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物流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林幼宝(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物流业是“第三利润源”,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支撑与保障。现代物流遵循专业化与高效率的核心理念,而如何提升客户满意度是现代化物流产业面临的挑战,也是向专业化第三方(3PL)、第四方(4PL)物流企业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由此需要从增加硬件投入与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两方面人手。

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普及式教育,如何确保精英教育的质量,如何满足社会与市场的需求,就需要在办学模式与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创新,通过遵循物流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实用型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以此推动社会和物流产业的稳定发展。

一物流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明确物流专业培养目标

物流人才的培养首先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现阶段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是为社会实际生产与发展而服务的,需要学生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由此需要调查社会人才素质需求,分析现阶段行业发展方向,了解最新行业动态,预测和把握人才能力需求,以此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针与策略,从而为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奠定基础。人才培养目标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就能阐述,而涵盖了知识体系、能力体系、综合素质体系,需要从全方位对人的才能进行细化,结合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基础、实际动手能力等,构建针对性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培养策略,最终将培养计划落到实处,以强化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

(二)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在明确物流人才培养目标以后,结合学生知识水平、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结合物流相关学科的特点,以及社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遵循就业导向原则、社会需求导向原则、以学生为本原则、能力本位原则,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分祈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为方向,合理安排物流专业课程,调配好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比例,合理搭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与选修课程、实践操作能力课程等。只有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全面分析学生实际能力与水平,全方位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此才能为培养应用型企业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三)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犹如象牙塔,培养的多是理论性较强的人才,而传统学校教学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此,结合现阶段人才素质需求,以及现代化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在物流专业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引导和培养。应用型与研究型人才培养有很大区别,人才市场对应用型学生定位也不同。应用型人才具有动手能力强、上手快的特点,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结合物流行业发展特点,由于其发展迅速,还需要物流专业人才具有一定创新能力。所以,物流专业教学应该超出理论教学阶段,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感受理论知识的正确与否,感悟物流发展的流程与未来发展方向,从而应用理论于实际,更好的灵活变通与运用。

(四)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提升

物流专业具备很强的实践性,结合物流专业的特点,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在实践中掌握物流相关专业知识,解决物流企业现存的实际问题,以发散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书本是知识理论的承载体,而社会则是包罗万象的聚宝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生从企业生产与运作中亲自感受与实践,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物流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模块课程体系,深化专业教育

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根据专业发展的综合性,将所有课程分为几个模块,分别为“公共模块”、“技能模块”、“基础模块”、“专业模块”以及“专业补充模块”,构建起以英语学科和计算机技术学科为两翼,兼顾了经济、法律和文学等学科的模块化学科体系。通过设置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结合学生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全方位选修必要的课程,多吸取相关知识,又不能偏废,扎实掌握必修课程的专业知识,充分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除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之外,学校方面还应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关于英语、计算机技术、物流专业能力方面,选定与实际社会主题相符合的话题,采取激励性措施,鼓励学生参与到“英语口语竞赛”、“物流专业英语魅力大赛”、“物流一计算机专业软件大赛”、“物流问题创新思路大赛”中来。通过开展建模大赛等,鼓励学生将学科知识与物流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实用能力提升。

(二)实施校企联合模式,践行订单培养

学校方面应该认真分析学生专业发展方向,对学生将来自身的职业规划作出调查分析,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专业方向、实际能力,制定不同的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提供给学校和企业双向学习的机会,也能加强学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完善自己和充实自己。校企联合办学是学校、企业与学生三方面共赢的模式,学生能够实际感受到物流工作的流程,自身必须具备的实际能力,由此培养自身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实践能力等。企业能将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人才在学校接受基础理论学习以及综合知识熏陶,感受人文气息的同时,为提升自己能力奠定理论基础。学校方面能为学生寻找到就业出路,为国家输送更多人才。

例如:关于“国际物流”、“国际采购”方向的人才,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调整教学计划,与企业沟通用人需求,制定合作培养教学方案,将企业实习纳入课程设计中,以项目形式展开理论与实践学习过程。还可以邀请企业技术人才给学生讲课,传授实战经验,关于理论的运用结合例子进行分析,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者召开交流大会,邀请物流行业相关专家、技术人才进行交流大会,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就困惑的问题进行询问,以答疑解惑,促进物流专业学生更好的找到自身方向。通过这些策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成为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综合能力

物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哲学、政治等学科不同,它需要在实践工作中运用理论,才能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从而得出真知。由此为培养现代化物流应用型创新人才,需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机会鼓励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以此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加强物流实践环节,可以通过推广案例教学、建立校内与校外实训基地、参与企业实践、引进企业专业兼职教师等方式,鼓励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丰富专业技能,提升实践能力。

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方向不同,以及学生职业规划方向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三类目标人才即“操作型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管理人才”。“操作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加强学生一线动手能力和基层领导能力,“中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工学基层、英语知识、物流理论知识和方法、物流规划设计知识等。“高级管理人才”需要从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物流、管理等相关知识以及对政府政策的了解和规划知识和能力,高级管理人才必须具有运筹帷幄的实践能力。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四)实施双证教学策略,提升竞争能力

双证教学策略是一种提升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教学策略,将普通高校的基础理论教育与职业高校的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重视对学生高素质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重视鼓励学生参与到职业技能培训中。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和完善教学体系,鼓励学生通过考核获得相关职业证书,也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到企业中、实验室中运用理论进行实践,深化基层理论知识,扎实掌握基础工作技能。在取得岗位证书与学历证书的双重保障下,提升就业竞争综合能力。

物流职业资格证书有《国际物流职业资格认证(ILT)》、《物流职业经理认证》、《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等,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职业规划,向着更高的学府迈进,考取研究生学历等。通过双证(职业证书、学历证书)教学策略,强化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总之,最近几年,物流行业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基于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物流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根据物流行业对就业学生基础知识、能力结构、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高校物流专业应该转变教学观念,落实教学改革。注意这几个方面:制定完善的、科学的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应用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鼓励贴近生产和管理实践;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努力保持人才培养的前瞻性与适应性;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培养一批实用型强的人才队伍;加强对师资力量的组织,大力培养既有实际工作能力又有教学能力的高素质教学人才。以此为培养物流应用型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