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创绿中心
适逢全国两会,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治理问题也备受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瞩目。早在今年年初,就有专家指出2015年或将成为“环保年”。
继2013年颁布的“大气十条”之后,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称“水十条”),今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报告提出,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在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还提到,今年要再解决6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根据2012年发布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中国政府拟在2015年底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农村学校师生的安全饮水问题,并将集中供水率提高至80%。2014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水利部考察时指出,要努力让所有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水。2015年是决战年,剩下的都是“硬骨头”,但再硬的骨头也要啃下来,这关系政府的公信力,必须打赢这场攻坚战。
2015年是“十二五”环保规划任务的收官之年。提升全国农村饮水安全程度的十年大计迈步至今,这些年的“治水”历程如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又有哪些?今年3月,中国水危机联合中外对话共同发布了《安全饮用水:中国的艰难长征》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五年来饮用水安全保障目标的落地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报告指出,改善农村饮用水问题任务繁重。一方面,国家全面加大农村饮水工程投入,“十一五”期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升级为国家规划,国家发改委协同水利部、原卫生部和环保部发布了首个《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五年规划。
五年间,国家累计安排投资1009亿元,解决了2.1亿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期间,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静态总投资预期将达1750亿元,成为历年投资规模之最。这些“应急”工程,为缺水或无水可喝的农村居民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农村饮水安全任务依旧沉重。截至2010年底,全国仍有4亿多农村人口的生活饮用水采取直接从水源取水、未经任何设施或仅有简易设施的分散供水方式,占全国农村供水人口的42%,其中857万人无供水设施,直接从河、溪、坑塘取水。
民间组织创绿中心“一杯干净水”项目组在三年的时间内对全国15个省,203个村庄和学校饮水安全进行实地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地方政府为完成中央任务,更倾向于建设成本低、受益人群大的较大规模饮水工程,而一些地处偏僻的小型饮水工程建设相对滞后。通常政府在解决一个村庄的饮水问题时,首先考虑的是寻找可替代水源(譬如打深井)、铺设管道,不会轻易尝试成本高、难以维护的水质净化技术;有中型净水设备、简单沙滤、明矾沉淀等简单处理的仅为少数;同时存在大量无净化处理的引水工程。值得关注的是,农村地区的小学供水设施简陋,通常没有为孩子们提供热水的能力,喝生水给学生的饮水安全造成很大的风险。在西北缺水地区,大部分学校采用土窖蓄水,土窖常年缺乏维护,普遍存在菌群、浊度超标等问题。
报告同时指出,农村饮用水水源面临水量和水质的双重挑战。一方面,由于水源来水减少,气候变化和地下水超采等原因,一些原本已经通过工程方式解决饮水的农村人口,又重新面临安全饮水问题。另一方面,采矿、工业废水排放、农药化肥使用不合理、畜禽养殖和生活污水排放、农村垃圾处理不当等原因,导致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不断恶化。
调研发现,工业污染对浅井水及地表水污染普遍较为严重,且行业不同污染的特征差异很大,一般来说很难通过简单的处理净化水质,给农村饮水带来长久的危害。采矿业尤其是采煤业对村庄的水资源影响很大,由于一些矿井的开凿并没有注意去避开村庄饮水地下水的水系,导致村庄的地下水流入煤矿,村庄的井水枯竭,这让一些村庄处在了无水可用的境地。
河流上游来水的污染以及农业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使得村庄的水质浑浊度、有机物、农药、细菌类等指标超标。养殖场的污水、粪便处理缺乏有效的处理方式和监督,随意排放,会造成村庄水体和浅层地下水氨氮、硝酸盐、细菌类的污染。由于绝大部分引水没有经过消毒,再加上管道疏于维护,使用地表水及浅井水为水源的村庄,菌群超标是非常普遍的情况。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创绿中心的“一杯干净水”项目在调研中发现,早期城市垃圾堆放点选址不好以及没有做好防渗和渗滤液收集处理等工作,渗滤液渗漏或溢出流入村庄饮水水源中导致了污染。这种情况从目前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来看,应该是相对普遍的一个问题。垃圾渗滤液的污染特征非常复杂,难以净化。
由于农村供水设施相对落后,因此对水源要求更高,而农村小型水源地保护却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在“一杯干净水”项目调研过程中,经常见到几年之内更换水源地的情况。在中东部地区,一些过去使用地表水水源的村庄由于受到污染只能替换水源。除了一些水质较好的河流上游以及一些无法使用地下水的区域,农村地区靠水吃水的时代已经过去,大多不得不改用地下水。然而,浅井水污染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又被迫使用深井水。
农村自来水的常规监测频率过低,由疾控中心负责一年抽查两次,而且受限于地方疾控中心监测能力,监测项目有限,一些在农村常见的类似于农药等有毒有害有机物并未监测,这种监测的频率和程度无法应对农村污染的程度和变化,虽然政府在推动相关的工作,但是小型供水设施的监测缺少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
待解决的村庄数量巨大、已解决的村庄面临后续维护难、污染转移导致新的饮水问题,这些情况都决定了农村饮水问题解决的任务艰巨,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工作量。另外,报告指出,农村饮水工程重建轻管、水价机制不明晰、可持续性都遭受挑战。
未来,农村饮用水问题的推进将仍然以政府为主导,除了加大资金量的投入,加强水源地保护、厘清各政府部门间权利义务、建立良好的协调制度和问责制度也是亟待投入的工作重点。另外,其他社会资源和专业能力的介入和补充也是重要的中坚力量,因为污染导致的农村饮水水质问题复杂,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大量的资金以及后续持续维护的人力投入。
农村环保微电影:保护绿水青山 留住金山银山
“十二五”期间,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牵头,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承担了“农村环保科普微电影项目”,以广大农民为受众,拍摄并播出了一系列农村环保知识电影短片,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农民的环保知识水平,又可满足广大受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
2014年,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拍摄了由巩汉林、英壮、金珠等领衔主演《保护绿水青山留住金山银山》微电影,以饮用水源地保护为主题,围绕老王在村民们的饮用水源附近开办养殖厂为线索,向公众介绍污染饮用水源的危害和保护饮用水源的必要性等。该片已在农村地区播放15000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