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教学设计中应用原则及过程研究论文(共3篇)

教学是否有效其实都是取决于教学设计的功劳的,而教学成效的关键则都是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主要素养,对教学设计素养的内涵探析有利于明确概念。本文就整理了关于教学设计的论文范文,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如何提高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力

王春容(重庆市渝北区和合家园小学校,重庆渝北401135)

摘要:新课标强调: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与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教学设计作为教学过程实施的理论凭证、实现学习目标的计划和决策、达成教学质量的关键,对教学活动起到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体育学科;室外空放教学环境;场地狭小干扰教学环境;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创作人,转变教师观念,丰富教师知识,提高教师自身能力,武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是优秀教学设计的必经之路。

一、树立教师“时代”理念,提高教师敏锐“嗅觉”

我们在观摩优秀教学视频时会发现教学案例往往具有时代感的,所以知晓学生喜爱,了解当前流行趋势,选择具体形象的教学例子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新政策的解读、对教育发展走向的预测、对当前和未来社会需要的理解、对自己教育教学的定位都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骨架”,没有这些骨架的支撑,任何一切的血肉都是无法长远支撑的。为此,跟随时代步伐,及时转变与更新陈旧观念,紧抓新时代发展趋势,树立创新合理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观念,时时省视自我特长与不足,给自己一个合理的教学定位,审时度势取长补短,以在新时代发挥最大作用,让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加稳健,给自己的教学设计添加一些“硬货”。

二、“学、思、动、展”结合,丰富积淀,优化教学设计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该深挖教材,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学生需求、教师特长选择适合教材,巧用教学方法手段,丰富内容,增添色彩,最终让“玩”“学”相随,最终做到真正的从教材中来到教材中去。观摩优秀课程、优秀课程设计和其他综合学科知识,多学科交叉渗透启发,不断学习他人所长,增长见识、拓展思维。

只看不思则无济,必须总结反思自己的每一次课堂,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关注课堂反应是否积极,环节设计是否合理,教学形式、方法、手段、技巧、语言引导等是否需要改进。同时,学会在借鉴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多看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程,听优秀教师、专家的点评,结合自身教学反思总结,进行思维的碰撞,取长补短,不断改进与创新,磨出更加优秀的教学设计。

三、切合实际,进行教学资源合理分配

学校发展方向、教育方式、场地器材、学生学情一定程度决定教学走向,特别是体育老师所面对的更是一个室外空放嘈杂且班与班之间又拥挤干扰的教学环境,教师必须深度了解并利用好校内外的已有的一切资源,更要根据实际条件开发创造出适合教育教学的校内外资源,设计时对资源进行整合分配,真正用到实处,用到点子上,最后达到提高设计能力,优化教学的效果。

四、回归教学设计

(一)构建框架,板块清晰

教学设计并不只是简单的一篇教案,随意的环节拼凑,它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所意图的。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教学设计框架是体育学科教学设计区别与其他学科的首要不同。构建合理固定的设计框架与步骤,给教学设计形成固定统一的格式,做到板块整齐清晰、环节意图明确、内容丰富多彩,才可以上课的人和拿到教学设计的人入目清明,了然于胸。

(二)内容合情,目标合理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目标就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深度挖掘教材,选择适合学校情况、学生情况的教学内容,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即是为课堂找到灵魂的寄托。体育教学目标通常从技能、参与、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等几个方面确定,正常的体育课每个目标都会的涉及,但设计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特点安排等选择重点达成目标,。

(三)过程丰富多样,环节意图明确

1.创新多样。教师了解当前社会流行趋势、知晓学生追逐喜好,让课程与生活相结合,创新生动形象教学案例与教学引子,选择丰富多样、流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让探索思考与运动健身相结合,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拒绝单一、无聊的讲解示范、集体练习的老三样技能学习教学。

2.系统专业。体育教课堂教学是具有专业化的、完整的教学过程,是环环相扣的,且体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所指向意图而非随意拼凑,教学的一切环节与教学的内容都是有关联的,教学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如:课堂的准备活动、教学过程中突破重难点的游戏或练习、课后的放松活动应紧紧围绕本课主题而展开,是为本课的内容而服务的,是系统而整体的。

3.简洁实效。教学过程是体现教学设计是否具有的实际操作性的唯一途径,教学设计的创新多样并非冗长复杂,器材教具应该做到重复多次利用。辅助的游戏练习也应符合学生特点、开展简单易懂、练习具有实效。

(四)教学评价多元

评价过程和评价方式多元化。多让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只进行适当的总评,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课。体育课应该注重形成性评价,减少终结性评价,让所有孩子都有所期待,让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成为某个时刻或者某个层次的冠军,增加学生的自信,增强学生的兴趣。同时体育课的多元化评价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需求,及时补充漏洞,为设计更加优异的教学设计提供线索。

做一个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老师,一直努力行走在学习创作、反思总结、整理在创作的路上,不断地积累,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第2篇:浅析时序性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原则及过程

谢淑芹(吉林省通榆县教师进修学校,吉林通榆137200)

结合本人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现将围绕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概括梳理一下时序性思维培养的教学设计在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一、认知规律性原则

历史教材在编纂成书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现状就是教材的教本与学本的一体化,而教材的主编往往是德隆望尊的长者,他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与教师之间尤其是和孩子们之间是存在着明显的“代沟”,同时囿于教材编写的体例制约,限定了某些内容的选择上是割裂或碎片化的。因此,要求教师要有将教材校本化的处理能力,尤其是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要将教材的逻辑、历史发展本身的逻辑都要转化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逻辑来呈现。而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大多是成线性的,所以尽可能把思维的过程以可视化的状态呈现出来。比如,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按照时序性的规律就可以把近代化的探索按照事件名称、发起阶级阶层、思想主张、以及学习目标、特点全方位多角度进行整合、理解。

二、目标完整性原则

这里的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学习目标。我们以《东汉的兴衰》内容为例。如果我们在备课时稍微做点功课就会发现在三国鼎立那个课时的内容里只描述了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其侧重点为三国鼎立的开始,而不是东汉的灭亡,所以,从处理教学内容的时序性和完整性上来理解,本课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只讲从兴到衰,二是从兴延展至亡,当然涵盖了“衰”的过程。但要处理得当:无论是从节奏、逻辑还是讲解到板书都要有协调的呈现:把握时序完整性原则,从史事逻辑过渡的视角添加了明章之治与整合了曹丕建魏、献帝被废,就是完整的东汉兴亡史,共195年。

州牧割据虽是知识拓展内容,但这一历史现象也是加速东汉灭亡的原因之一。如何谋篇布局整个教学内容的逻辑体系。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去处理,具体的操作就是提问,汉武帝的时候为了加强对地方势力的监察设置了哪一个官职?刺史,东汉王朝改刺史为州牧,并赋予州牧统领地方军政事务的权利,从黄巾起义到州牧割据,对东汉政府来说,就相当于赶走了孙悟空又来了个猴,这个场景孩子们很熟悉,就是三国演义中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东吴的孙权、河北的袁绍、西凉的韩遂马腾等,最终形成了州牧割据的局面,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从整体板书的时序性来看,四条线索清晰了然:兴亡195年、治世局面是光武中兴、加速灭亡三个因素:戚宦之争、黄巾起义、州牧割据;黄巾起义的组织方式与以往农民起义的不同——宗教聚众,宗教首领的安危存亡都会关系到起义的发展走向,黄巾起义的张角如此,太平天国运动创立“拜上帝会”的洪秀全也如此——树倒猢狲散,领袖一死,举事失败。

三、时空兼顾性原则

没有脱离地点只依托时间而孤立存在的历史事件,所以时序性思维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兼顾空间和逻辑转换,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比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和识读三国鼎立图为主体学习方法,设置了板书,并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并做出合理的解释。

学生在观察讨论后就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左侧椭圆图形里边填写的时间是:200年和208年;交叉状图形的下方填写的是依次是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追问一下填写缘由,他们说,地图上那个交叉的图例是战役的地点,那么椭圆两侧一定填写的是交战双方,战役的意义往往影响了时局的发展,所以最长条的边框一定写的是意义而非结果。最后,右半部分,一定是按照“北魏西蜀东吴”的空间方位填写,因为这三个政权建立的时间分别是220年、221年和222年。还有的同学提议板书的信息量应该最大化,就是在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处分别标注建立者、都城和建立时间。

然后,按照教材编写的时序性,完成本课的预设的问题链解决:

1.众多的州牧中,曹操有实力完成统一他为壮大实力做出了哪些努力?

2.官渡之战中曹操采取的英明战术是什么?赤壁之战中曹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次战役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你曾经学过的类似的战役是哪一次?

3.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以及你通过三国演义所了解的历史做出合理的判断,把你认为合适的内容填入下面的括号中:

A.七擒七纵,攻心为上,致力于改善民族关系的政权是()。

B.成都别称锦官城,说明蜀国在发展经济中,卓有成效的行业是()。

C.三个国家中水军实力最强的是();所以判断其经济发展中,()业最发达,如果向东出海航行,有可能到达的岛屿是(),即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内地的联系。

四、板书呈现性原则

在韩愈的《进学解》中有这么一句话:“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提要钩玄”就是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抽象、概括、归纳、总结,编织科学的知识网络,以求融会贯通,既便于记忆贮存.又方便于学生应用时随时提取。所有的时序性思维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不应该是指令性的对学生的要求而应该是犹如春雨一般给学生施加的润物无声的影响,我们教师则需要把抽象的内容直观具体化的办法就是高屋建瓴的时序性板书设计。

上述四点原则也都源于本人教学过程的实践与思考,只有浓郁的课堂气息,缺少光辉的理论底蕴。敬请同行方家指正。

第3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中应用差异教育的研究

张健(贵州省毕节市毕节八中,贵州毕节551700)

摘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展现出较强的差异性,有的学生记忆能力比较突出、有的学生理解能力比较突出、有的学生数字感较好。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为初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而教师为能更好的解决该问题,需要引入差异化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分层,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差异教学;研究

差异性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能根据学生的层次不同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更好推行教育的时候,使得学生在其能力范围之内获得最好的训练。

一、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分层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中,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展开针对性地教学,布置针对性地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训练中得到最为有效地教育。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得到更加具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会在这种差异化教育当中得到最大的进步。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的强弱以及实际学习效果分层三个层次,对其展开差异性教学,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在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中得到最大的提升。将能力最强且表现能力较好的学生分到A层,将能力稍弱且具有很大进步空间的学生分到B层,将学困生分到C层。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其实际能力设定差异性的目标高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引导A层的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拓展,使其能够得到拔高,防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成绩下滑的同时,对其综合能力加强培养。对于B层的学生,教师要加强指导,激发学生潜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实现学习效果的提高。对于C层的学生而言,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的学习进度能够跟上整体进度。同时还要对其加强鼓励,使其能够努力学习,在打好基础的同时向着更高的层次勇敢的迈进。教师要开展差异性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个人的学习特点,使用针对性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地进步[1]。

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制定

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分层的目的是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对应的教学分组,能让教学活动开设之际,做好教学定位,使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更佳。如,教师在分组的是时候将A组学生定位为成绩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在领悟能力、思维严谨性方面都很不错,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来。B组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要弱于A组学生强于C组学生,可以掌握教师讲授的基本内容,也能在稍微有难度的地方进行突破,部分学生无需教师监督就能主动进行知识内容学习,但要注意的是在学习积极性生有不足。C组学生各个方面都很弱,教师完成分组后需要结合不同层出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好教学计划和标准设定,让学生能在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效果[2]。

如,教学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有关平行四边形定理的时候,教师需要将平行四边形的四条判定定理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能牢记定理的每个字,在牢记环节完成后要让学生理解定理内容。其实学生要想牢记定理,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诵读,在诵读中记住关键点字词,以加深体会。因此,教师先要帮助学生牢记基本的定理概念,对C类学生的要求仅是能记住概念,基本的解读概念即可,基本试题中能掌握证明的过程中思路;对于B类学生而言,需要让其在C类学生掌握的基础上,做好对比例试和等积式的证明。对于A类学生,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教学要求,让学生能掌握概念后,进行概念变式的掌握,了解一些变式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三、对教学内容开展差异化教学

开展差异性教学时,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从中进行总结,将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分层。从而在教学工作中做好知识点的难易分划,为不同能力的学生设定针对性的学习目标。教师使用差异性分层教学的的方式可以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由浅入深,对理论知识逐步深化,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实现最好地理解。例如,教师可以针对同一知识点设计难度不同的题目,帮助学生有效地锻炼自身的能力。如:(1)9(a+b)2-16(a-b)2=0;(2)9x2-16y2=0;(3)9x2-16y2=0。针对这三个算式进行因式分解。A层的学生需要完成所有题目,B层的学生需要完成后两个题目并尝试第一题,C层的学生需要在完成第三题的同时尝试前两道题目。教师利用这样的训练题目,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展开练习,从而在训练中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结束语:

差异性教学活动开设期间,学生的差异性是考虑的首先前提,教师在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后,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开展教学研究。其实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入与因材施教能更好的契合在一起,不但符合当前的新课程标准需求,更是素质教育课程教学中大力倡导的教学新模式。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