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志同道合结伴同行

孟纪军是我组织的“芥子教师读书会”里成长起来的江苏省特级教师,我很骄傲!记得他在读书会组织的读《红楼梦》汇报展示活动后,在《追梦》一文中写到:“我恍然身在梦中,梦见了一双飞翔的翅膀,带我飞并给我希望;我终于看到去年的梦想已开花,但愿这梦恒久比天长。”他,就是一个始终都在追梦的小语人。近年来,他提出“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教学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

一、接触而了解,认同而追随

虽然我与孟纪军是老乡,但对他“关注文体,聚焦表达”阅读教学的主张的深度接触与了解,却源于杨文华主编组织的两次活动。

一次是《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组织的“与名师团队同行——走近‘孟纪军教师工作室’”活动。2016年4月7日,活动在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举行。我有幸观摩了孟纪军团队《理想的风筝》《音乐之都维也纳》两节语文课,聆听了他《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主题报告,觉得“关注文体,聚焦表达”这一教学主张能帮助一线教师清晰把握教什么和怎样教。

还有一次是2016年5月3日,我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举办的首次QQ在线研讨活动,孟纪军率领团队,亲自主持,推介他们“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主张。此外,还见识了他们团队成员对此主张都能滔滔不绝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实践的过程,我觉得这一主张还能带领一群人成长,真是由衷欣赏啊!

“我也要带领工作室成员加入到行列中来。”于是,我追随着他,走进了“宁镇扬”名师工作室联盟。该联盟由江苏省特级教师孟纪军、张宏军和我主持,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教学主张。

2016年5月,“宁镇扬”名师工作室联盟在张宏军校长所在的扬州市宝应县氾水镇中心小学举行,首次活动主题是:说明性文章该如何教。

2016年12月,“宁镇扬”名师工作室联盟在我所在的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举行,第二次活动主题是:叙事性作品写人类课文该如何教。

2017年4月,“宁镇扬”名师工作室联盟在孟纪军所在的镇江市句容华阳实验小学举行,第三次活动主题是:现代诗歌该如何教。

每一次活动都精心策划并准备。围绕所选文体,三个工作室各选一篇课文,共同备课,一道试上,探讨出比较一致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路径。三名主持人全程参与备课、听课、研讨,在争鸣中形成共识。此外,我们还聘请专家和媒体主编参与研讨,将研究成果予以刊登。

二、参与而收获,实践而成长

因为共同的教学追求,我们走到了一起;因为这种教学主张对一线教师有用,所以孟纪军成为我们学校的外聘专家。一次次活动,一次次相遇,给予我,给予工作室成员及学校老师很多启示与收获,大家知道备课应该抓什么,上课教什么,还知道了教学的路径与策略。

1.备课抓什么:从文体到表达

“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教学主张教会我们,拿到一篇课文,首先要判断它的文体。《春联》是一篇典型的说明性文章,《第一朵杏花》虽然写了竺可桢爷爷两次看杏花,但重点不在叙事,而是侧重写竺可桢爷爷,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其次要聚焦表达规律。教学《春联》这类课文,《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一要把握说明要点,二要了解说明方法。把说明顺序的各部分内容连起来即是课文的说明要点。《春联》一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春联的作用种类、讲究对仗、声律美三大特点,最后告诉我们诵读有益。而“分类别”“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就成了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的教学内容,因为,是这两种说明方法把春联的作用和种类介绍得清楚明白的。《第一朵杏花》重点抓住的是祖孙对话。“关注文体,聚焦表达”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会淡化那些无法分辨“文体”的文本,但一定会准确聚焦文本表达上的“规律”。如《老师,您好!》不要纠结是儿童诗还是抒情诗,但是它两个结构相似的诗歌小节,以及整齐、对称的诗句之美,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重点。《大江保卫战》不要纠结是不是通讯,应该首先定位的是叙事性作品,侧重叙事。因为选入教材,其通讯的作用已经失去,而文本中“点面结合”的手法应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水》更不要管它是散文还是小说,作者是如何写出有水的欢乐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写才是关注的焦点。

2.上课教什么: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叶圣陶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可见,阅读教学只有关注文体特征,聚焦言语形式,才能真正提升语文能力。

“关注文体,聚焦表达”对语文课“教什么”的问题,在认识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语文课不是教课文内容,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学语文。对这个问题,孟纪军帮助老师们廓清迷雾,正确把握住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如《春联》这篇说明性文章,重点不是教春联的作用种类、讲究对仗、声律美、诵读有益等知识,如果仅仅教这些知识,那就会异化成科学课、常识课。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性文章的写法,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去叙说其他几幅春联是如何做到“词类相当”的。

《第一朵杏花》很容易纠缠在竺可桢爷爷精神的讨论上,这不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教师要重在引导学生比较,课文写竺可桢爷爷两次看杏花,在写法上的相同点、不同点,最后聚焦到人物语言描写的异

同上。

《老师,您好!》不应把教师职业的崇高、美好作为重点,而应把读出诗歌声音之美、感受诗歌形式之美、品味语言修辞之美作为重点来教。

3.课堂怎样教:用语文的方式来教语文

“关注文体,聚焦表达”教学主张落实在课堂上,有其具体的实施路径和操作流程,所以深得一线教师的喜爱。

第一步,关注整体。从整体入手,概括文章内容或要点,把握文章主旨或情感,理清文章脉络及结构,这是“关注文体,聚焦表达”教学策略的第一步。语感教学特性之一就是强调整体把握,立足于语言环境和语言氛围。《春联》一课,教师用“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春联哪几方面的知识” ,理清说明顺序,整体把握说明要点。《第一朵杏花》用“竺爷爷看了几次杏花呢?你又是从哪句话知道的”理清文章脉络,然后聚焦末段人物语言,体会人物品质,把握文章主旨。《老师,您好!》用“这首诗歌分为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呢”引导学生整体把握。

第二步,学会比较。“关注文体,聚焦表达”这一主张在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情趣、语言文字运用的准确时,大多采用“比较”的方法。有比较,才能鉴别;有比较,才能发现差异。《春联》在教学“举例子”说明方法时,教者并没有为教方法而教方法,而是向前走一步,体会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在体会“举例子”的好处时,采用了“关注文体,聚焦表达”的惯用策略——作比较。将去掉春联例子的文字与原文作比较,体会到举例子能够让文字生动易懂。教学《第一朵杏花》,同时出示两次语言描写的部分,浏览、比较,并思考:两处语言描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比较后学生发现:第一次语言描写有提示语,第二次语言描写没有提示语。教学《老师,您好!》请学生对比读读诗歌的两个部分,说说这两个小节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学生比较后发现诗歌的两个小节结构相似。

第三步,聚焦重点。孟纪军说:“课堂40分钟是有限制的。开门见山,直奔重点,聚焦核心段落,关注主要表达技巧,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如《春联》教学中的“看看这段文字,发现什么规律没有?”“再读读这部分内容,看看还藏着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聚焦到表达上。《第一朵杏花》教学中用“两处语言描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比较后发现“提示语”使用的不同,聚焦到提示语的表达效果。《老师,您好!》最后引导

学生聚焦到诗歌的语言之美上。聚焦到教学核心价值上后,再分步实施,从理解到运用,从学会到会学,其中“朗读”是核心。

三、反思而进步,自信而超越

“关注文体,聚焦表达”是孟纪军及其团队对课标深入学习的结果,因为课标告诉我们“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吴忠豪教授警醒我们:“当下许多教师已经从过去‘教课文’这个陷阱中跳出来了,但是不少教师似乎陷入了另外一个陷阱,就是把语文的方法规律指导视作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其实这也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很大的误区。”聚焦表达,势必就要涉及语言表达的方法与规律。例如,在《大江保卫战》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场面描写的方法——“点面结合”。但是,学生了解了这个方法,是不是就会这样去表达了,会运用了呢?显然不是的。

孟纪军虚心听取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加以吸收、思考;他带头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自己的主张,不断修正、反思;他深入教学一线帮助教师观课、磨课,然后加以总结、提升。因而,他提出的“关注文体,聚焦表达”是在开放中成长,在成长中丰盈,在丰盈中越来越遵循儿童语文学习的规律。

1.课堂上要有儿童情趣

“关注文体,聚焦表达”操作起来要防止剑走偏锋,容易上成理性有余而情趣不足的训练课。首先这种情趣的创设要靠教师的亲和力。孟纪军上课具有亲和力,会“哄”儿童,学生喜欢他。学生在和谐、宽松、安全的环境中,才能有自在的表现和有效的学习。其次,他还强调要利用课文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语言。

《理想的风筝》一课最后聚焦在刘老师“写板书”和“放风筝”的动作描写上。琢磨动作描写的精准与异同,体会刘老师写板书的不易和放风筝的快乐,那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来演演这些动作呢。《云雀的心愿》这篇科学童话最后聚焦到云雀妈妈的语言上,学习说话的条理、具体、生动。

2.课堂上要有语文活动

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停留在理解上,而应落实到运用上。活动在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语文活动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低中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处于优势地位,高年级儿童抽象思维逐步发展,对事物认识逐步转化为以符号把握为主。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内容以抽象的文字符号为主,这就和学生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了矛盾。语文活动为解决这一矛盾探索了一条有效途径。

我们这里所说的“语文活动”强调的是“人人参与”,是所有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得到提高,不是只有少数人参与其中的活动。这点真的很难,课堂只有40分钟。但没有语文活动,哪来学生实践运用的时机呢?

笔者最近开发了一节阅读课程单元《每个妈妈都了不起》,其中有《我妈妈》《大卫,不可以》《朱家故事》《妈妈的红沙发》,采用了4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先是专家小组讨论10分钟,然后共读小组讲述20分,剩余的时间教师对阅读的4本绘本进行全班的阅读测评以及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整节课,每个学生在小组里面都讲述了一本绘本,并对其他人进行了提问。平常的绘本阅读课,一节课只读一本绘本,而这节课学生读了四本绘本;平常的绘本阅读课,只有教师讲或个别学生讲,而这节课每个人都要进行讲故事的实践活动。

从接触到了解,从认同到追随,再到参与其中、携手成长,我深信孟纪军提出的“关注文体,聚焦表达”教学主张,一定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一定会向着更高的平台迈进,一定会结出更为丰硕的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