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昱 杨学红
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影像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 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 例于2012 年5 月至2013 年5 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结节患者,患者均进行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检查,观察二者检查结果。结果:超声弹性图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甲状腺结节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常规超声;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内结构、硬度异常的组织,通常好发于女性,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常规超声检查是既往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主要方式,但其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较低。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逐渐应用于临床,并在诸多领域显示出其优越性,但在甲状腺结节诊断的应用上研究较少[1]。本文甲状腺结节采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的临床效果,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 例于2012 年5 月至2013 年5 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其中女78 例,男42 例,年龄19-75 岁,人均年龄(46.8±9.3)岁,共145 个结节,其中良、恶性结节分别有119 个、26 个。
1.2 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HitachiEUB-7500,具备超声弹性成像功能),频率设置为6-13MH 进行检查。常规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扫查颈部纵横切面,发现结节后观察结节的形态、边界、大小、有无钙化、周边声晕、颈部淋巴结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之后切换到甲状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确定弹性图的取样框大于病灶范围2-3 倍,将探头置于病灶部位作小幅度震动,以显示屏上的压力数字为3-4 级为宜。弹性图中绿色表示该处取样组织的平均硬度,红色提示该处硬度低于平均硬度,蓝色表示该处组织硬度高于平均硬度。
1.3 影像学诊断标准
超声诊断标准: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肿块形态规则、无微钙化及钝囊性的结节诊断良性病灶;肿块边界不清,存在实性低回声,内伴有散在点状强回声或不规则强回声,内部及周边见丰富血流信号,周围淋巴积极转移可诊断为恶性[2]。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标准:0 级:显示为蓝绿红相间;Ⅰ级:结节及边缘组织显示为绿色;Ⅱ级:病灶以绿色为主(绿色成分为50%-90%),且分布较为均匀;Ⅲ级:结节蓝色部分为50%-90%;Ⅳ级:结节蓝色部分>90%。良性:0 级- Ⅱ级;恶性:Ⅲ级- Ⅳ级[3]。
1.4 数据处理方法
采取统计软件SPASS17.0 处理并分析数据,以P<0.05 时,具有统计差异,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以X2 检验。
2 结果
145 个甲状腺结节中,常规超声检查准确诊断甲状腺结节共89 个,其中恶性结节12 个,良性结节77 个,超声弹性成像准确诊断甲状腺结节共138 个,其中恶性结节23 个,良性结节115 个。经统计发现,超声弹性图像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具体见表1。
3 结论
常规超声检查是既往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质的首选方法之一,它不仅能够提供肿块大小、形态、数量,还能够明确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了解病灶的囊实性及包膜是否完整,还可探及有些临床未能触及的肿块。但是因甲状腺结节病理结构的多源性,导致超声图像对于结节良、恶性的表现存在一些交叉,因此其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的缺陷。在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评估中,结节的恶性风险性与结节的硬度有密切联系,随着结节硬度的增加,其恶性风险越高,二者之间呈正相关。超声弹性成像能够给出甲状腺结节的硬度信息,同时超声探头能够直接对其施加压力,显示出结节受压时,硬的组织不易变形的特性。本文中,将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超声弹性图像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特异性、阳性预测值以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提示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上,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更高,与文献报道一致。
综上所述,甲状腺结节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俞清, 王文平, 李超伦等.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分析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初步应用[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5):408-410.
[2] 许莉华, 方寅, 黄斌等. 灰阶超声与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应用诊断甲状腺结节临床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12):2202-2205.
[3] 王洪勃, 杨扬. 超声弹性评分联合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03):31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