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科学教学创新发展方法思考论文(共3篇)

说到科学教学相信大家应该都是比较熟知的吧,而且科学教学也都是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拓展视野,同时也更能够助力其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以及坚韧不拔、拼搏进取等精神品质的养成。本文就整理的关于科学教学的论文,来供大家欣赏。

第1篇:基于学生心理分析的小学科学教学方式

郭莹莹(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江苏南京210046)

摘要:小学科学教学的改革目标就是教学方式的转变,要求在教师充分掌握和了解小学生当前心理特点的情况下,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所以教师更应该要重视小学科学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学生心理、教学方式

引言: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掌握自我探究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小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使科学教学与学生的心理特点相结合,做到理论与知识的双方面落实。

一、让学生成为科学舞台呢“主角”

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在中国传统的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从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社会主体地位,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为“放手”指明方向,让学生成为小学课堂教学的主体。在课堂中教师为学生构建出完整的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后就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探究。但是教师在课堂上“放手”去做之前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怀疑态度,打破传统的学生对于教师和教材的盲目崇拜的弊端,学生只有在科学中有了质疑的态度,释放学生好问的求知天性,对于学生的思维、认知、记忆、语言和创新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新改革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也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让他们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去探索和发展科学知识。

二、明确教育目标

在小学课堂的教师要教师充分把握住教材,安排好活动,引领学生思维,就要明确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明白自己想要通过小学科学的教学来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质疑精神,表达自我的自信心和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究。让学生通过在科学课堂中的简单动手操作中知道和了解与周围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够掌握自我探究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三、结合教学内容巧设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小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最大心理特点就是对于未知的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天性和探索欲望,所以教师要把握并且利用好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创设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课堂情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精神,以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感悟和自我调控。比如教师在讲述空气这一课程时,由于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会难以理解,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创设出合适的课堂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小气球,然后在课堂中让学生吹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把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转化为能够让学生切实观察到的气球的变化,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也活跃了课堂氛围,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状态下进行科学探究更有助于理解知识。

四、小组合作探究,碰撞出创新思想火花

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来说,教师要做好指导和引领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让学生在小组对于教师布置的课题进行探讨。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单位,整个教学的活动过程都是围绕小组展开的,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小学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步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同时也都要听取他人的意见,讨论和相关活动就成了他们的互助合作活动。学生在小组的群体中以平等的地位交流个人看法,相互合作,取长补短,他们在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培养了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

五、设计合理课堂情景,激发创新思维

小学科学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和了解身边事物的最基本特征,并且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很多时候对于抽象的科学理论是难以理解的,所以,小学科学教师要学会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将难懂无趣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课堂情景,让学生能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氛围下明白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理论。

结束语:

利用小学生对于未知知识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展开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小学科学课堂的主体,充分挖掘教材中包含的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的状态,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第2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创新发展探析

吕清灿(浙江省诸暨市陶朱初中,浙江诸暨311816)

摘要:科学是初中阶段学生必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意识。但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初中科学的教学一直脱离这一目标,始终将学生成绩的提升作为教学的重心。而新课改的实施,无疑是为传统初中科学的教学投入了一枚深水炸弹,使得初中科学的教学开始由内而外的发生改变。的确,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面临着新的要求,这就使得对其进行创新改革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而本文便是从教学观念、学生兴趣、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价几方面层层深入,读初中科学教学的创新改革展开的探析,以期能窥得一二法门。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科学;教学;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初中科学教学进行创新改革已是势在必行,同时,这也是教师需要面临的一个挑战。其实,对初中科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其说是挑战,不如说是机遇,一个打破传统教学现状,帮助初中科学教学脱离低效囹圄的机遇。的确,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使得初中科学的教学如入迷雾之中,找不到前进的方向,而新课改的提出,无疑像一阵春风般吹散了迷雾。确实,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为教学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因此,如何借新课改之势,对初中科学进行创新改革,以为初中科学的教学注入新的血液,就值得教师的思考和尝试。

一、革新教师教学理念是前提

虽然新课改的步伐在加快深化,但就目前初中科学的教学现状而言,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依旧以学生成绩的提升为主,不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而这正是目前初中科学教学中一个根深蒂固的问题,毕竟教师长时间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其理念也就在一点一滴中逐渐的被固化,所以要改变其教学观念谈何容易。但教学观念又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依据,教师所有教学的外在表现都是教师教学理念的一个反映,因此,不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便没有了教学创新发展的前提。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澜也曾说过:“没有教师的精神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因此,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并以新课标为指导,努力践行,从而用其自身的发展推动教学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没有一个教师不知道爱因斯坦的这一句名言,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很少有教师能够贯彻这一理念。的确,在传统的教学中,分数是学生的一切,也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体现,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分数,教师将其教学的精力全部放在学生成绩的提升上,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培养。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是打开学生学习潜力的金钥匙,如果缺乏这把钥匙,不能打开学生学习的大门,那教师所有的努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确实,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为初中科学教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一个有力的支撑。至于如何激发学生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精心设计一些课堂导入,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科学中丰富多彩的实验,通过各种实验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神奇所在,进而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最后,科学这一学科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教师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价值与魅力所在。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初中科学教学创新之路上的一个捷径,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一捷径,推动初中科学教学的创新发展。

三、创新教师教学形式是主体

教学形式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体方式,是教师贯彻其教学理念的实施手段,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创新发展这条路上,对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是一条必经之路。至于如何创新,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点。

(一)倡导自主探究

“自主、合作、探究”是现在教育理念积极倡导的,就是针对传统灌输式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发展而提出的,旨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凸显其主体性,同时获得主体的发展。的确,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就会使教师的教学失去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所以倡导学生自主探究,是初中科学教学形式创新的一个方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强灌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与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自主探索中提升其探究意识和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可以演示一些小小的实验,比如拿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将硬纸片盖住玻璃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这时会发现硬纸片并没有掉下俩,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一现象展开探究。

(二)借助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将其引入到教学之中,无疑是对教学一个大胆的创新。的确,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结晶,将其应用到教学之中,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教学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因此,教师要积极利用这一时代发展的技术优势,促使其教学方式能够实现一个由内到外的创新。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利用多媒体的技术优势,实现声音、文字、图画和动画的多方融合,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的感官体验。另外,在课下,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性,打破空间的限制,为学生传递一些信息,比如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难点,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微课,让学生在课下也能针对这些难点展开学习。

(三)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是初中科学的一个基础,毫不夸张的说,初中科学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很多实验的教学成为了理论上的学习。因此,加强实验的教学,也是教师教学革新的一个方向。的确,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可以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产生兴趣。当然,除了书本上的实验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家庭小实验,毕竟家庭小实验作为课外实验的一种形式,有着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而且也同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只生鸡蛋浸泡在食醋中,放几天,然后观察鸡蛋表面的变化。因为食醋中的醋酸会和鸡蛋壳中的碳酸钙发生微弱的反应,所以鸡蛋表面会变得粗糙不平。

四、完善教学评价方式是补充

教学评价作为教师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教师的教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初中科学教学进行创新,完善教学评价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方式多以学生试卷成绩为主,很少会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比如其动手操作能力、实验分析能力等,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显然与新课改的理念相违背,因此,做出改革与完善势在必行。至于如何完善,一个改进的方向就是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即在参考学生成绩的基础上,对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实验素养等进行综合性的考察。另外,在评价的主体上,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尽量,即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这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同样意义匪浅。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对初中科学教学进行创新已是势在必行,因此,教师要借助这一东风,吹散传统教学的浓雾,从而推动初中科学的教学发展。

第3篇:关于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方法的思考

荆晓林(吉林t大学附属小学,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目前的新课改要求下,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与最新的课程标准相结合,通过在课堂上的有效开展,提升教学效果,进而促进小学课堂教学可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笔者将针对小学科学有效性的实施对策入手,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有效性

一、更新教育理念

立足于现在的新课程时代背景,为了可以让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好的提升,首当其冲的就是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身为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尤其是要对该科目有所重视。以此为基础,方能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对课程的内容等进行深入研究,根据课程内容适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而促使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教学需求,最终提升有效性。除此之外,学校方面也需要高度重视科学教学,加强对小学科学教学的投入力度。在丰富小学科学内容过程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科学知识,促进教学知识的巩固。

二、突出学生地位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可以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应该转

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互换角色。小学科学教师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对于学生的角色以及个人角色要有一个清晰地定位,转换师生之间的角色,让学生占据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本质上来说,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对学生加以引导,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科学课程知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的队伍中来,进而提升教育质量,让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

三、强化实践教学

因为小学科学和师生的实践生活紧密相关,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实践性相对较强,所以小学教师应该从实践性方面加以强化。根据实际的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来看,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不断深入的研究,提前找出教材内容与实践生活相关连的地方,将实践生活能够与课堂教学进行融合,进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升学生实践活动中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让他们可以更好的转化理论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使学生综合水平及能力提升,这对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十分有利,可使新课程教学需求及要求得到更好满足。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