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观园;园林艺术;宝玉
作者简介:孔雨瑶,女,汉族,新疆籍,新疆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78-02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为迎接贾元春,贵妃省亲所建的园林,它只存在于纸上,存在于读者心中,揣度勾勒。现代中国流传一种说法,将中国古代建筑史称为“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中国园林众多,修建它们的能工巧匠,在传统建筑学上只能称为“匠”,真正给园林注入精气的,是园林的主人。中国古代园林的建造者们往往是财富与文化兼备的官僚绅士阶层,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们的艺术鉴赏,审美理想,决定着一座园林的形、神、韵。曹雪芹家族在祖父曹寅一代,曾六次接驾(康熙南巡),曹雪芹将少时家中富贵鼎盛的景象写在《红楼梦》中,就有了这座集南北园林,皇家气派与私人园林为一体的大观园。
《红楼梦》第十七回开头提到宝玉因为朋友秦钟的死,哀痛不已,贾母便命人带他到园中消愁解闷,正好碰上贾政带着家中文人巡视大观园,宝玉被贾政带着为园中各景作诗题名,大观园借宝玉之眼,褪去面纱。
一、“大观园”建造理念
中国园林是文人们的诗性智慧。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谢灵运的山水诗,王维的隐居修禅,为文人构筑一种远离庙堂的精神归宿。元代画家倪云林说古代文人思想“据于儒,守于老,逃于禅”。诗性智慧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哲学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审美意识、思维方式以及艺术表现。“儒家文化在艺术上追求法度规矩,自然美中营造世俗气氛,儒家文化决定园林布局的秩序特征。道家老子强调艺术的最高目标就是在自然中得到自我心灵的抒发和满足,道家决定园林的环境特征。禅宗审美讲求意到神到,推进中国艺术由传神到写意的质变,禅学决定园林的意境追求[1]。”大观园是一座园林,它不同于荣国府,宁国府那样的深宅大院,是方方正正,几进几出的院落,什么人住在什么地方,长辈晚辈,嫡庶尊卑,到处都透着规矩。相反,我们知道大观园在元妃省亲之后,就让给了宝玉和诸位姐妹居住,成了一个青春王国。所以园中不修大路,而是蜿蜒曲折的小路,山石水流,花木掩映,将各个房舍分割开来,看似没有规矩可寻。但大观园建造的目的是迎接皇妃,依然摆脱不了秩序。文中游园的顺序是入园经由蜿蜒小路向大观园西边游览,沿途经过潇湘馆、稻香村、花圃区、蓼汀花溆至主楼省亲别墅。省亲别墅确有皇家威仪,在《红楼梦大观园平面图》上清楚了然的绘出结构图。位于院内中轴线上,坐北朝南,宫殿结构,楼前置玉石牌坊,入内为大观楼,东西有两阁名为缀景阁、含芳阁,再往前才是省亲别墅正殿,东西两边为侧殿,正殿后有嘉荫堂。
二、潇湘馆
理清大观园的建筑格局,再随宝玉脚步游览。
“忽抬头看见前面一代粉垣,里面数楹精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水入墙内,绕街缠屋至前院,盘旋住下而出。[2]”
这里就是以后林妹妹所住的潇湘馆了。从文中的描述可以看出,这间院落最大的特点是竹子。房屋被称作精舍,是出自佛经,意为僧侣居住的屋舍。由此可见潇湘馆的房屋是极简单的,是与竹子,梨花芭蕉相伴的清净之所。园林在植物的种植上有诸多讲究,潇湘馆的植物具有色彩美、质感美。园林的绿色有墨绿、黛绿、新绿、黄绿等。竹子四季常绿,它的绿颜色较深。竹子高而直,空心却有节,文人们赞赏它正直虚心,出入有节,不畏严寒,不改其色。这也暗合黛玉看似刻薄,实则心地纯正,天真率直的性格,杜甫诗有云:“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严郑公宅同咏竹》)最后一句“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真乃黛玉一生所愿。此处题匾,宝玉题四字“有凤来仪”,出自《尚书?益稷》:“箫韶九成,有凤来仪”。宝玉这个匾额是极为贴切漂亮的。《尚书》是比《诗经》更古老的书籍,“箫韶”是虞舜时的音乐,箫韶之曲连续演奏九章,凤凰也随乐翩翩起舞。皇贵妃自然非凤凰不可比,宝玉用此典故亦是颂圣,表达臣子沐浴皇恩感涕之心。宝玉后又作七言对联一首: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这首对联写的是竹子,但没有一字提到竹子,而是运用通感让人感觉到竹子的凉意。焚香饮茶,缥缈出来的烟雾都被竹子映上了绿色,坐在透窗前下棋,窗外竹子泛着丝丝缕缕的清凉,指尖玉石所做的棋子也是微冷。可以想见黛玉住进潇湘馆后的日常,忽然觉得宝玉这句诗不止在写竹,也写出黛玉给人的感觉,高雅飘逸,清冷不易靠近。
三、蘅芜苑
“度过桥去,诸路可通。便见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青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皆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3]”
这便是之后宝钗入住的蘅芜苑了。人们读《红楼梦》总有种错觉,黛玉清雅,宝钗富丽,这可能是《红楼梦》中描写宝钗相貌给人心中根植下得错觉。书中说宝钗,“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宝钗是个美人,但相比黛玉太过具象化,反而失去回味的余地。曹雪芹在写黛玉时,并没有贬低宝钗,相反,宝钗是不俗的,她的出场总是伴着香气。《红楼梦》中有一回宝玉去看宝钗,一进屋就闻到一种香气,问宝钗焚的是什么香,宝钗回答是她吃的冷香丸。要用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为药材精心制作而成。这般高雅的材料,复杂耗时的工艺都在衬托宝钗的清贵。又有一回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其他姐妹闺阁按个人喜好或多或少有装饰,其中探春德闺房最绮丽,宝钗屋子里一样装饰物也没有,连贾母都叹太冷清了。不管宝钗此举是是否藏有心机,至少能说明她和院外奇香异草一般,都非凡俗。贾政和其他人进了这个院子也觉有趣,只是不大认得这些香草。宝玉却很兴奋熟稔,说道;“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这次游园充分展示了宝玉的才华与性情。这些异草都是出自《离骚》和《文选》,这些书不光宝玉读得,贾政等人也必然读过,只是用心不同。宝玉题匾额:蘅芷清芬 对联则是:
吟成豆蔻诗犹艳,睡足酴醾梦也香。
院内种的是各种异草,草香药香皆非凡俗。对联却如贵妃醉酒,娇憨可爱中透着富贵气象。大观园中的每一首对联都和它即将入住的主人有千丝万缕的勾连。
四、省亲别墅
再往前走就到了省亲别墅,大观园的正殿。与前文各个院落的细致描写不同,《红楼梦》对贵妃摆驾的正殿描写并不多,文中只能仰望其宫殿楼宇,富丽堂皇,只剩皇家的模式规程,少了个性抒情。白描的手法写省亲别墅富丽,“……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大观园的每一座院落都不是凭空而起,曹雪芹用建筑的特色隐喻居住在这里主人的性情。潇湘馆的竹比喻黛玉的“直”,蘅芜苑不种花而种香草,比喻宝钗的“隐”,用皇家宫殿的建筑显示贾元春贵妃的身份。可是作为“十二金钗”中身份最尊贵的元春,性格如何,喜好为何,《红楼梦》中却无记载。蒋勋先生在讲述《红楼梦》中曾说,贾元春再回贾家时,说话很少,因为她现在的话,每一句都带着不可违抗的天家权威。深藏不露,不轻易开口,是皇室的基本教养。《红楼梦》把没有性格特点变成最大的特点,让读者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在宫闱迅速成熟老辣,如同美玉琢磨成器,梅花折枝入瓶,人们看到的贾元春已经是最合乎规范,仪态万千的贵妃娘娘,至于被消磨棱角的部分,不为外人道也。
省亲别墅前有一座玉石牌坊,当贾政和众人议论此处书以何文时,宝玉一怔。“宝玉见了这个所在,心中忽有所动,寻思起来,倒像哪里曾见过的一般,却一时想不起那年月日的事了。贾政又命他做题,宝玉只顾细思前景,全无心于此了。[4]”中国是个讲姻缘胜过情爱的国家,大概是情爱太虚无缥缈,一时情动多勾连欲望。而姻缘是前世的因果,今生逃不了的羁绊。宝玉本是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女娲补天剩下的一颗顽石,被一僧一道带入凡尘,托生为公侯之家的公子。玉石牌坊是曹雪芹故意仿照大黄山无稽崖青埂峰上的大石,宝玉看到这玉石牌坊,懵懵懂懂,不知缘由,还是触动心神。曹雪芹在贾府如日中天之时,让宝玉窥探到前世,不知大观园的繁华是缘起还是缘尽。
五、怡红院
“穿过一层竹篱花障就的月洞门,俄见粉墙环护,绿柳周垂。贾政与众人进去,一入门,两边都是游廊相接。院中点缀几块山石,一边种着几本芭蕉;那一边乃是一棵西府海棠,其势若伞,丝垂翠缕,芭吐丹砂。[5]”
这便是到了宝玉以后居住的怡红院了。此处的海棠乃花中珍品,贾政不无夸耀的说,俗传系出自“女儿国”,故名为“女儿棠”。宝玉说:“大约骚人咏士,以此花之色红晕若施脂,轻弱似扶病,大近乎闺阁风度,所以以’女儿’命名。”在电影《梅兰芳》中有一句台词:“只有心里最干净的人才能把情欲表达的如此完美。”宝玉便是如此,他心里干净,无卫道士人存理灭情,无浪荡公子龌蹉下流,他看每一个女孩子都是用坦诚怜惜的眼光,真情且深情。薛涛有一首《海棠溪》,“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沙。”薛涛可怜海棠无知音,所幸这几株“女儿棠”有宝玉这般爱红之主。这所院落以海棠和芭蕉为主,说过海棠,再论芭蕉。园林中多种芭蕉。芭蕉可听雨,可观景,可作画。韩愈诗云:“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中国园林中一些亭、榭附近专种芭蕉,匾额上常书“听雨”二字。雨打芭蕉,雨声更响,芭蕉更绿,雨景更浓。芭蕉叶片大而肥,绿得鲜明纯粹,暑季炎炎时观赏,赏心悦目。芭蕉的倒影打在白粉墙上,透过漏窗看去,仿佛装裱好的水墨画。蒋捷云:“时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李清照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宝玉题此处“红香绿玉”。
宝玉初探大观园到此处便终了。而后在大观园上演的悲欢离合情,各奔东西南北路,令读者唏嘘感叹,黯然神伤。
注释:
[1]戴秋思,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传统园林之文化关联探析》,第13页,14页.
[2]曹雪芹著,霍国玲紫军校勘,《脂砚斋全评石头记》[M]. 北京:东方出版社 上册 第210页.
[3]曹雪芹著,霍国玲紫军校勘,《脂砚斋全评石头记》[M]. 北京:东方出版社 上册 第215页.
[4]曹雪芹著,霍国玲紫军校勘,《脂砚斋全评石头记》[M]. 北京:东方出版社 上册 第216-217页.
[5]同上,217-218页.
参考文献:[1]曹雪芹著,霍国玲紫军校勘:脂砚斋全评石头记[M]. 北京:东方出版社.[2]戴秋思. 中国传统园林之文化关联探析[D]. 重庆大学,2004年.[3]郭彤,《红楼梦》中大观园造园艺术探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