必须以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增强实验室管理能力为起点,通过实验室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实现实验室的全方位管理与服务,达到高校实验室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
一、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的内涵
纵观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发展历程,一般将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内涵概括为:以现代先进管理理念为指导,依托信息技术,融合实验各要素(实验者、实验设备、实验环境、匹配资料、事务管理)和实验服务水平支撑力,从而提高试验资源的利用率和教学科研效率的管理方法。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上述实验各要素的融合、渗透和创新,也是在这个动态发展过程中,需要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更新,要找到各个实验各要素的动态平衡点,从而适应不同学校、专业的具体应用。实验室的管理内容通常包括:实验室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教学管理、开放管理、建设管理、文档管理等。简单地讲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是指针对上述实验各要素而进行的信息化管理。
二、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现状及其问题
(一)高校实验室现状与特点
理清高校实验室实验各要素的基本结构和管理特点是实现其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首先是实验室地域分布广、区域跨度大。 高校办学规模扩大、新校区叠现是高校办学规模的跨越发展,造成了各高校实验室的地域分布越来越广,区域跨度空前扩大。因实验各要素的互动而产生的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也越来越高。其次是各个独立的实验室设备独立性强、设备种类繁多。在国家倡导的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时代大背景下,高校的学科和专业的数量聚增,与之匹配的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种类也相应增多,因学科各异其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独立性相对加强,不论是成套大型精密仪器设备,还是便携式单台仪器设备,即便是在同一学科内的设备种类也是五彩缤纷。第三是实验室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学校规模扩大、新校区建设造成了实验系列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普遍在年龄结构老化,职称、学历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较多,真正适合实验室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留不住,人员编制有缺口,人员补充无法及时到位,由此也造成了实验室管理效果不佳的后果。
(二)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讲,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进程基本跟随现代信息技术的步伐,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工作也各具特色,不少方面还是成绩骄人的。据大多数的高校实验室都建立了有线或WLAN局域网,有的实验室设备配置已经很高端,诸多实验室依据自身的需求开发了适合自己需求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拥有专专职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人员,实验室信息化的普遍应用发挥着其自身的现实价值。但是,仍然有不少问题不容小觑,概括如下:
首先是现有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费效比较低。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是充分发挥高性能、高标配实验设备的使用效率,方便实验者的实践效应,提高实验者的学习创新能力,发挥其科研效能,但时下诸多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多处于实验数据保存、实验任务、教学计划安排的基本系统应用层次上,其深层次的管理功能、决策服务支持以及管理数据挖掘都没有实施,个性化、知识化、因事而宜的管理系统较少,功能单一的模仿系统不能真正发挥实验室应有的效用,管理系统的诸多模块形同虚设。
第二,校级资源孤岛现象突出,信息共享不能深度实现。各高校都建立了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即使在本校也有功能相同或相似的实验室存在,校级、校内雷同实验室之间的资源共享少,好的实验室管理经验总结以及自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交流较少,或许是管理方各因成绩和利益有别,其主观上缺乏传授经验的积极性,共享成果的主动性较低,闭门造车的意识严重影响了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进程。
第三,校方管理层对实验室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分歧多。校方管理层存在侧重理论教育而轻视实践教育的偏颇,加之在实验经费有限的限制,高校校方管理层一般侧重购置新的仪器设备扩建实验室的数量和规模,而不愿意将资金用于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信息化管理的建设,由此造成设备重复购置、造成资源浪费,也给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校方管理层因侧重理论教育,而将一流的教师派往教学一线,而将不少行政人员充斥于实验室管理队伍,造成了实验室相关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一般不具各较高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缺乏信息化管理的观念,给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让一些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的管理人员提出有效的实验室解决方案显然不切实际。
三、提升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转变观念,加强领导。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了正确的观念才能正确地指导行动高校应转变重知识轻实践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实践、实验室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对实验室的资金投入和人员管理此外,还应注意学校各学科实验室的均衡发展。要统一思想,校方管理层要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实验室管理要充分认识建立现代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从教学改革的层面设定目标,制定建设计划。要在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加强对外交流,实验管理部门在具体实验教学环节上加强与相关教研室的联系合作与融合沟通。善于发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完善的部分,充分考虑到系统实现的各种问题,要避免因信息技术故障影响实验室的正常管理和开放。
其次,要选择最适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是通过计算机网络,采用科学的管理思想和先进的数据库技术对实验室的各种信息进行全而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该系统是计算机技术、管理科学和分析测试技术的集合体,是一个包括信号采集设各、数据通讯软件、数据库管理软件、实验室的内部管理在内的高效集成的管理系统目前每个学校、院系的实验室都在建设自己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实验室的实际情况不尽相同各自的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都存在不同之处所以不能简单地照搬其他学校或其他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在借鉴其他系统的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发真正适合本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第三,积极拓宽资源共享的途径。加强各高校的联系,发展欠佳的高校实验室应充分吸收发展较好的高校实验室的优秀经验,两者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对于不同高校相同、相似实验室、同一高校内不同实验室间存在的资源共享问题,应加强各院系、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相互学习,相互分享各自的系统成果或经验。
第四,建设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实验室信息化系统的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该队伍内的人员不仅了解相关的管理知识,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情况,还要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并且能够根据实验室的需要及时完善信息化系统。目前,实验室的使用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与实验室的管理者是独立的教师和学生只负责使用,出了问题才去找管理者协调,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降低了工作效率对教师和学生等实验室的使用者普及基本的信息化知识,通过实验室的信息化系统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和口常使用有基本的了解,并且在实验前就对实验内容有所了解,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避免了一此不必要的问题的出现。
第五,制作在线实验室平台。由于实验本身的原因或者受实验室的条件所限,很多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局限性对于比较简单的一此实验,利用现代发达的计算机知识,制作人量的在线实验室平台,学生登录平台就可以在线模拟实验,不但避免了危险性可能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也节约了时间和场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结束语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都是推动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日新月异发展的的强劲动力。看清发展道路,坚定发展理念,理清诸多问题,积极寻求最佳的解决途径,都将促使高校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充分发挥其在高等院校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王璐;张扬.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初探[J].中国城市经济,2011(26).
[2] 杨伟.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湖北函授大学 学报,2007(02).
[3] 蔡海燕;刘昭.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初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11).
(责任编辑:王兰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