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先学后教——二轮复习数学前置性作业设计初探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 潘绚斌

摘要: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是查漏补缺、巩固双基的过程,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时期,更是学生学科思想的重要形成阶段,设计并布置好前置性作业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有效载体。文章探讨了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三个维度“梯度、广度、高度”及三种功能“矫正、调整、探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前置性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2-0005-04

一、问题的提出

“先学后教”是学生先学习,确定教学的起点,先学的内容叫“前置性学习”。二轮复习是学生查漏补缺、巩固双基的过程,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时期。有效的二轮复习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实现作业由后置到前置、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研究表明,缺少前置性作业会产生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学生不清楚知识、方法掌握情况;其次,教师不了解学情,不知道学生缺什么;最后,课堂缺乏针对性,易导致教学低效。

为何要布置前置性作业?首先,让每个学生都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进行有思考的讨论;其次,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最后,在完成前置性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所发现,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前置性作业的定义,指教师向学生讲授教学内容之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进行尝试性学习,将要学习的内容以浅显纲要、要点的形式布置下来,它引导学生怎样“先学”,怎样进行知识融合。前置性作业是一项学习活动,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所以前置性作业必须对学生的“预习”、“先学”起导向作用。

二、前置性作业设计的策略

前置性作业设计要以学生需要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照顾个别学生,所以前置性作业设计须有一定的梯度、广度、高度。同时,前置性作业是备课的组成部分,在设计过程中要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教师调整教学行为、师生探究能力提升。

1.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三个维度。没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能力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面向个体;既要面向优等生,又要面向一般学生;既要夯实双基,又要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设计中,要有明显的“梯度”确保面向全体,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培养发散性思维,更要有适当“高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梯度——面向全体。“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是教学千古不变的定律,前置性作业设计同样需要遵循。因此,设计要有梯度,以适宜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可根据学生差异、内容的重难点和目标,设置有梯度的三个层次——“铺垫性”、“延伸性”、“探究性”,供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选购”。

第一,铺垫型。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一轮复习成果,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降低起点,或把基本题加以分解,起到巩固、查漏补缺与提升自信心的目的。

前置性作业设计1—— 三角图象性质

①已知sin,则sin2x的值为______。

②设动直线x=m与函数f(x)=x3,g(x)=Inx的图象分别交于点M、N,则|MN|的最小值为______。

③设函数f(x)=Asin(?棕x+?渍)(A≠0,?棕>0,的图象关于直线x对称,它的周期是?仔,探究函数f(x)的性质?

课堂延伸1——作图,识图,用图

①已知函数f(x)=3sin(?棕x-)(?棕>0)和g(x)=2cos(2x+?渍)+1的图象的对称轴完全相同。若x∈[0,1/2],则f(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②若函数f(x)=sin?棕x(?棕>0)在区间上单调递增,在区间单调递减,则?棕=_______。

设计分析:图象是研究函数性质方法,设计目的是训练学生的用图能力。

第二,延伸型。设计从学生做好基本题的基础上选做几个题,是对基础题的扩充和延伸。一般来说,选做题比基础题要灵活,思维难度要大些,可以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升数学素养。

前置性作业设计2——椭圆性质

①过抛物线y2=2px焦点F作直线l交抛物线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则△AOB为(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不确定 D.钝角三角形

②已知直线y=k(x+1)与抛物线C:y2=4x相交于A、B两点,F为抛物线C的焦点,若|FA|=2|FB|,则k=_____。

③如图,把椭圆1长轴AB分成8分,过每个分点作x轴的垂线交椭圆的上半部分于P1,P2,……P7七个点,F是椭圆的一个焦点,则|P1F|+|P2F|+……+|P7F|=_____。

课堂延伸2——离心率

①已知椭圆1(a>b>0)的右焦点为F,下顶点为A,直线AF与椭圆的另一交点为B,点B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C,若四边形OACB为平行四边形(O为坐标原点),则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

②若点P为共焦点的椭圆C1和双曲线C2的一个交点,F1、F2分别是它们的左右焦点。设椭圆离心率为e1,双曲线离心

设计分析:含字母的运算比较薄弱,设计离心率专题进行检测评价。

第三,探究型。设计要求对题目进行自主探究,或找出不懂的地方,为课堂质疑做准备。也可阅读或搜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材料,为突破教材的难点做准备。

前置性作业设计3——等差、等比数列综合运用

①设{an}的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其前n项和为Sn,且a5,a3,a4成等差数列:求数列{an}的公比;证明:对任意k∈N+,Sk+2,Sk,Sk+1成等差数列。

课堂延伸3——数列的综合运用

在数列{an}中,a1=1,an+1,bn,其中n∈N*。求证:数列{bn}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设cn=an,数列{cncn+2}的前n项和为Tn,是否存在正整数m,使得Tn<对于n∈N*恒成立,若存在,求出m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设计分析:熟悉数列问题处理的常见方法与思想,学生对字母运算的能力较差。

(2)广度——自主,综合。要想让学生都成为“千里马”,作业设计须要有广度。前置性作业设计,除了要设计巩固性习题外,还要设计以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交汇型”。

第一,交汇型。这种设计要体现多种知识的交汇运用,以有助于学生发现不足,提升综合运用能力。

前置性作业设计4——圆锥曲线与其它知识交汇

①圆锥曲线与向量的综合、交汇。已知A、B为抛物线 x2=2py(p>0)上两点,直线AB过焦点F,A、B在准线上的射影分别为C、D,求抛物线的方程;CD是否恒存在一点K

②圆锥曲线与数列相综合、交汇。双曲线的虚轴长为4,离心率e,F1、F2分别是它的左,右焦点,若过F1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左支交于A、B两点,且|AB|是|AF2|与|BF2|的等差中项,则|AB|为____。

课堂延伸4——圆锥曲线与不等式相综合、交汇

已知椭圆y2=1的左焦点为F,O为坐标原点。求过点O、F,并且与直线l相切的圆的方程;设过点F且不与坐标轴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A、B两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交于点G,求点G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设计分析:向量、数列、函数在解析几何中运用,分别能够起到把几何思维转化为代数思维的功效,也就是能够把抽象思维转化为直观思维。

(3)高度——引领,导向。俗语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片刻,以便让另一只脚能够再往上登。为达到这个“高度”,设计要做到“三多”:多设计分析思考的灵活习题;多设计一题多解(或多法)开放习题;多设计体现数学思想的习题。

第一,思维灵活。根据题目特征,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去思考问题,通过分析题目特征,将题目逐步引申、变式、推广,不仅能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创造性。

前置性作业设计6——恒成立问题

①已知一元二次不等式ax2-4x+1≥0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②已知不等式ax2-4x+1<0的解集为?准,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③已知不等式组ax2-x-2≤0x2-x≥a(1-x)的解集为R,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课堂延伸6——区间内恒成立问题

①已知f(x)=mx3-3x+1(x∈R),若对于任意的x∈[-1,1]都有f(x)≥0,求实数m的值。

②设不等式2x-1>m(x2-1)对满足-2≤m≤2的一切实数均成立,试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③已知f(x)=3x2+(a + 1)x+1,其中a为实数,若不等式f′(x)≥x2-x-a+1对于任意的a都成立,求实数x的取值范围。

设计分析:学生对题目的本质不理解,错误是由思维定势产生的负迁移引起的。要设计恒成立题组,帮助学生形成处理恒成立问题的基本方法。

第二,一题多解。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道数学题,不仅能更牢固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而且通过一题多解,分析比较,寻找解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能够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学生应尝试多角度地审视、分析问题。

前置性作业设计7——至少用两种方法

①已知x,y≥0,x+y=1则x2+y2的取值范围为_____。

②若AB=2,ACBC,则S△ABC的最大值_____。

③ x>0,y>0,且x+2y+xy=30,求xy的最大值。

课堂延伸7——讲评解法

设计分析:通过课前做,课中讲、评,使学生体会函数思想、基本不等式、三角代换、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运用。

第三,数学思想。华罗庚教授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通过图形的描述、代数的论证来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

前置性作业设计8——数学思想的运用

①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 f(x)=x(x+1)。试求当x<0时,函数f(x)的解析式。

②已知函数f(x)=x2-2x-3,试求:在[a,a+2]上函数的最小值g(a)。

课堂延伸8——悟数学思想

已知曲线C是到点P和到直线y=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l是过点Q(-1,0)的直线,M是C上(不在l上)的动点;A、B在l上,MA⊥l,MB⊥x轴(如图)。求曲线C的方程;求出直线l的方程,使得为常数。

设计分析:数学思想主要靠学生悟,通过演练让学生体验过程,促进真正领会。

2.前置性作业设计要体现三种功能。

(1)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学生在作业完成后只注重正确结论,不清楚错误缘由。作业中的错误是正确向导,成功开始,是学生获得、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前置性作业设计9——自主订正案例

已知等差数列{an}与{bn}的前项和分别为Sn和Tn

课堂上让错误的学生分析错因,并讲解订正体会。

甲生订正:∵ 等差数列{an}与{bn}的前项和分别为Sn和Tn,a1+ a13=2a7, b1+ b13=2b7

∴ 可设Sn=k(7n+2),Tn=k(n+3)(k≠0)

∴ a7=S7-S6=k(7×7+2)-k(7×6+2)=7k

b7=T7-T6=k(7+3)-k(6+3)=k

一道题目,两个答案!孰是孰非?

丙学生(发现):我认为甲的解法绝对正确,乙的解法有问题。我发现这样的设法有问题。因为设Sn=k(7n+2),Tn=k(n+3)(k≠0)这种设法虽然保证了条件成立,但等差数列的前项和Sn不是n的一次函数,而是n的二次函数,即Sn=na1+n2+(a1)n这样设法就错误了。错误的原因找到了,学生十分激动。

丁学生:既然Sn是n的二次函数,那么把上面的设法改一下如何?

丁说:可设Sn=k(7n+2),Tn=k(n+3)(k≠0),让它满足二次关系。

戊同学:这样设绝对有问题,因为Sn=na1+n2+(a1-)n中常数项为零。所以只能设常数项为零的二次形式。

前置性作业不是简单回顾或检验,而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评价。

(2)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行为。教以学为对象、为目的,教是为了学,帮助学。通过前置性作业可以充分暴露学生存在的知识性漏洞、数学方法上的不足等问题,如此一来,就有利于教师随时调整教学行为与方式,重新定位重难点、教法。

前置性作业设计10 ——变式探究

①已知椭圆C的中点为直角坐标系xOy的原点,焦点在x轴上,它的一个顶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分别是7和1。求椭圆C的方程;若P为椭圆C上的动点,M为过P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λ,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②如图,DP⊥x轴,点M在DP的延长线上,且,当点P在圆x2+y2=4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的形状。与例2相比,你有什么发现?

设计分析:相关点转移法的本质认识不清,运算不熟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典型问题,调整上课内容,设计专题强化。

课堂延伸10

①类比高考题特点改编课本题。从圆C:x2+y2=25上任意一点P向X轴作垂线段PP′,且线段PP′上一点M满足关系式|PP′|∶|MP′|=λ,求点M的轨迹。

②类比课本题特点改编高考题。已知椭圆C的中心为直角坐标系xOy的原点,焦点在x轴上,它的一个顶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分别是7和1, 若P为椭圆C上的一个动点,P向x轴作垂线段PP′,且线段PP′上一点M满足关系式 |PP′|∶|MP′|=λ(λ>1),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曲线。

习题的变式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能使学生认识到教材才是“最好的参考书”,从而脱离“题海”与“书海”之苦,布置前置性作业可为编制变式习题提供素材方向。

(3)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动手、学会解决,面向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前置性作业11——学习小组探究

问题:已知x4+x2+a2-a-2≥0对任意的x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课堂延伸11——学生的研究成果

学生1: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通过换元的方式,就变为二次不等式。令x2=t,则t2+t+(a2-a-2)≥0只要满足△≤0即可。

学生2:这么解,中间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换元时应注意t的取值范围是[0,+∞),所以仅仅满足△≤0是不够的。应转化为t2+t+(a2-a-2)≥0,对于t∈[0,∞)恒成立,满足y2=t2+t+(a2-a-2)在[0,+∞)位于x轴上方(或在x轴上),通过对称轴t所以应满足当t=0时,y=a2-a-2≥0,所以a≥2或a≤-1。

学生3:如果对称轴不确定还需进行分类讨论。

学生4:对于t2+t+(a2-a-2)≥0,t∈[0,+∞)恒成立,转化为a2-a-2≥-t2-t,令g(t)=-t2-t,只要求出g(t)在[0,+∞)的最大值m,满足a2-a-2≥0。

学生5:x4+x2+a2-a-2≥0对任意的x恒成立,x4+x2的最小值为0,所以转化为a2-a-2≥0,所以a≥2或a≤-1。

学习小组总结。解决这类问题有两种方法:一是抓住变量x,转化为二次函数在区间上的问题;二是抓住字母a 转化为确定二次函数在固定区间上的最值问题,从而转化为有关a不等式解集的问题。

三、思考

1.是否每天都要设计前置作业?

2.如何科学设计前置作业?是否考虑全体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多样化的、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并能得到包括家长在内所有人员的理解与认同,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前置作业?

3.作业反馈与科学评价是否得到了应有的重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巫梦玲.引导学生探究,促进有效教学[J].数学通讯, 2009,(10).

[2]周婉,徐汉文.指导学生错题管理方法,提高学习效率[J].数学通讯,2009,(10).

[3]钱伟英.作业讲评的有效性[J].中学数学月刊,2009,(7).

(编辑:朱泽玲)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