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禄友
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四川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 要】目的:对应用肠内、肠外两种支持方式对早中期早产儿实施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早中期早产儿7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39 例。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对对照组早产儿实施营养支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研究组早产儿实施营养支持。结果:研究组早产儿达到标准体重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营养支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早中期早产儿实施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支持;早中期早产儿
随着临床产科围生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能力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实际存活率近年来呈现明显上升的发展趋势。如何能够保证早产儿从宫内至宫外能够平稳过渡,提供与宫内类似的营养,使生长状态更为理想,成为新生儿科和产科医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1]。本次研究对早中期早产儿实施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 年3 月-2014 年3 月在我院就诊的早中期早产儿78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39 例。对照组新生儿胎龄34-38 周, 平均胎龄(35.1±0.6)周; 男性新生儿23 例, 女性新生儿16例; 新生儿体重2352-2896g, 平均体重(2569.48±246.80)g; 研究组新生儿胎龄34-39 周, 平均胎龄(35.3±0.5)周; 男性新生儿22 例, 女性新生儿17例; 新生儿体重2339-2874g, 平均体重(2562.37±251.22)g。两组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肠外营养支持,从周围静脉输入小儿氨基酸注射液,每次剂量控制标准0.5g/kg,每天一次,中/ 长链脂肪乳注射液,每次剂量控制标准为0.5g/kg,每天一次,葡萄糖,每次剂量控制标准为8g/kg,质量浓度控制在125g/L 以下, 根据微量血糖的实际监测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血糖水平保持在7.0mmol/L 以下。研究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应用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粉对早产儿进行喂养, 根据患儿的实际孕周和吸吮吞咽功能对奶瓶喂养或鼻饲喂养方式进行选择[2]。
1.3 观察指标
选择达到标准体重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所需时间、营养支持效果等作为观察指标。
1.4 营养支持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喂养能够正常耐受,体重和足量喂养均已恢复正常水平,体质量增长速度在15g/d 以上;有效:喂养基本能够正常耐受,体重和足量喂养的改善幅度超过50%,体质量增长速度在10g/d 以上,但在15g/d 以下;无效:没有达到上述标准[3]。
1.5 数据处理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实施数据处理,当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 )的形式表示,并实施t 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X2 检验。
2 结果
2.1 营养支持效果
对照组早产儿实施肠外营养支持之后,10 例显效,20 例有效,9 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76.9%;研究组早产儿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之后,22 例显效,15 例有效,2 例无效,总有效率达到94.9%。组间数据对应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达到标准体重时间、达到足量喂养所需时间
对照组早产儿经肠外营养支持后(11.85±2.38)d 达到标准体重,(13.29±2.64)d 后达到足量喂养要求;研究组早产儿经肠外营养支持后(7.44±1.89)d 达到标准体重,(8.97±1.62)d 后达到足量喂养要求。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采用肠内和( 或) 肠外营养支持途径对新生儿实施营养支持,为其提供机体日常代谢过程所需的足够的热量与营养素,从而达到维持机体代谢能量与氮平衡的治疗目的[4]。早产儿,特别是处于早中期阶段的早产儿,相对于正常胎龄儿体质量水平相对低,机体营养的储备量相对较少,对于一些外源性营养的实际需求更高,因此,在临床实际治疗过程中提倡给予该类早产儿早期营养支持。在营养支持途径方面,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支持比较,可以对早产儿胃肠道的发育、胃泌素的合成和分泌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早产儿的血清胃泌素水平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发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早期微量喂养可以为早产儿胃泌素的分泌过程及胃肠道发育成熟提供重要保障[5]。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阳勇, 钱新华, 郭丽珊等. 新生儿长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2):112-113.
[2] 孙秀静, 王丹华, 宫丽敏等.23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生长速率和影响因素[J]. 临床儿科杂志,2009,27(13):250-251.
[3] 早产儿营养调查协作组.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早产儿营养相关状况多中心调查974 例报告[J]. 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2):114-115.
[4] 唐子斐, 黄瑛, 张蓉等. 早产儿早期高剂量输注氨基酸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研究[J]. 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3):214-215.
[5] 丁宗一,刘喜红.2010 版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建议和早产儿营养需求建议介绍[J]. 中华儿科杂志,2010,19(10):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