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胜 (贵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Lakoff发表论文“模糊限制语:模糊概念的标准和逻辑研究”,首次提出了“模糊限制语”术语。Lakoff认为,“模糊限制语(hedges)是一些有意用来把事物弄得含糊不清的词语”。模糊限制语通常表现为程度、范围、数量等的模糊,或态度的含糊和不确定,但交际的双方完全可以理解这种表达。英文中存在大量模糊限制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模糊语,不仅可有效地避免理解上的歧义,同时也使语言更加客观、准确和得体。本文将介绍模糊限制语的五种类型,并分析其语义特征,它与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面子理论的关系,从而探讨模糊限制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 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及语义功能
虽然国内各学者对模糊限制语的研究已有近三十年历史,但是学术界对该术语的定义仍没有固定的标准。陈华林、李福印从广义语义特征讲模糊限制语分成五类翻。如表1所示。
模糊限制语独特的语义功能,在话语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话语礼貌委婉,灵活有效,也有助于提高说话人的言语表达和交际水平,进而更好地改善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
二 模糊限制语语用功能及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价值
1 运用合作原则,生成高效课堂
美国哲学家格莱斯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遵守的原则,这就是会话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该原则要求话语与会话的现阶段、与现时目的及方向所有要求得相一致,使会话能顺畅且有效地进行下去,完成交际目的。合作原则的四大准则如表2所示。
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必须共同遵守“合作原则”。课堂教学,使用模糊限制语,似乎未能提供交际所需的足够信息,看似表面上违背了量的准则,模糊了语境,但实际上这恰恰遵守了质的准则。
例①A: When did Jack live in Guiyang´?
B:About 10 years ago
在例①对话中B的回答中出现了“about”这一数量型模糊限制语,因about表示一个模糊的概念,看似不够精准,违反了“量的准则”,但基于B在不知道准确时间的情况下才未能提供准确的时间,故确保了言语交流中“质的准则”的实现。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呈现一对多的关系,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无法完全预设课堂教学活动,而不免会遇到某些模糊或不明确表达的情况。基于对部分教学活动的发展难以进行准确地描述或预测的客观事实,教师可采用模糊的策略,正确使用一些直接缓和语或范围模糊限制语,话语信息的传达虽表面上模糊,看似违反了量的原则,但实际上显示了语言的严谨性和客观性,实现了质的原则,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堂教学内容,高效学习。
2 恪守礼貌原则,拉近师生距离
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Leech在会话原则的基础上,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他将礼貌原则概括为6条准则:(1)得体准则(尽量减少有损他人的观点);(2)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利己的观点);(3)赞誉准则(尽量减少贬低他人的观点,多表扬他人);(4)谦逊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表扬);(5) 一致性准则(尽量减少与对方的分歧和不一致);(6)同情准则(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情感对立)。在言语交际中,模糊限制语是恪守礼貌原则的常用策略,合理使用可有效修正话语交际的范围,确保谈话内容的真实程度,又能对谈话内容作出主观推测和客观评估,使双方在现实话语交际中礼貌原则得以有效实现。例如:
②:I wonder if you can tell us something about your idea on the topic.
③:Cenerally speaking, your idea is to the point.
在例②中模糊限制语“I wonder”、“can”、“something”的使用,增强了礼貌程度,缓和了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教师获得目标学生的肯定答复;而例③中“gunerally speaking”这一范围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在一定范围内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总结,确保课题教学高效推行的同时,也有利于师生关系平等、融洽。
3 保全师生面子,维护课堂合作关系
面子(face)是人际关系的一种现象,可理解为是每个社会成员为自己争取的某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面子有正负两个方面。正面子(positive face)是指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许。负面子(negative face)指有自主的自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和阻碍。在话语交际中双方都有面子维护需求,社会成员相互合作,使得各自的面子不受威胁或损害。任何一方面子受损,会严重干扰话语交际的进行,甚至造成谈话中断。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交际过程,在学生主观上对课堂提问内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使用模糊限制语,可有效缓和课堂沉默尴尬的气氛,维护甚至挽救学生的面子,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获得良好学习效果,推动课堂教学深入高效的展开。例如:
④I would suggest that your handwriting should be improved?
⑤Maybe today yoU are a liftle bit nervous, and I think you will do it better next time.
在例④中,would这一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有效地缓和话语交际中紧张语气,削弱了教师“批评”的力度,达到降低学生对意见的抵触并维护和挽救学生的面子。同理,例⑤中“a little bit”的使用削弱了教师“评判”的锋芒和学生的抵触情绪,既营造了和谐温馨的课堂环境,又有效地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
总之,模糊限制语普遍存在于人们的交际中,它有丰富的语义特征和活跃的语用功能。全面和深入研究模糊限制语对课堂教学具有不可小觑的实用价值。作为教师,在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且连贯地传授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过程中,应掌握并恰当地使用模糊限制语,充分发挥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促进生成高效、优质的课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Lakoff George. 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J].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Loguc,1972.
[2]陈华林,李福印.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J].外国语,1994(5).
[3]陈治安,冉永平.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5(1).
[4]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22-24.
[5]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