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主力油藏进一步开发,地下油藏内部油水关系分布更加复杂,迫切需要三维地质建模和油藏数值模拟提供更为有力的技术支持。通过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用数值模拟确定小层剩余油分布、注入水状况及剩余油丰度分布情况,结合油藏开采动态,针对剩余油的状况进一步对各小层的剩余油进行挖潜改造,使"两个递减"得到较好控制,从而夯实油田稳产基础。
关键词:建模数模油砂体剩余油
一、油田基本情况
尕斯库勒油田构造位置属茫崖拗陷区尕斯断陷亚区,上下分为N1-N21油藏、E32油藏、E31油藏。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埋深3200-3800米,含油井段为200-250米,划分为四个油层组,二十二个层,I-4、I-6,Ⅳ-4、Ⅳ-5四个小层为油藏主力油层。储层物性从I油组到Ⅳ油组均逐渐变差,孔隙度均值13.9%,渗透率均值48.0×10-3μm2。油藏属于异常高温高压未饱和油藏,油藏温度平均为126℃,原始地层压力为59.13MPa,压力系数1.7。
二、建模数模技术再E31油藏取得的认识
通过历史拟合,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数模拟合地质储量4026.72×104t,比原标定地质储量3878×104t,增加了148.72×104t,上升幅度为3.69%,各小层储量变化不一致,有增有减,总体上主力层储量下降,而次主力层和非主力层储量增加。根据前述的历史拟合质量评价结果分析,拟合储量是可靠的、合理的。另外,油藏压力、含水、累积产量和累积注入量等各项生产动态指标拟合也较好,说明数值模型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利用数值模型进行剩余油分布三维定量研究,评价油藏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绘制小层平面剩余油分布图、水淹状况图等成果图件,为油藏进行下一步开发措施和开发策略提供了可靠依据和参考思路。
(1)剩余油定量描述。利用数值模型进行剩余油分布三维定量研究,评价油藏剩余油分布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地质因素是影响剩余油形成的客观基础(内因),注采系统是影响剩余油形成的主观条件(外因),根据剩余饱和度图和储量丰度图,结合油藏地质特征以及注采井网分析,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剩余油剩余油在平面上具有以下分布特征:
a.油藏南区剩余油呈孤立、零星状分布,而北区剩余油相对富集,高含油饱和度区域面积大,连片性好。
b.在油砂体的边部、尖灭部位以及在部分主体带多口油井滞留区,其往往因井网控制不住或不完善而造成剩余油的相对富集。这部分区域剩余油饱和度比较高,但对于边部和上倾尖灭部位的剩余油由于厚度较薄,剩余储量丰度比较低,如Ⅰ-6小层的砂体边部,剩余油呈环状分布;而对于多口油井或多口水井间的滞留区,其往往厚度比较大,剩余储量丰度也较高,它们在平面分布常呈镶边状分布。
c.部分薄、差、小的油砂体,一方面因油砂体小,无法形成完善的注采井网,另一方面因部分油层薄、物性差,受高渗高含水层干扰而形成的剩余油潜力区,剩余油饱和度相对较高,剩余储量丰度也较高。但分布面积极小,常呈点状分布,挖潜难度较大,这部分剩余油多集中在非主力小层,如Ⅰ-3小层。
(2)數模成果图件的绘制。通过对动态数据的加载、计算,并结合油藏历史拟合,使得单井含水拟合率达78%以上,符合历史拟合精度要求。最终提供了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的小层剩余油分布图、小层剩余油丰度分布图、小层水淹状况分布图及油组剩余油分布图。
三、结论
建模数模技术一体化是以研究剩余油分布为核心,以认识剩余油分布特征、规律及控制因素为目标所进行的油藏多学科综合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1、地层对比符合率得到有效提高。2、为新钻井提供地质依据。3、新钻井钻遇油层预测。4、为剩余油挖潜提供依据,指导部分单井进行措施(补孔、压裂等)作业,挖掘剩余油潜力。
参考文献:
[1] 赵子刚,彭元奎等.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高含水井挖潜对策研究.青海油田采油一厂,2013.
[2] 郭华粘,刘建等. 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南区次非主力层动用研究. 青海油田采油一厂,2012.
作者简介:
张华先,2010年毕业于常州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现任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尕斯第三采油作业区自动化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