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豫贤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观察β-阻滞剂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心肌梗死患者68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β-阻滞剂治疗,并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出血率(14.70%)低于对照组患者出血率(23.52%),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82.2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61.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心电图ST抬高阶段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更为客观,治疗效果更为明显。结论 β-阻滞剂应用于心肌梗死是安全可靠的,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β-阻滞剂;心肌梗死;应用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c)-0100-02
β-阻滞剂能够选择性和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达到抵抗神经递质对β受体的作用,此种药物具有一定效果。β-阻滞剂的受体的类型有激动引发的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血管扩张、支气管扩张等和脂肪分解。随着社会医药科学的进步发展,β-阻滞剂能够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率,在临床上治疗心肌梗死患者时,β-阻滞剂已成为常规的使用药物,然而这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受到广泛争议[1]。本文主要就β-阻滞剂应用于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现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月—2014年2月我院急诊科及心内科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68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中急性心肌梗死16例,前壁心肌梗死20例,合并高血压患者18例,急性前、侧壁心梗1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为42~84岁,平均年龄为(62±4.36)岁,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患者年龄为41~85岁,平均年龄为(63±4.18)岁,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心肌梗死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①研究组和对照组采取相同的常规措施:对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吸氧、心电监护等相应的监控措施;进行常规检查血、尿等化验,掌握患者理化指标;确定患者理化指标后,再选择合理的治疗法案。
②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对患者皮下注射阿司匹林、硝酸甘油,当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用尿激酶和生理盐水按照150万U和100 mL的比例配兑,然后采取快速静脉滴注法,把药品注射到患者体内,点滴完成时间控制在30 min内。
③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β-受体阻滞剂应用到溶栓治疗中:对患者采用静脉缓慢注射倍他乐克针剂法,针剂容量为5mg/支,对患者注射3次,每次静推1支倍他乐克针剂,静推完成时间应控制在2~3 min内,注射速度不能过快或过慢,每次注射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检测指标;过5 min后,查看患者的监测数据及身体反应,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呼吸急促,身体感觉不适,冒冷汗的程度比注药前更为严重等不良反应,应立刻停止后续剂量药物的注射,期间,对患者的身体变化情况进行密切跟踪;当患者身体没有异常反应,显得正常平静时,再进行第二次静脉注射,注射后间隔15 min,若患者身体没有异常变化和血流动力学测定数据正常稳定,则可以给患者口服50 mg倍他乐克,每6 h口服1次,连服2 d。
④在溶栓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嘱咐陪护人员对患者的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的变化过程进行密切观察,期间不能有一刻间断。陪护人员还应仔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胸痛、血压变化、过敏和出血等不良反应,对患者出血凝血时间等进行监测,特别是注意检测患者的心衰再梗死率、心源性休克等情况。陪护人员应详细记录这些数据变化。距患者治疗24 h后,需要检查患者心率和收缩率的变化。为确保患者溶栓的再通指标,可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1.3评定标准
判断两组患者冠状动脉血管再通标准:①自溶栓开始施行的2 h内,观察患者的胸痛减轻程度或消失情况;②在心电图ST段抬高阶段,观察导联自溶栓是否在开始施行后的2h内下降了≥50%;③患者的血清CK峰值的出现情况,有些患者的血清CK峰值出现早,如提前至16 h内出现;④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当患者同时出现以上情况时,判断为冠状动脉再通,但只出现①、④两种情况时,则不能进行组合判断,这种情况要给予注意[2]。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出血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出现的出血病例数为4例,大出血病例数1例,出血率为14.70%,对照组患者出现的出血病例数为6例,大出血为2例,出血率为23.52%,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血管再通率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为82.25%,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61.6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ST抬高阶段时间比较
研究组在心电图ST抬高阶段持续时间为(11.7±3.6)d,对照组在心电图ST抬高阶段持续时间为(13.8±6.7)d,组间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β-阻滞剂是心血管领域中最为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防治各种心血管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有关资料显示,临床上治疗心肌梗死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β-阻滞剂同抗血小板药、调脂药和抗凝药的治疗效果差不多,但是和镁制剂、钙拮抗剂、硝酸类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相比,疗效更为显著[3],如表2。
心肌梗死是由于人体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不通,致使局部心肌持久性的严重缺血而出现坏死现象。患者在临床上表现为剧烈、持久的胸痛并伴有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下降等,容易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等严重后果[4]。因此,临床上对早期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及早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临床上治疗心肌梗死时对β-阻滞剂的应用,能够抑制实验性心肌梗死面积的扩大,使得心排血量减少,动脉压降低,心率减缓和心肌的耗氧量下降,从而降低局部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抑制局部心肌坏死现象的发生。在治疗透壁性或非透璧性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时, β-阻滞剂能够减轻病人胸痛程度,减轻心电图ST段的抬高、改善室壁活动、提高存活率[5]。
本次研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发现,β-阻滞剂在治疗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可增加梗死区的侧枝循环。早期应用β-阻滞剂可以更好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率。
目前,由于我国临床上应用β-阻滞剂治疗心血管疾病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导致临床上治疗心肌梗死时对β-阻滞剂的应用率不高,同时存在使用时剂量不足和使用不规范等现象[6]。虽然临床上对β-阻滞剂预防心肌梗死的作用机理不是十分明确,在社会上存有争议,但是医学界通过对无左心衰竭、哮喘、传导沮滞等病人的严密观察,发现早期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静注或口服β-阻滞剂,具有显著疗效,并且患者没有产生不良副作用,β-阻滞剂应用到心肌梗塞治疗中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7]。
本次研究表明,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出血和大出血情况比对照组有所降低,研究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明显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心电图ST抬高阶段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更为可观,具有明显疗效。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用β-阻滞剂治疗早期心肌梗死,能够抑制患者血栓的形成,从而提高对心肌梗死的治愈率,使心肌梗死的面积不断缩小,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以及心脏的猝死率,增加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应用β-阻滞剂治疗早期心肌梗死是安全可靠的,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贾海英,腾建峰.浅谈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J].大家健康,2014,8(2):133.
[2] 张平.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2(4):56-57.
[3] 涂开峰.分析β-阻滞剂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J].药物与人,2014,27(6):119.
[4] 包建华.重视β受体阻滞剂在扩张型心肌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1):714-715.
[5] 刘宇鹏,陈丽.β受体阻滞剂在气道阻塞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13-114.
[6] 金刚,孙特.消梗汤联合西药治疗心肌梗死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5):103-104.
[7] 周淳.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原则及正确使用方法[J].中国保健营养,2013,3(5):1048.
(收稿日期:20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