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察言观色中兽医疾病诊断
如何有效利用“察言观色”这个技巧对动物的机能状态进行判断,是中兽医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与重点,也是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值得关注的学习手段之一。
《论语·颜渊》中说:“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这里所说的察言观色是教化贤达善于与他人交流做到礼贤下士。而在中兽医学上的“察言观色”责是诊病者对所治疗对象动物进行细微观察,诊断病情。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对于动物疾病诊断而言望、闻、问、切既是探求病因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中兽医诊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知识点相当丰富,但存在着因患病动物因没有语言功能无法表述病情,且诊断手段相对简单,所观察的内容抽象具体情况不详实等诸多不利因素。一直以来是学生难以掌握其要领,不能得心应手应用于对动物疾病的进行诊断。
巧学巧记活学活用为突破中兽医四诊实习中的难点的诀窍。中兽医诊察疾病的方法有望、闻、问、切四种,简称“四诊”。动物机体是一个表里相连、内外相应的有机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到全身,内脏的病变,也可以从五官九窍、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即“有诸内者,必形诸外”。通过四诊,诊察动物在疾病过程中所显现出的症状和体征,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从而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诊断动物的病情很大程度上是观察动物的体况,并根据动物身体状况对疾病进行诊断。而对动物体况的诊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善于对动物进行“察言观色”,并做到活学巧用。
人们常常认为动物没有“语言功能”,其实这一点并不严谨。动物之间也存在着用“言语”沟通,只是人类不懂“兽语”而已。特别是动物的脏腑功能发生改变时,动物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叫声”的改变。人们有一些对动物叫声描述的话语如马(嘶)牛(哞)狼(嚎)虎(啸)鸡(鸣)犬(吠)狮(吼)猿(啼)熊(咆)鸦(鸹)蛙(鸣)龙(吟)来形象的描述动物生活习性。动物自身的体况发生改变时,首先表现在肤色、语言(呻吟、鸣叫)的改变,再会继发肢体脏腑形态功能学的改变。
巧用“察言观色”这一实用手段可以采用三种方法:
第一,察言,可以采取先闻其声,结合观察其宗气改变。听懂动物的语言很难,也不是一日之功可以掌握。对于学生而言,只能是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注意观察自身所遇到的动物习惯性的叫唤声。如果要借此作为动物疾病诊断的手段之一,就可以采用听取其异于平常的“叫唤”,其特点是声音嘶哑或强烈鸣叫并伴随有机体呼出气流的改变即气流增强或减弱。在声音改变上体现为“低声细语”或“歇斯底里”,在气流改变上体会为“上气不接下气”或“气若游丝”。
第二,观色,可以先察口色,再观肤色。动物的口色有“春如桃花夏似血,秋如莲花冬似雪”的变化。所以在诊断疾病的过程中更应仔细观察,随四季变化加以区别对待。正常口色淡红色。动物机体病理性情况下会发生口色的改变。在临床上应掌握寒、热、虚、实所对应的口色及舌苔颜色的变化。口色黄色多为肝胆代谢障碍;黄色鲜明如橘黄色为阳黄,多见于肝炎等;黄色晦暗如熏者为阴黄,见于慢性肝炎;口唇生疮提示动物积食;口禁难开,牙关紧闭则为破伤风、嘴唇歪斜;口唇下垂及咀嚼障碍为歪嘴风。正常动物口腔唾液清亮不黏,动物积食比较黏。用手将舌拉出,正常舌质淡红明润,大小适中,活动自如,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舌苔很薄,白色或稍黄,舌苔的厚薄表示病邪的深浅,由厚变薄表示病邪渐退,病情好转,反之病情加重,常见于积食。正常动物的肤色是皮肤色泽光亮,略有油脂浸润感。病理性情况下是色泽干枯或脂溢湿润。触摸手感粗糙或粘手。
第三,仔细观察动物代谢产物的颜色。正常动物的代谢产物颜色正常,均只有一种颜色,病理性情况下除了其自身代谢产物所固有的颜色外,还会夹杂着一些其他颜色,谓之为“色彩斑斓”。观察尿液颜色,正常尿液清亮无色,尿液变黄是肝胆代谢所致,尿液中带血可能是尿道破损或膀胱出血。正常粪便颜色金黄,形状上不软不硬。如粪便表面有脓液或血液,提示肠道有炎症。肠道后端出血;如粪便里面有脓液或血液,提示肠道前端出血。正常鼻液无色透明,浆液性鼻液,无色透明。黏液性鼻液,灰白色。脓性鼻液,黄色、绿色,胆色素及绿脓素,见于黄疸或绿脓杆菌感染或脓性分泌物在体内滞留过久。黑色,吸入大量粉尘或烟尘。暗红色,吸入过量氧化铁。红色,含血液。鲜红色,鼻腔刚受伤出血。粉红色或鲜红色而混有很多小气泡,见于肺气肿、肺充血、肺出血。暗红色,鼻腔肿瘤的特征。铁锈色,渗出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在酸性的肺炎区域中,变成正铁血红蛋白的颜色,是大叶性肺炎的特征之一。污秽不洁的褐色或暗褐色,呼吸道出现坏死病理变化如肺坏疽。
五官与动物机体五脏六腑的健康息息相关,五官气色之好坏,往往显露了动物疾病之朕兆。活学活用,察言观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动物疾病诊断的技术,也是中兽医实践教学“望诊”、“闻诊”的重要手段。这里所说的“闻诊”并不仅仅局限在“闻气味”这一个方面,还包了“闻声音”这一重要内容。“先闻其声,再见其体”,这是对动物疾病进行诊断的巧妙方法,远远的辨明动物患病时“声音状态”上的改变,再近距离的观察动物机体的“颜色变化”不失为疾病诊断的有效辅助手段之一,值得推广。
作者:彭涛等
参考文献:
[1]邓华学, 张传师,向帮全.中兽医 “四诊 ”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科技版)2011,7(上):180-181.
[2]葛铭,于文会,王海彬.中兽医临床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探讨[J].东北农业大 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8(2):68-69.
[3]陈玉库,邢玉娟,苏治国,等.巧学巧记中兽医学基础理论[J].中兽医学杂志2010,(157),6: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