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丛
(天津科技大学 国际学院,天津300222)
摘 要:通过分析软件外包行业的人才需求现状,探索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实用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指出高校只有立足市场需要,在专业人才培养上开展国际合作,强化语言应用和项目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行业急需人才,与国际市场的人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软件外包;实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天津科技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校学业预警管理模型的研究与实践”(0000401);天津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十二五”规划课题“国际学院特色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研究与探索”(0000501)。
作者简介:赵丛,女,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zhaocong0826@tust.edu.cn。
0 引 言
IT行业带动了经济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变革,许多国家已经将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作为国民教育的核心之一。我国作为人口大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侧重于传统的知识灌输,难以满足当前国际国内市场需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力支持和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和资源,相应体现在计算机人才培养上,现在开始重视国际视野、外语交流能力以及市场对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1 我国软件外包行业现状
IDC最新发布的《中国软件开发离岸外包市场2012—2016年预测与分析》指出,2011年中国承接的离岸软件市场规模达41.23亿美元,同比增长22.8%,预计未来5年将以2.5%~3%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攀升[1]。同时,权威市场分析表明,未来大型国际软件公司将外包业务向中国转移的态势将进一步加快[2]。中国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服务外包最具竞争力的国家之一,但是整体而言,受各种因素限制,我国软件外包人才较为紧缺,这给我国计算机专业高等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 软件外包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
2.1 针对客户需求,提高语言应用能力
在高校各专业课程体系中,英语教学多数停留在阅读、语法、听力和写作能力培养方面,学生说的能力普遍偏弱。当前软件行业主要发包国家以欧美和日本居多,业务量较多,要求国内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口语交流能力和文档写作能力。传统计算机专业的外语教学已经不能满足软件人才培养的要求。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在外语教学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抓住机遇,逐渐建立全面提高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语言课程体系尤为重要。
2.2 针对市场需求,提高软件开发能力
目前,软件行业尤其是对外软件外包行业的低端子产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不高,通常会在发包前就将项目所需基本函数准备好,也就是说,具备基本专业常识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团队只要按项目书严格操作即可进行项目开发。高职院校作为技术蓝领的培训基地,培养的是以实用性见长的专业人才,直接冲击了以理论体系见长的专业人才的就业。如何利用中外合作办学优势,按照软件行业中高端业务对本科层次人才的要求,培养出合格的国际化实用性人才,是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专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计算机行业国际化视野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高校计算机本科教学必须以职业需求和市场为导向,提高毕业生软件开发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 人才培养体系探索
3.1 重视日语实用能力培养
天津科技大学中日合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多年来致力于培养高水平国际化实用人才,主要就业方向为对日软件外包企业。良好的日语交流能力是学生进入这些企业的前提。为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外语课程教学贯穿学生的整个本科阶段,采取30人以内的单自然班授课,以情景模拟教学代替单纯的讲授式教学,通过大量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另外,由日方合作校安排日本教师讲授专业课程,其中多数教师在企业兼任工程师,实际经验丰富,在教学中可以有效结合真实案例,锻炼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多学时数的外教授课拓展了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外语应用能力,令学生逐步熟练掌握专业日语的使用。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可获取日语二级以上证书,具备直接投入人才市场的交流水平。
3.2 形成突出实践特色的专业教学体系
随着计算机软件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的发展,技术革新速度的加快,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必须及时作出调整。天津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大胆创新,从3方面推进课程改革,强化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3.2.1 采取课程助教聘用制
为更好地吸收日方专业课教学内容,该专业从高年级聘用优秀学生担任为低年级学生授课的日方教师的助教,助教与外教一起备课并在课堂上为低年级同学作随堂口译和技术指导。课程结束后,经过外教的评估考核,助教的工作学时可以抵免毕业实习的部分学时。助教制的实行使学生对语言的认识与应用从书本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即锻炼了优秀学生的日语应用能力,又帮助了基础较差的同学更好地理解专业课程内容。
3.2.2 重视实际操作能力,以市场为导向,更新课程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本专业所有涉及计算机操作的课程均采用在计算机房边学习边操作的讲授方式,即时操作教学模式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加深学生对理论的掌握。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我们通过大学生创业项目以及教师科研项目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拓思路,承担实用软件的创新设计。由于专业的就业目标锁定对日软件企业,日方合作校主动在专业课程体系上加强合作,根据对日软件外包市场实际需求,调整日方专业课的授课内容,并在实践环节通过增加实用课程使专业进一步丰满,专业课程体系迎合实际需求,毕业生可以无缝对接实现就业。
3.2.3 校企联合培养[3-4]
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专业若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培养实用性人才,使其进入企业就能上岗工作,实现毕业生与用人企业的无缝对接。经调研,目前大多数软件企业对新聘入的本科毕业生进行1~3个月的岗前培训,以帮助其适应岗位需要。天津科技大学计算机专业先后与日本TIS株式会社、神州数码、天津富士通、天津软通动力等企业达成基础协议,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企业实训课程,由企业派工程师讲授和指导,这样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也能缩短就业时岗前培训的周期。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应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基本分为3部分:①新生入学后进入企业进行参观认知实习,建立专业知识和就业方向的感性认识,从而激励自己对个人职业生涯做好规划;②从本科2年级春季学期开始,学校投入专用机房和教学设备,企业配备课程师资,从企业文化、企业运营到具体的案例项目开发,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实践能力训练;③从学生进入4年级起,用人企业进入学校选择有意向的优秀学生进行定向培养,学生进入企业进行最后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学校承认学分,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天津科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多年保持100%的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的事实证明,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大大缩短了毕业生适应职位所需要的时间。天津科技大学中日合作办学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3.3 加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实用性人才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中日合作办学培养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对日软件外包企业,因而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非常重要。了解合作方的文化传统以及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之快速融入团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运营。为此,该专业专门开设日本企业文化交流与技巧、职场礼仪、中日友好系列讲座等课程,同语言教学一起,利用模拟情景式教学,学习日本传统文化以及职场规范与礼仪,使学生通过亲临模拟场景,对日本文化传统及日本企业建立较为系统的印象。另外,积极与日方合作院校展开多方合作,为在校学生提供暑期赴日交流项目以及学分互认的一年期日本留学项目等一系列拓展教育,进一步帮助学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对日软件服务与外包行业或日本本土软件企业。
4 结 语
总体而言,我国目前对外软件信息与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人才短缺的制约。相比普通的计算机专业,中外合作办学计算机专业更具有改革的优势,进行针对本科层次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利用合作办学优势,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外语交流能力出色、项目实践经验丰富的高层次计算机专业人才,是保障行业健康发展,提升行业教育层次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加速知识融合,完善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是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新浪科技. IDC: 去年中国离岸外包市场规模达到41亿美元[EB/OL]. (2012-07-24)[2014-09-10]. http://tech.sina.com.cn/it/2012-07-24/16427423124.shtml.
[2] 郁春江. 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职业教育研究, 2012 (7): 149-150.
[3] 黄璐, 于红, 李然, 等. 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3(5): 94-95.
[4] 陈业斌, 李颖. 对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J]. 计算机教育, 2010(7): 58-60.
(编辑:宋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