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 目的 了解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送检标本所分离的细菌及其耐药性。结果 共分离细菌6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79株(75.8%),革兰阳性菌株153株(24.2%)。革兰氏阴性菌排名前5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03株(16.3%)、鲍曼不动杆菌100株(15.8%)、肺炎克雷伯菌85株(13.4%)、大肠肠埃希菌72株(11.4%)、阴沟肠杆菌43株(6.8%),革兰氏阳性菌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8株(10.8%),表皮葡萄球菌37株(5.9%),溶血葡萄球菌24株(3.8%)。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为多重耐药菌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82.3%和52.4%。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氨曲南及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7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8.5%、98.4%和98.2%,尚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 结论 革兰阴性菌为该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主要致病细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呈增多趋势。细菌耐药情况较为严重且呈现多重耐药趋势,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予以防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细菌分布;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8(b)-0014-03
[作者简介] 江波(1979.10-),男,四川夹江人,博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危重症医学。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1],患者往往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免疫功能低下,加之气管插管,中心静脉导管等治疗侵入性操作损伤多种生理屏障,使得重症感染的发生率远高于其他临床科室,成为导致ICU患者病情加重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临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ICU细菌谱不断变迁,耐药菌株分离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该研究对2011年1月—2014年1月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加强治疗病房2011年1月—2014年1月送检的深部痰、血液、尿液、脑脊液、引流液、分泌物及脓液等2116份标本,分离出病原菌632株。
1.2 仪器及试剂
采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法国梅里埃全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试剂。
1.3 鉴定方法及药敏试验
按第3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菌株分离培养,使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根据2010年美国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订的标准进行判断。
1.4 质控菌株
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购自卫生部临检中心和四川省临检中心。
1.5 统计方法
用WHONET 5.4软件进行药物敏感性结果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标本检出情况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2011年1月—2014年1月共计送检标本2116份,分离出病原菌632株,检出率为29.9%,阳性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65.2%),其次是血液(10.3%)。
2.2 病原菌种类及分布
其中革兰阴性菌479株(75.8%),革兰阳性菌株153株(24.2%)。革兰氏阴性菌排名前5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03株(16.3%)、鲍曼不动杆菌100株(15.8%)、肺炎克雷伯菌85株(13.4%)、大肠肠埃希菌72株(11.4%)、阴沟肠杆菌43株(6.8%),革兰氏阳性菌排名前3位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8株(10.8%),表皮葡萄球菌37株(5.9%),溶血葡萄球菌24株(3.8%)。
2.3 常见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率
分离出的417株革兰阴性菌中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为多重耐药菌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显示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已逾50%。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常用抗生素均呈现严重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82.3%。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氨曲南及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70.0%。亚胺培南仍保持了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良好的抗菌活性,其敏感率均在90%以上。见表1。
2.4 常见革兰氏阳性菌耐药性分析。
153株革兰阳性菌中,排名前3位依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4.4%(68/153),表皮葡萄球菌,占24.2%(37/153);溶血葡萄球菌,占15.7%(24/15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8.5%、98.4%和98.2%,尚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见表2。
3 讨论
ICU 患者由于基础疾病重、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频繁,长期留置各种导管,极易并发感染,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病死率上升[2],同时由于抗菌药物大量使用,使得ICU病原菌构成以及细菌耐药性与非ICU住院患者有极大差异[3],广泛耐药菌甚至极度耐药菌呈逐年增加趋势,成为患者救治过程中的一大难题。为避免贻误感染患者最佳抢救时机,需早期进行合理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掌握ICU细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细菌来源显示痰培养仍然为主要来源,占全部检出标本的65.2%。一方面说明呼吸道仍是ICU患者感染的主要部位,这可能与患者既往呼吸系统疾病加重、长期卧床、使用呼吸机等因素相关;另一方面也提示需提高临床医生在病原菌培养取材时机与部位方面的认识。
该次分析结果显示,近3年该院ICU细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占75.8%,革兰氏阳性菌占24.2。最常见的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等,与国内其他医院所得结果近似[4-10]。
革兰阴性菌中绝大多数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显示较高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已逾50%。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常用抗生素均呈现严重耐药,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82.3%,二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可作为首选,并据病情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药物。大肠埃希菌对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氨曲南及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70.0%。亚胺培南仍保持了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阴沟肠杆菌良好的抗菌活性,其敏感率均在90%以上。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8.5%、98.4%和98.2%,对米诺环素,呋喃妥因耐药率较低,尚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万古霉素和利奈唑可作为此类感染首选药物,但应避免滥用。
对ICU中的真菌及非典型病原菌等的感染也应予以充分重视。
我们还应积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ICU病房细菌耐药的发生。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监管、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在依据既往细菌流行病学特点经验用药基础上,提高感染标本送检率,结合临床表现、培养及药敏结果适时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避免不合理用药导致的细菌耐药;重视和改善患者自身的营养状态及机体免疫力,做到“扶正祛邪”,防治条件致病菌感染;加强ICU环境监测及管理,降低环境污染;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认识,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技术,消毒隔离等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重症医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
[2] De Kraker ME,Wolkewitz M,Davey PG,et al. Burden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European hospitals:excess mor-tality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ssociated with bloodstream infections dus to Escherichia coli resistant to third-generation cephalosporins[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11,66(2):398-407.
[3] 年华,褚云卓,王倩.ICU与非ICU病房致病细菌谱及耐药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2):1516-1517.
[4] 肖永红.Mohnarin 2008年度ICU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6):2384-2388.
[5] 姜志明,解建.2010年山东省三级医院ICU细菌耐药性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374-377.
[6] 谢淑兰,蒯秀琴.张掖市重症监护病房细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4):341-342.
[7] 舒建胜,吴伟东.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6):661-663.
[8] 章小敏,叶爱菊,罗良剑,等.ICU细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0):2442-2444.
[9] 罗军,宁红,李红霞,等.重症监护室病原菌特点及耐药分析[J].重庆医学,2013(5):549-551.
[10] 胡钢,雷晓婷,李岷.某省中医院ICU细菌耐药性三年监测[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247-250.
(收稿日期:201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