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构建

 初中数学课堂“生活化”专指初中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化” 特指数学本身的严谨体系,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而言. 没有生活化,数学知识不但难以接受,而且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而没有数学化,数学思维难以形成,最终难以更好的指导实践. 生活化与数学化就是这样相辅相成,交叉发展的. 对于初中生来讲,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有限,数学教学尤其要多从他们较易理解的生活实例出发. 
一、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意义 
素质教育要求将数学教学引向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方向,课堂教学生活化是点燃学生学习数学欲望的助燃剂;是简化数学教学程序、使数学学习更加容易的便捷桥梁;是增强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有力武器.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不单是方法的探寻,更需要发掘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作用. 
(一)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人们对数学学习的印象就是严密、公式化的套路,这令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用上了死记硬背的方法,久而久之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而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将数学知识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使数学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生活魅力. 
(二)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数学学习的基本要素在于严密的逻辑能力以及开放性思维,二者看似矛盾,实际上相互依托. 课本的引导有利于塑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生活化则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跳出课本外的课堂教学生活化不但有生活场景的再现;还有寓教于乐的多种数学课堂活动的开展. 丰富多样的生活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从各个不同的学习面认识数学 、体会数学的乐趣,学习视野随之拓宽,因而思维方向也更加宽广、自由. 
(三)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最佳助动力,它能让学生从生活中多感受、多操作、多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熟悉数学,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获得创造性的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高强度的理解能力可能会有欠缺,但是对于生活感悟能力却是超越年龄的,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够令学生在感悟中又吸收知识,完成对数学信息的收集,形成自己独特的数学视觉和创造灵感,以及勇于创造的数学素养. 
二、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途径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 如果设计和安排得富有艺术性,必能吸引学生,引发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阀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 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可充分的运用网络资源,大量取材生活实际,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景、贴近学生的实例制作课件,激起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火花,使学生觉得数学是有用的、有趣的进而热爱数学. 
《初中数学教材(苏科版)》每一章节的导入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了不同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使得学生从中感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概念学习“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学绝对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教学应该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着眼学生的发展,把握核心知识内容,向学生展示本质,是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形成概念的首要条件,是使学生获得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 因此,在教学中要密切联系数学概念的现实原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事例,观察有关的实物、图示、模型,在具有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入概念. 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从学生的座位,电影院的座位等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学生接受的亲切自然,从而使学生很好地领会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三)数学模型“生活化” 
已知 a,b,m 都是正数,并且 a < b,求证: > 
用比较法证明本题并不困难,然而仅仅讲证明,不能体现该题的教学价值. 为此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模型,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研究.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发现了以下结论:学生1:在一杯糖水中,加入糖后,糖水就变得更甜了;学生 2:一般地,生产生活中的浓度问题,溶液中加入溶质,浓度变大. 分析: 这一师生互动,使我联想到如果数学教师能和学生一起走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模型,许多问题就会游刃而解. 与此同时,也会使非常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会使 “枯燥”的数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会激励学生们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让学生亲身体会到数学的真实性,进而要做个有心人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体现数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四)学习过程“生活化” 
结合教材的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实例,将数学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抽象的生活中的问题. 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学习,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的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变“课堂教学”为“生活数学”. 
比如:“用正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使其体积最大. ”这一问题,从学生熟悉的折纸活动开始,进而通过操作、抽象分析和交流、形成问题的代数表达;再通过收集有关数据,以及对同一数据的归纳,猜测“体积变化与边长变化之间的联系. ”最终通过交流与验证等活动,获得问题的解,并对求解过程作出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展开与折叠”、“字母表示数”和“制作与分析统计图表”等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应用. 通过这样的活动过程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氛围中,解除了困惑,更能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他人想法,从而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巧、方法.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反映,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土壤,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经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从生活现象中去找数学,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使数学问题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使原本复杂枯燥的问题得以生活化,学生的探索欲望高涨,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感到数学亲切、自然、具体、现实. 
(五)课后评价“生活化 ” 
《数学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在数学教学中要增设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学数学的能力. 因此,在课后练习设计时,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创造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他们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初二年级学生要出去春游, 联系车子的情况是这样的: 每辆面包车可乘 20 人,车费200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 一论文网进行论文代写和论文发表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元;每辆大客车可乘30人,车费240 元,共有170人,问怎样乘车经济?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从生活中走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才能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这不仅使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的观点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当然,生活化课堂教学不同于把数学课堂搬到社会,而是把生活中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和课堂外的沟通,变知识型课堂为语言型课堂,变讲授型课堂为自主探究课堂,变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为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打通数学通往生活的桥梁,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