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曙文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目前,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高等职业教育正逐渐被社会所接纳。但仍然有许多不利因素,特别是传统观念性、政策性因素影响着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制约着高职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为实现高职教育更好的服务新农村建设,建议实施以下对策。
1 政策宣传、舆论引导,努力转变落后的职业教育观念
首先,各级地方政府应充分认识到高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大力宣传国家在职业教育领域各项政策措施,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宣传全国在各行业高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紧缺状况,积极鼓励高职院校为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服务;大力宣传高职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致富的先进典型,在社会上营造优良的职业教育氛围,塑造高职院校在人们心中的良好形象,借助现代先进的媒介平台宣传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使学生和家长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并积极报考高职院校,真正转变社会重学历、轻技能,重普教、轻职教,重城市、轻农村的观念。
其次,学校应充分认识到职教在新农村建议中的历史使命,在校园内要积极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从学校管理者到施职者都要高度重视高职生的培养和教育,把他们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来看待,要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把高职生培养成为新农村建议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着的高技能型人才”。
2 构建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2.1 完善法制法规体系建设
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一系列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强农惠农,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但这些政策法规只是指令性的文件,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内容,这就需要各级地方政府认真解读政策法规的精神实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和地方性法规、政策来支持和指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各种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考核体系。”[1]“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督机制,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2]
2.2 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资力度,制定相关激励措施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主要还是依赖自身的发展,国家和政府在学校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与发达国家对职教投入的差距还很大。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政府在提高认识的同时必须加大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制定相应激励措施,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3 构建高职教育对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承担着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的历史重任,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主要宗旨指引下,必须构建科学、实用、有效的专业课程体系,主动适应为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工作。”[3]
3.1 灵活设置专业,新增新农村建设实用专业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是制约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它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人才培养定位,影响着学校的生源和毕业生就业方向,决定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办学者一定要有市场眼光和形势判断力,坚持根据市场规律办学,围绕政策形势处事。在专业设置问题上,根据市场需求,科学、合理、灵活设置专业。同时在国家大环境政策的趋势下,新增新农村建设实用专业,提高涉农专业在高职院校专业数中的份额。
3.2 以实现培养目标及规格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
构建高职课程体系一定要为实现培养目标为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高职教育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要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实用型人才,让他们能真正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4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我国职业教育的起步晚、各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职业教育的总体水平较低,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国外先进职教理念差距更大,这些差距的存在,有客观因素,也有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状况等多方面的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职教育已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好高职教育的独特优势,更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关键是拥有一支“学历高、业务精、技能强”的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才能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
我国现阶段可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从人事制度上支持高职院校从相关行业或农业专家团队中引进双师型教师,加快双师型人才的引进;(2)建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和高职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有计划的安排在职教师到企业、农村参加培训、学习,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3)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鼓励教师报考研究生、博士生,加大培训学习的支持力度,对不达标的教师实行末位淘汰;(4)制定优惠激励政策,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鼓励教师向“双师型”教师队伍迈进;(5)在用人机制上,实行竞争上岗,对不合格教师进行有效分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转岗;(6)启动“优秀教学团队”工程建设,重视双师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形成各个专业各种学科良性发展的健康局面。
5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技术性特点决定了其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必须充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就是要强化实践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提高实践课在总课程学时中的比重,通过与校外企业或农户开展合作办学,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实现多赢局面。“高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着力解决过分依赖理论教学,歧视实践教学状况。”[4]改变高等教育固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在实验室里验证验证结论的所谓实践现状,只有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培养新农村建设所急需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6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高职教育的发展在近几十年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职教发展现状比较而言存在的差距很大,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在评价体系上仍延续传统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依靠理论考试成绩优劣来衡量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状况。这种评价机制教授的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岗位工作,为了适应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改革当前高职院校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应建立一种通过采取各种手段对高职学生包括实际表现与应用操作能力在内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新的考核制度,逐步建立起高职院校与劳动部门等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分工合作的考试考核评价体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莉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若干问题探讨[D].天津大学,2004.
[2]龚丽.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44.
[3]李名梁.和谐高职教育的构建:一个系统的视角[J].职业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12).
[4]覃川.顾勇革.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18(4):14.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