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峰
(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44)
摘 要:针对我国审计监督数字化平台建设的实践和经验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并根据目前的审计监督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对平台建设的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对完善我国审计监督制度提出合理建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审计监督;数字化平台;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8.015
*基金项目: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沈阳市审计监督体制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F14-2300-5-11)
作者简介:潘峰(1973-),男,沈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工程。
收稿日期:2015-03-29
审计监督就是由独立的审计机构及审计人员,在第三方的委托下,以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为审计对象,对相关活动进行查证、鉴证、评价等一系列行为。为贯彻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从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因此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审计监督体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对审计监督体系的信息化要求日益提高,迫切需要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进行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1 我国审计监督现状
目前从宏观上看,我国各级政府建立了审计监督机构,行使监督的职责。作为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监督位于整个行政监督体系的较高层次,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审计监督的职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查错纠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简单职能,发展到深刻揭示体制深层次问题以及促进公共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审计手段也从最初的人工审计,发展到运用现代IT技术方法实现审计监督。
从小环境来说, 各个城市内的不同行业, 包括农业、 社保、 医疗、 教育等民生方面的内部审计监督也亟待完善, 同样要响应进行内部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号召, 这是落实李克强总理关于审计工作全覆盖要求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也是审计机关深化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因此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另外,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审计,也是有效提升企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监督层次和水平的有力手段,进一步促进深化改革和进行金融风险防范,从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城市经济有序发展。
2 我国数字化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分析工作量大
目前随着信息化的开展,审计监督数据量非常大,在整个分析过程中缺乏分析的广度、深度和精准度。审计人员需要耗费巨大的现场核实工作量,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2.2 缺乏有效的分析手段和方法
各个部门对例如政府采购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和非税收入等系统进行研究和模拟分析时,缺乏合理的综合归纳和互补的分析手段方法。
2.3 缺乏统一的标准
以往的审计监督不同的部门,或者某个行业内部的标准都不一致,因此造成数字化审计的结果不一致。
2.4 缺乏部门之间的沟通
以往的数字化审计监督部门缺乏彼此的沟通。例如财政、国资等部门的沟通协调,以及省直部门及其下属单位、省属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之间的沟通。另外纪检监察与司法机关配合也不是很紧密,资源不共享。
2.5 缺乏数字化审计监督的人才
要想真正实现数字化审计监督,必须组建一批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技术过硬的数字化审计队伍。他们为数字化审计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而目前缺乏的恰是这样的人才队伍,以及审计监督人力资源整合。
2.6 缺乏外部审计监督平台
在现有的财务监督体制中主要是强调内部监督,缺乏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监督以及新闻媒体和公众舆论监督。另外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没有对其接受委托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众、全面的评价,也没有尽到依法公开披露的单位会计报告的职责。
3 信息化审计监督平台建设方案
从政府角度应该对财政、社保、税收、公积金等重点行业和全部政府性资金数据实行集中管理,实现全方位、多视角的审计分析和决策支持。同时从企业内部角度更要通过信息化平台提升审计效能、丰富审计手段、推动审计方式转变,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这就迫切需要构建一个信息化审计监督平台。
此平台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审计全过程中将审计准则贯穿始终,数据平台实现在线审计实时监控,控制驱动设置为审计信息系统管理,作业手段以计算机辅助审计为主,将监、审、管三个方面作为一个整体,建立以三大系统模块功能为依托的相互制约、信息互动、灵活便捷的审计信息化管理机制。
3.1 建设目标
要求平台能够实现系统实现审计机关所有相关部门的相关职能,各模块之间无缝连接。系统架构为B/S结构,利用“平台+组件”的模块化设计方式,统一接口标准,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支持网上办公、网上作业,以及提供智能化数据采集、智能化预警、智能化审计等功能,实现审计机关不同部门不同功能和不同时期业务发展变化及内部机构人员变化等的需求。
3.2 系统功能
审计监督平台由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作业子系统、远程实时监督审计子系统、成果管理子系统和决策支持子系统构成(见图1)。
(1)基本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实现对审计过程中基础信息管理的职能,包括对内部、外部、人员、被审机构、审计类型、从业证书、负责人等基础信息的管理。这一部分是基础,只有保证以上基础信息可管理,才能开展后续工作。
(2)作业系统。在严格遵循审计准则的基础上,作业系统实现作业过程的控制。该系统在开展时以审计类型为依据,子模块包括专项、责任、企业财务状况、项目投资及离任审计等。其工作流程为首先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自动预警,而且有多种审计工具和检查方法进行选择,再通过审计线索的发现,将审计中发现的疑点汇总进而生成相关证件和工作底稿,最后形成各种文书和报表等。而且,通过系统提供的实时查证工具实现多种审计监督方法并行作业。
(3)成果管理系统。过去的审计监督成果比较分散,一旦某个部门需要其他部门审计成果的时候,往往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资源去获取,造成了很多重复性工作。实现审计监督成果管理子系统,能够统一管理审计成果和底稿,且分类统计审计成果(如按项目、性质等)。最后将成果上传到统一的数据库,分权限、分级别访问。
(4)远程实时监督审计系统。通过联网实时财务监控与审计监督实现远程实时监督审计。通过远程实时监督,能够实现三个转变,及从过去的单一的事后审计向事后审计与事中监控和审计的转变;实现静态审计向动态审计的转变;现场审计向远程审计的转变。实时监督审计,还能够对各种监控进行设置,包括科目金额监控、审核录制监控等。从而帮助企业管理者提高控制能力,实现现场取证、远程审计和动态监督的全新审计模式。
(5)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能够实现领导监控审计项目的工作进度,全面掌握审计项目进展情况的功能。此子系统以管理信息系统、作业系统的相关数据为基础,从中提取有价值的数据,并进行汇总和统计,为领导宏观决策分析提供依据和支撑。同时可以构建指标分析体系快速生成审计报表,以多种格式输出图表辅助工具,直观地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同时领导也可随时通过系统对跟踪审计项目与审计专家的工作情况进行有效评估。
4 结语
针对目前现状设计的审计监督平台方案整合了审计监督相关的各种资源,能够对数据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同时把各种应用进行集成,有效地避免了“信息孤岛”。平台方案提供强大的应用整合和扩展能力,为国家、城市乃至企业实现审计监督的集权与控制管理提供借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赵燕.浅谈如何完善我国审计监督机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6)
2 朱艳飞.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2014(3)
3 李红泉,杨菲.拓宽领域完善体系构建首都国资国企内部审计新格局[J].中国内部审计,2014(8)
4 杨进.动态审计预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机制研究——基于金融风险防范视角[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5 刘乐,吉昊,宋扬.校园网上综合服务超市的模式探索及分析[J].消费导刊,2014(12)
6 宋扬,潘峰.背景音乐结构性因素对顾客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J].消费经济,2015(1)
(责任编辑 何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