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宇 陈军华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500)
摘 要:城乡统筹进程中出现的新型社区发展问题,一定程度上是我国社会转型阶段所面临的必须着手去重视并需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成都市新都区在新型社区建设方面更是做出了大胆探索与实践,并形成了一定的创新模式,对研究统筹城乡背景下新型社区建设路径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基于此,以成都市新都区为实证研究对象,对新型社区的发展现状作相关分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城乡统筹;新型社区;发展现状;非典型性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03.019
*基金项目: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大学生课外开放重点项目“新都区新型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状况调查”(项目编号:KSZ1210)
收稿日期:2014-09-24
1 新型社区的界定
在城乡统筹和城镇化改革如火如荼进行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的现象司空见惯,于是,区别于“农村社区”而又不同于“城市社区”的“新型社区”应运而生,并在2009 年中央大力推行城镇化建设时首次被提出。笔者对新型社区的涵义作了如下界定:①是指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伴随着“农民”变“市民”,规模狭小、结构简单的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农村社区变规模较大、结构复杂的以非农业或二、三产业为基础的城市社区而出现的经济活动集中,人口密度大,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且生活方式多样化的新型人居地;②致力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集约化经营,以移民搬迁和住房建设为契机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和基层治理模式的一次彻底的变革;③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而构建成的社区组织体系。
2 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型社区的发展现状分析
由于新型社区的出现和城市化进程中市场、政府失灵的现象普遍存在必然引发一系列的伴随问题,例如:房屋拆迁与征地补偿问题;农村社区中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农民”变“市民”生活习惯的改变问题;居民文化素质的提升问题;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社区管理体制构建问题等等。而这一些问题的妥善处理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关。同时,新型社区是在城乡统筹进程中出现的完全不同于传统农村,而与城市社区相比又存在明显差别的社区形式,因此,其管理机制存在着区别于传统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非典型性”特征。以下结合理论与案例详细分析城乡统筹背景下“新型社区”区别于“传统社区”的“非典型性”特征。
2.1 新型社区具备较为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组织体系
2.1.1 新型社区的自主管理体制
新型社区管理更多地表现为自我管理,强化“社区自治”是新型社区的典型特征。但新型社区的“自治”,是指在社区党委领导和政府的指导下,发挥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成员代表大会以及社区内其他相关组织的作用,实现“依法自治”。结合宪法和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和社区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情况,新型社区自治应包括:人事选免自治、财产财务自治、公共服务自治、社区管理自治四个方面。
2.1.2 新型社区治理结构的组织体系
新型社区治理结构的组织体系是在社区党委领导下的自治组织体系。在这个治理结构中,必须建构四种形式的运行机制(见图1):一是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领导机制;二是以居委会为核心的自治机制;三是以行政管理为核心的社区管理机制;四是以市场为核心的社区服务机制。
2.2 新型社区具有较为齐全的硬件设施
新型社区在硬件设施的配套方面一般都较为齐全,通常具有与小区住宅规模或者人口规模相对应的配套建设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公共绿地。
2.3 新型社区具有比较完善的软件服务
新型社区建设过程中,为了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将由过去政府分别向农户提供公共服务转变为将农民集中于社区共同享受公共服务。为了达到提高生产效率、抵御市场风险的目的,将由过去的分户经营的生产方式向集约化的经营模式转变。为了解决乡村治理所面临的困境,将由过去的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向新型的以服务为主导的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转变。而新型社区为了全方位的解决这种困境,不仅在社区硬件设施方面配套齐全,同样在软件服务上也煞费苦心。
2.3.1 新型社区有专业的志愿者服务团队
新型社区往往设有专门的社区志愿者服务团队,有的是社区委员会自行设立,有的是外部招募,还有的是合理利用周边资源,譬如:附近的大学学生会、社团构建的志愿服务队,但其目的都是无偿向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3.2 新型社区提供较为全面的教育资源
新型社区坚持以教育资源整合为重点,打造社区教育的成效。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社区学习文化;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德育工作,促进学校、社区、家庭“三教统一”;扎实办好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社区残疾人特殊教育,提升社区人才素质,保证社区居民正常、平和、有序的社会生活。
如新都区锦水苑社区结合社区居民需要,建立了社区居民教育培训班,启动新市民培训,定期举办文化与科技培训讲座;土城集体社区设置宣传栏进行医疗健康、疾病防控等知识传播,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丰北延新居设立公益幼儿园,老年图书馆,妇女教育课堂等都是新型社区全面教育的实践。
2.3.3 新型社区具有人性化的便民生活服务
新型社区往往打破了传统社区生活服务不便的瓶颈,积极创新各种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譬如:我们走访的新都区石板滩“土城集体社区”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扎实推进24小时生活服务等民生服务建设。建立综合服务站与“24580”便民热线相互依托,为社区居民解决问题。并通过4支志愿者队伍(200人)参与社区居民生活问题的解决工作,针对空巢老人、外来务工人员、留守学生、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还有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上门服务。
2.4 新型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较为到位
在新型社区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社区建设内容。一方面因为新型社区中的社区居民构成多为以前的农村人口和外来人口,“农民”变“市民”必然引发居民生活习惯的巨大改变,同时大量劳动力的转移也会带来诸多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农民根深蒂固的“重物质轻精神”观念,导致社区居民消费冲动不强,用于文教、娱乐消费等方面的支出比例极小,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城镇化的步步推进,过去仅追求物质生活的农民已不在得以满足,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的话,他们俨然已是追求“社交和尊重”城市居民。因此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生活成为亟待解决的显著问题,而新型社区也往往具有形式各异的精神文明建设办法。
以新都区大丰镇北延新居为例,该社区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就引入了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成都市田园社会服务中心” 。该中心重点开展的老年、青少年诚信教育和社区社会服务、关心下一代等多项工作,真正做到了面向社区各类群体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2.4.1 老年人服务
笔者重点与定时参加活动的13位老人进行了座谈,他们表示通过小组活动,逐渐养成每天做回春医疗保健操的习惯,身体得到了锻炼, 诚信意识得到了加强,身体状况有所改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他们的孤独感,精神面貌变得越来越好。
2.4.2 青少年服务
据调查,社区针对青少年活泼好动、接受新鲜知识快、诚信意识薄弱的特点,重点开展创意美术、心灵手巧之手工制作、电影欣赏、快乐阅读、益智游戏之测测你的思考力、超级无敌猜猜、诚信故事等小组活动,笔者重点对30个家庭进行了调研,家长表示:这些小组活动扩大了孩子的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知识水平,树立了诚信意识,丰富了暑期生活,在身心方便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
2.4.3 妇女服务
社区组织开展丝网花制作、“舞动生活”等活动。笔者重点对参加活动的几个妇女进行了座谈,她们表示这些活动丰富了她们的日常生活,并希望有更多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
2.4.4 社区综合服务
针对社区居民与社工互不了解、信任感不强的情况,服务中心与西南石油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一起做了家访和“旧物低碳行、改变我作主”两个社区服务活动。为使社区居民了解历史、感恩生活,进一步了解“惠民”政策和措施,增进与政府之间的情感,服务中心策划了“记忆中的北延新居”系列社区活动。
3 新型社区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在城乡统筹背景下,城镇化改革如火如荼推进的关键时期,新型社区的大量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因此,解决新型社区的社区管理的创新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问题,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 改进硬件设备,确保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有效运行
大多数新型社区属于新建社区,居民入住时间均在1年左右,因此相关配套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譬如:通过走访的土城集体社区,笔者就发现仍有部分受访者反映体育健身休闲设施不足,停车场车位有限,宴请场地太小等。锦水苑社区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社区建立较早,小区主干道人行道和车行道划分不够清晰,存在安全隐患;绿化投入不足,道路两旁植被较少;路灯陈旧且数量有限。可见部分新型社区的硬件设备并未真正实现可用、可达、可享。
而以上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社区硬件设施的数量和设置缺乏所致,另一方面也有硬件设施没有有效加以运用的因素。为了确保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有效运行,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指定专职人员,定期对社区的公共健身器材进行养护,排查安全隐患,核定损坏、丢失和使用数据,并及时上报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备案登记并及时增补;②设立专项基金,专职人员,定期对社区公共设施进行维修和保养,确保各种公共实施正常运转;③通过调查社区居民对道路和绿地的规划期望,再进行合理整改。
3.2 加强软件建设,创新社区管理的方式方法
由于新型社区的居民多为农民和流动人口,自身文化素质有限,民主管理的进程比较缓慢,因此加强社区精细化管理,创新社区管理方式方法显得极为重要。
针对精细化管理,第一要完善社区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定期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树立服务与民的思想。第二要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定期走访流动人员家庭,同时宣传和普及社区政策、法规,帮助他们及时融入社区。流动人员,是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背井离乡,应该给予政策上的倾斜,重点给予经济法律援助、设立社区流动人员交流室,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所组织的文体活动等。针对创新社区管理,则要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社区管理经验并吸取其教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地制宜,使之中国化、城市化、 社区化。
3.3 完善社区服务,展现新型社区较之传统社区的明显优势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升,居民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社区服务也要随之多元化:①针对文化层次不高又迫切希望提高收入的的社区居民,可进一步开展职业指导类、法律事务类培训讲座,开展技能培训,引入社会招聘会等;②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如体育类、休闲娱乐类、益智类竞赛,提升社区居民精神文明,增进邻里感情,促进社区和谐;③针对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社区应该打造一个具有长效机制的特殊人群服务平台,融合医疗、餐饮、娱乐、家政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④打造文明、便利、宜居社区,完善生活服务,可引入第三方赞助,比如社区超市、有合作意向社会企业等;⑤发展志愿者服务。可发动社区居民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使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也可充分挖掘并利用社区外部资源,与周边大学建立长期合作,让大学生社团和公益组织进社区并建立相应的大学生实习基地,广大青年学生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不但能服务社区,而且能传播文明知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邓川子.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以四川成都和山东济宁为例[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2(4)
3 章征涛,李世龙.城市化的虚荣——对我国城市化现状的认识[J].城市发展研究,2011(12)
4 夏永祥.政府强力推动与城乡一体化发展:“苏州道路”解读[J].农业经济问题,2011(2)
5 黄志亮,刘昌用.户籍制度改革的重庆模式探索[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2)
6 王青云,李成贵.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经验——诸城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之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2010(1)
7 陈振明.公共服务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8 张兴杰,游艳玲,谭均乐.农村社区建设与管理研究[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9 周文建,宁丰.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1
10 韦克难.社会管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9)
11 菲利普·海恩斯.公共服务管理的复杂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2 安应民.构建均衡发展机制: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13 苏明,刘军民.转变发展方式背景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减贫[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何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