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3种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比较分析

杨慎玺

徐州市沛县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徐州 221600

[摘要] 目的 探讨比较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于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40例、对照A组(DHS治疗)30例,对照B组(DCS治疗)30例。结果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的73.33%、70.00%,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的30.00%、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DHS、DCS固定,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锁定板;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

[中图分类号] R68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098-02

[作者简介] 杨慎玺(1969-),男,江苏沛县人,学士学位,本科,副主确医师,主要从事临床医疗工作。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髋部骨折症状,约占髋部骨折35%左右,常见于老年人[1]。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压痛等,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目前,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常见方法,为了分析股骨近端锁定板、DHS、DCS三种内固定方法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中的应用效果,该院对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于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A组、对照B组,分别为40例、30例、3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3~86岁,平均为(66.7±6.5)岁。对照A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6~85岁,平均为(65.8±6.7)岁。对照B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4~87岁,平均为(66.4±6.8)岁。所有患者均有外伤史及经X线摄片检查确诊。三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作对比。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平卧位,患髋稍垫高,复位满意后于股外侧大转子上2 cm处作一道向下延长的纵形切口,将阔筋膜、股外侧肌切开,使骨折处与股骨基底部充分显露出来,其次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骨折断端的复位,复位后在股骨近端外侧置入锁定钢板,并在锁定套筒的指引下沿股骨颈方向置入3枚导针,最后C臂X线正侧位透视下将导针逐一拔除,并将3枚锁定螺钉拧入,以固定股骨头颈部,且与钢板远端拧进3枚锁定螺钉。

对照A组给予DHS治疗,在股骨大转子顶点作纵形直切口,依次进行皮肤、皮下组织、深筋膜及阔筋膜的切开,并于大转子下3 cm处按10°前倾角与135°颈干角沿股骨颈方向将定位导针导入,经X线机透视证实在股骨颈中下的1/3处,侧位于股骨颈中心,沿导针向股骨头方向将主钻头钻入,攻丝后拧入加压主螺钉,钉头处在股骨头下1 cm处,并用钛板套着钉尾,同时于远段分别钻孔、攻丝及拧入皮质骨螺钉固定钛板,最后将导针取出,并拧紧尾部螺钉加压。

对照B组给予DCS治疗,该术式除了螺钉的紧针点及角度和DHS不同外,其他步骤均为一样。选用角度为90°的DCS钉板,故进针点应位于大转子稍下方,保持和股骨干纵轴呈90°,并通过正位X线透视,显示主螺钉应位于大转子至股骨头中心稍偏下处,而侧位应处在股骨颈中轴线上。术后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5~7 d,并于24~48 h内将引流管拔除。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

根据Harris评分标准[3]进行评分:①优:Harris评分>90分;②良:Harris评分为81~90分;③可:Harris评分为70~80分;④差:Harris评分为<70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统计方法

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所有为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百分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

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的73.33%、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的30.00%、3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损伤,由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当受到外力作用下,容易导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生。目前,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常见手段,而内固定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效果各异[4]。DHS、DCS都是骨科临床中的常见内固定方式,虽能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存在术中出血量大、术后并发症多等缺陷,尤其是并发症,主要是由于DHS、DCS容易偏心固定,且连接处的应力增加,钉头切力增加等引起的,从而限制DHS、DCS技术的发展。

股骨近端锁定板是一种具有弹性的内固定支架,是根据股骨近端解剖形态制成的角度稳定性钢板,其头端仅有锁定孔,在打入螺钉后的角度是固定的,各个螺钉呈同角度,在锁定后能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有利于提升内固定在松质骨中的把持能力,尤其是对于老年患者,因老年患者普遍存在骨质疏松症,通过应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可提升内固定的把持能力[5]。钢板的远端螺钉孔为加压与锁定结介孔,在手术过程中可对骨折进行间接复位,有利于提高锁定的稳定性[6]。锁定钢板并非将生硬地将骨折部位与其周围区域固定起来的,其具有一定的弹性范围,可在不造成骨折部位移位的前提下进行,且角度稳定良好及具有良好的应力分散作用,有利于避免应力引起的螺钉折断、钉头切出等并发症,从而有利于促进骨折的愈合[7]。另外,股骨近端锁定板术中的切口比较小,在置入后对骨折端血运的影响比较小,且固定稳定性高,能有效避免骨折复位后出现移位及锁定板松动等不良现象,有利于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8]。

该研究中,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的73.33%、70.00%,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A组、对照组B组的30.00%、36.00%。由此可见,相对于DHS、DCS固定,股骨近端锁定板固定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应用,固定效果较好,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张建国. 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应用体会[J]. 医药论坛杂志,2013,27(12):103-104.

[2]闫石,刘振虹,赵成亮,等. 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钉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0(10):74-76.

[3]陈祖彦,张育志,卢致顺,等.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体会[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3(18):1718-1720.

[4]李必奎,陈周兵,徐富生.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1,24(10):1273-1275.

[5]王升,李强,陈长青,等. 股骨近端锁定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临床研究,2013,30(1):33.

[6]王义国,陈明,胡继坤,等.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3种内固定治疗方法的比较[J].中国骨伤,2013,8(6):651-655.

[7]陈沛波,孙少鸿,林滨.三种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2,36(11):21-22.

[8]袁光华,梅永珍,黄红光,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J].骨科,2014,5(4):225-228.

(收稿日期:2014-12-28)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