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也谈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陈翠萍 蔡敏胜

1.用恰当的方法收集数据

要获取有效的数据,采集过程与方法必须恰当,这需要满足以下2个条件:一是正确使用测量工具,二是测量方法要恰当。

如在引导学生认识温度计时,教师先为每个小组准备好3杯水,分别是冰水、常温自来水和热水,然后学生4人一组,按照先后顺序,使用温度计把3杯水都测一次温度,并记录下来。其中一个小组数据如下:

这一小组的数据有明显异常,学生2的测量在学生1之后,但测得的冰水竟然比学生1的温度要低,而且测量的热水要比学生1的温度要高,这是为什么呢?大家百思不得其解,我们让这2个学生重新操作测量,发现:学生1在测量水的温度时,并不是在水中读数,而是等刻读数稳定后,从水中取出做到视线与刻度线齐平读数。

不正确的操作方法会影响有效采集实验数据,在学生实验前,教师提醒操作的注意事项非常必要。

2.兼顾小组数据和组间数据

学生测量、采集并分析数据,然后得出结论,应当经得起重复验证,学生也因数据经得起重复验证而对结论确信无疑。但是,由于课堂时间限制,能给学生多次重复验证的机会并不多。这样,展示小组数据并分析,就成了学生重复验证的间接证据。

如在引导学生探究浮力时,教师提出问题:到底下沉的物体有没有受到水的浮力?学生开始一致否定。之后,学生做“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在水中和空气中的重力”的实验。

各小组展示数据后,学生发现: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总是大于在水中的重力。教师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物体在水中的重力总是小于在空气中的重力?它们之间的差距是什么在起作用?通过分析,学生改变了“下沉的物体不受水的浮力”这一前概念。

只有让学生在分析中逐步体验到数据作为证据的重要性,他们才能逐步形成对数据的严谨态度,才能在数据分析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优化实验记录表的设计

许多优秀的课,都有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实验探究卡。实验记录表为学生思考和设计实验过程、选定实验方法指明了思考的基础和方向。

在引导学生研究杠杠的平衡时,课本中提供了如下表格。这个表格不仅为学生的实验操作提供方案,而且有利于他们整理数据,更容易发现规律。

但是,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还是会碰到没有提供实验记录表的探究实验,比如学生的课外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让学生学习设计探究方案,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对数据进行采集、记录与分析。

4.采集的数据要真实

在记录实验数据后,有些学生发现自己的数据与大部分同学的不一样,出于“怕出错”这种心理,就会篡改自己的数据,为求达到跟大多数一样的目的。

当教师意识到学生采集的数据有问题后,应当引导学生反思:你测出的数据很不一样,问题在哪里?让学生思考或者讨论后,找出真正的原因。还要引导学生理解怎么采集以及为什么要这样采集,改进方法后重新再测。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太平小学(523900)

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区中心小学(523808)

(本栏目责任编辑陈文斌)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