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如何撰写中职生实习过程中的典型职业指导案例

王 莹

职业学校的职业指导不同于社会职业指导的一般意义,它是为职校生顶岗实习、就业稳定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监督的过程,主要工作目的是以就业为导向,更好地帮助、促进职校生稳定就业,实现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即职业生涯的发展。

笔者在多年参与实习就业工作的实践中,最大的体会就是:最有效的职业指导教学方法之一就是实习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教学。因为职业学校主要为社会培养专业人才,所以职校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更注重实用性,文化课所占比例较小,学生动手能力强;而且职校生年龄小、入学成绩较低、文化素质偏低、学习能力较差,对理论化的职业指导类课程的理解不够透彻,所以起不到应有的指导效果,而故事性强的典型案例则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其中知识点的渗透,寓教于乐,效果更佳。而目前社会上专门针对职校生这一年龄小、社会阅历不足的特殊就业群体的典型案例读本比较少见。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要努力让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这和新时期倡导的“精细化职业指导”相吻合,即职业指导“个性化”、职业指导“人性化”、职业指导“有效化”。那么有针对性地撰写中职生实习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就具有了重大的现实意义。

如今,案例研究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和形式,所以针对职校生实习过程中的典型案例的学习与编写已成为职业指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职校生实习过程中的典型案例应该是一种对中职生实习过程中,典型工作情景的描述,并由此描述而引起的分析、讨论、演绎、归纳、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一情景中,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也可以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针对中职生来讲,这个典型案例最好是以生动的典型教育情景故事形式进行表述,要能反映中职生特定的教育背景,并真实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在叙述这个过程的同时,最好能揭示实习生的内心世界,可以发表一些教师本人的看法或点评。所以,一个好的典型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教育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衡量好的职校生典型案例的标准,最重要的是能帮助并促进职校生自己进行反思,并学有所获,因此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真实性:案例必须以真实的实习过程为基础,可以做某些调整或修改,但绝对不能虚构。

第二,现代意义:案例必须具有现代意义,能充分反映现代职校生实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力求反映最新的社会发展动向和该领域的最新观点,才能引起学生兴趣,继而产生“共情”,最终使教师的讲授达到应有的帮助目的。

第三,典型性:只有典型案例才更具说服力,效果更明显,必要的话,撰写案例的时候可以综合多件实例进行提炼。

第四,针对性:这点是最重要的,由于案例教学的受众是职校生,所以一定要针对职校生的特点进行案例的编写。中职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学习能力较差、缺乏专业兴趣、不关心就业前景,所以要求案例的内容要故事性强;表达方式要生动有趣,语句表述要精练,语言要尽量生活化、浅显易懂、便于理解;案例结尾的反思、提出的问题等总结性语言要减少理论性表述,注重由浅入深地引导,便于职校生的理解和参与。

以下是笔者工作过程中撰写的一篇中职生实习过程中的典型案例,以供分析。

如何帮助职校生选择当下最适合的实习岗位?

【采访对象】小刘(会计专业),某供暖公司收费员

小刘是个体型肥胖、外貌极为普通的男孩子,在校期间各项成绩都不突出,而且是个“话痨”,非常爱搭讪。小刘在实习前,看到自己的同学们因为形象好、技能优秀,纷纷被银行、保险公司等单位录取,找到了心仪的“好工作”,一度感到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人长得丑,技能又不是很过关,没有愿意接收他的单位,也没有适合他工作的岗位,所以由于怕失败,就不愿参加实习单位的面试。负责实习推荐的老师找到小刘,经过和他长时间的沟通,详细了解了他的内心感受,并为他做了相应的心理辅导,之后通过老师的建议和引导,小刘自主选择了一家热力供暖公司,担任收费员的工作。

【场景再现】

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小刘平常接触的大都是年纪偏大的居民。实习一段时间过后,这家单位传来好消息:辖区内的大爷大妈、叔叔阿姨们大力表扬小刘,说他工作非常耐心细致,工作态度热情,主动与客户搭讪,还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解释相关问题等等。单位非常感谢学校给他们输送了这么优秀的人才。而小刘自己由于得到客户和单位等多方认可,曾经的自卑感消失不见,信心倍增,干劲儿十足,觉得自己找到了 “好”工作。

【释疑解惑】

大家可能已经发现,小刘“话痨”的毛病,到了工作岗位上竟然成了他的“杀手锏”:他的客户群体年龄都比较大,反应较慢,对于供暖费这类跟钱有关的问题也会非常谨慎,想咨询的问题特别多,而且年纪大的客户人老了又爱唠叨,都是一些生活上的琐事,或者邻居的“八卦”,一般的年轻人都不愿意跟他们多沟通。而小刘所具有的个性特点,正好为他的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使他拥有了别的同事所没有的优势,他曾经不太满意的工作成了如今的好工作。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工作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即“人职匹配”,所以劝诫诸位:不要对别人的工作岗位眼红,切忌“眼高手低”,要调整心态,在对自我的个性心理特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并能“大展拳脚”、发挥自我优势的岗位。

【知识链接】

知识点一: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一种与社会最密切相关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其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知识点二: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成分,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知识点三:人职匹配是指个人的能力、个性、兴趣、需要等与职业要求之间的一致性。

知识点四:人职匹配理论即关于人的个性特征与职业性质一致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个体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而每一种职业由于其工作性质、环境、条件、方式的不同,对工作者的能力、知识、技能、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等有不同的要求。进行职业决策(如选拔、安置、职业指导)时,就要根据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种类,即进行人职匹配。

从以上案例中不难看出,案例内容的撰写既有统一的模式,也可反映多样性的问题,力求达到统一与多样相结合。

撰写一篇合格的职校生实习典型案例

首先,就要收集案例素材,事例要典型,“故事”要生动形象,反映出的问题要清晰、明确,便于提炼和使用。这要求教师要注重日常工作中例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收集与整理、各种媒体接触过程中的敏锐的触觉、各类相关书刊学习过程中的总结,从中选取有针对性的、有教育价值的素材。这些案例既可单独使用,反映单一问题,也可与其他案例综合起来使用,反映复杂问题。

其次,将所收集的素材进行反复、深入地分析研究,明确这些典型实例能够反映出中职生实习过程中的哪些问题,及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能够如何引导和帮助他们使用这些素材,从而提炼出重要的、鲜明的、深刻的、有指导意义的主题。

第三,标题是用来提出案例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所以标题的确定要反映案例中的突出事件,而且要尽量把事件的主题提炼出来。

第四,“采访对象”,明确采访对象的专业及现处实习单位,务必保证真实性,因为职校生各年级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会“对号入座”,由此引发信任感。

第五,“采访手记”主要是反映案例发生的背景,要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最好能包含矛盾冲突或“悬念”,除了需要描述案例的大致场景,还需隐晦地反映出可能涉及的主题,例如中职生在实习前后的迷惑和困扰等,这样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及探究的欲望。

第六,“场景再现”。这部分需要体现的是中职生的求职实习经历,所以要注重细节,首先要对收集的原始材料进行筛选,选择最能反映主题的特定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叙述职校生的实习经历,把关键性的细节写清楚,使学生充分、全面地了解实施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便于与自身结合。

第七,“释疑解惑”。这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问题。要求教师以“场景再现”的方式,对案例反映的主题和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教师通过对案例背景、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描述,使学生设身处地地反思自身的行为,总结利弊得失和启示,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第八,“知识链接”部分,应提炼出重要的或者相对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着重进行强调性讲授,使学生加深印象。

第九,教育案例写成之后,最好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一个好的中职生实习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是通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综合德育、美育、心理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给即将实习的职校生以针对性、启发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法,增强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顺利走上实习岗位。 (作者单位:北京市财会学校)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