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新春
摘 要: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从学生的心理入手,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自信心 培养 激发 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动力,要培养学生爱好学问的兴趣,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当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传授给他们研究学问的方法。所以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绪,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际来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消除学习过程中的畏惧情绪,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新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
“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会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听到有的学生说:“上课时,最怕老师提问时点到我的名,讲错了或做不来,自己感到难为情,同学们看不起自己。”这就是缺乏自信心、有畏惧心理的具体表现。所以笔者设法消除学生的这种心态,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学生产生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习过程中的怕产生差错。针对这一点,笔者在教学中经常给学生讲,在学习过程中差错是会经常发生的,只有产生了差错,我们才会分析差错的原因,然后再努力去避免差错,这就要求我们勤奋地学习。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学生就不会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这样和那样的差错,而失去对学习的信心,产生畏惧情绪,相反,还会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对学习产生兴趣。例如笔者在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学时,要求问到犯罪的特征是什么时,选择了一位成绩中等的同学,这位学生当时的回答很不完整准确,当时笔者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很和气地启发他把问题回答完整准确些。然后笔者又问大家,为什么前面的回答不完整准确呢?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分析,大家明白了出差错的原因。从此以后,这位同学在课堂上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再有畏惧情绪。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激励和鼓舞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其消除畏惧情绪,培养学习兴趣。
二、创设愉快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增强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与学习气氛、学习内容是紧密联系的,而学生在校的学习,主要集中在课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形成愉快的学习气氛。创设愉快的学习气氛取决于教师,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教态庄重而不乏幽默感;语言流畅而又寓藏诱导性;板书应清晰美观、语气应亲切自然,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可使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在学习兴奋点上,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学习“正当防卫”法律知识时,笔者先讲了一位出租车司机,在面对手持凶器的抢劫犯时机智勇敢进行搏斗,使抢劫犯身受重伤,法律不仅没有追究司机责任,而且还授予他见义勇为者称号的故事。当学生听得聚精会神时,言归正传,司机的这一行为在法律上叫做“正当防卫”,就是我们要学的内容,创设了乐学的情绪。其次是在教学活动中还应创设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充分抓住教材中的情境素材,组成一个个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好奇心,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点,熏陶学生的美好感情,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知不足然后自反,知因然后能自强”。如笔者在讲完“什么是正当防卫”以后,提出了怎样才能正确行使正当防卫的问题,有的同学这样回答,也有的同学那样回答。同学回答的答案多种多样,但笔者并不表态,而是列举了我国法律规定的条文和实际案例,有的因为没有正确行使正当防卫,不仅不是见义勇为行为,反而还成了犯罪行为。这时学生就感到困惑不解了,同时学生又一次产生了好奇心,接着笔者就把这一兴奋点引入到正题中去,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必须准确掌握怎样才能行使正当防卫法律内容,从而再次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重视师生情感,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能产生期待效应,学生能感到教师的期待,教师能感受到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利用一切手段表达对学生的爱。在教学活动中,对越是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越要关心他们,维护他们的自尊,寻找他们的闪光点。教学实践证明:很多学生往往对某任课老师产生好感之后,会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自觉地、不厌倦地钻研这门课程,与之相应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反之,如果学生对教师产生了抵触情绪,见了老师敬而远之,那他就不愿意学习其所教的科目,不会有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发现班上有位同学,其他各科成绩都非常好,唯独数学成绩不好,在一次谈话中他直言不讳地告诉笔者,数学成绩差的原因,是因为他在二年级时和数学教师之间有矛盾,而导致对数学不感兴趣,成绩就一直上不去。这正好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四、强化教学反馈,及时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成功感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给予及时的肯定的鼓励,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功感。笔者在教学中,每一堂课都用5~10分钟的时间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和练习。对学生回答和练习正确的,都给予高度的肯定和表扬。每次作业、测验都及时批改、讲评,对答题有创见性的,在讲评时向全班同学介绍,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每次考试结束,还可以利用考试分数进行激励,虽然分数不是教学的目的,但这是一种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手段,成为推动学生求知欲和兴趣发展的动力。对反馈中发现的问题,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谈心和解惑,切不可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运用多种方式及时反馈教学结果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消除学习中的困惑,不断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教学无定法,但教学有定则,教师在教学中对每一种教学方法的选择、确定与实施,都不应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有效地“学会”又能更好地“会学”,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聊城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