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产业集群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与开发

魏香梅 陈 满 何 施

(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071)

摘 要:针对机电装备及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攻关,开发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设计、工艺、制造、检测、管理等共性业务资源服务,构建新型分工协作体系,支撑中小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产业集群;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中图分类号:TH16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4.005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面向机电装备及产业集群的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及综合应用”(项目编号:2012BAF12B00);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面向机电产业集群的企业移动互联综合服务平台开发与应用”(项目编号:2014BAA031)

收稿日期:2015-05-29

目前,机电装备及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信息系统运营体系尚不健全,信息管理不规范,信息处理和传输手段落后从而形成大量信息孤岛,单项应用和信息孤岛仍然是影响信息系统集成与信息资源共享的瓶颈。产业集群需要形成一条从市场需求调查、产品和技术研发、到企业生产以及产品销售等多方面构成的共性业务资源交流共享的平台。开发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设计、工艺、制造、检测、管理等共性业务资源服务,实现设计、工艺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1 产业集群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总体设计

研究机电装备及产业集群企业间业务协同技术和资源服务技术,建立支持机电装备及产业集群业务协同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持平台,针对机电装备及产业集群企业需求,以降低集聚区域企业的成本为基础,提高集聚区域企业间业务协同能力,提高集群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平台功能涵盖机电装备及产业集群内企业主要业务范围,为企业提供产品创新设计、协同供应链管理、科技资源共享等共性业务资源服务,在集群内构建新型分工协作体系,支撑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基于知识与软件分离的原则,面向企业,提供公共的产品创新知识服务及创新设计计算平台。一方面,构建符合多领域统一物理建模标准的开放式产品功能知识模型构件库,采用知识拥有者、使用者、运营者间技术与商务合作共赢的服务模式,形成支撑中国智造的工业知识模型门户;另一方面,提供云环境下的创新设计与计算平台,支持广大中小企业通过WEB远程访问方式,重用知识模型构建自有的产品知识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实现创新设计。

研究并建立企业间、企业客户间提供快速、便捷的交流沟通渠道,构建支持企业群体的业务协作和资源服务;研究对网上技术资源库及各类资源的整合,实现科技资源共享的方法与途径;研究网上技术服务和创新设计服务的服务内容与方式,支持个性化产品的快速设计;研究提高机电装备及产业集群的信息化水平,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

平台系统体系结构设计:①开发产业集群的管理系统,立足于包容更广泛的中小型企业,为企业间、企业客户间提供快速、便捷的交流沟通渠道,支持企业群体的业务协作和资源服务;②建立网上技术资源库,整合各类资源,实现科技资源共享;③建立网上技术服务和创新设计服务,提供网上的企业信息化软件服务,支持个性化产品的快速设计;④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网上产品展示服务中心,实现企业产品个性化的配置,分类、检索和发布等;⑤建立产业集群供应平台,提高集群内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定量化的管理水平、规范化的工作体系、综合利用企业各类资源的能力。

整个系统基于B/S模式,客户端统一采用Web浏览器,与客户平台无关,便于使用,可以方便的和其他业务系统连接。采用“组件+框架”的技术,可以灵活方便地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定制、添加新的应用模块。

平台主要包括:创新设计系统、协同供应系统、科技资源共享系统、产品/标准数据管理系统等,各系统之间均可自由组合,根据用户信息化需要进行个性定制,平台系统体系结构(见图1)。

在互联网上,建立产业集群系统供应平台,集群内企业可发布、查询各公司最新发布的订单,在平台上签订合同协议,并及时调整生产或库存,避免因缺料而降低生产效率,能有效加强企业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能力。①采购协同管理。将订单需求发布、合同/协议的发布、需求计划的发布(预测和排程需求)、需求计划与ERP的整合、看板补货需求的发布、供应商管理库存(VMI)及其需求的发布有机的结合起来,流程简化、通畅;②发货管理。将发货通知(ASN)、发货提醒、发货跟踪、包装容器管理、单据管理等流程整合,提高供应商的管理水平;③供应商评价。供应商质量问题和交付问题的跟踪、供应商绩效考评,这样可以约束供应商,督促供应商改善运作态度与服务质量;④创建集群内部的行业标准。使用统一的物料编码、条码。使各企业产品规格、参数都具有相互兼容的特性,提高集群的运作效率,减少因不兼容而引起的损耗;⑤建立集群内部商务平台。建立集群内部产品、技术交易、开发平台,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加强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互利、互赢、共谋发展。

创新设计。为满足制造企业的技术创新需求,摆脱自身的经济实力与历史积淀的限制,借助于自有的知识积累及技术创新体系来支撑产品创新,依托先进的公共创新服务体系进行多学科协同开发。

科技资源共享依托科技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使用包括科技期刊、标准专利、科技报告、法律法规、科技成果、国研数据等强大数据资源,建立专汽行业专利/成果数据库、企业信息数据库、产品数据库等,技术路线(见图2)。

2 产业集群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具体实施

(1)平台系统设计与开发,开展平台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平台运行机制、技术和管理规范等。

(2)开发平台框架,搭建平台系统并测试;开发协同供应系统,提供采购协同管理、发货管理、供应商评价等专业化服务;建立专利/成果数据库、企业信息数据库、产品数据库等,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提供科技期刊、标准专利、科技报告、法律法规、科技成果、研究数据等技术资源服务。

(3)对应用实施效果开展评估,开发产品创新设计系统,提供公共的产品创新知识服务及创新设计计算服务;完善平台功能,开展集成应用。

(4)系统的柔性结合,不同于企业门户层的单纯的网络登陆界面的统一,平台上的应用系统之间建立起平滑的关系。在平台上可以通过统一的一次性身份鉴别,应用得到授权的所有的应用,也就是说应用不是分模块的,而是根据企业的需求而自由组合。另外,在平台上搭建“松散型”以及“紧密型”两种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松散型”的应用只处理企业内的数据,也就是说本企业的数据不能给其他的企业用,而“紧密型”应用则是在平台上给多个企业提供了一个建立增强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场所,使得有共同利益的企业之间建立起虚拟企业联盟,企业间的数据可以根据达成的协议在平台上实现互联。并且应用系统之间的柔性结合还体现在,异构的系统之间的数据可以按照既定的规则不经人为干涉的平滑的传递,真正实现应用系统在企业内以及企业之间的协同运营。

(5)推动平台建设和运营模式创新,建立平台运营商、技术服务商及应用提供商之间的有效合作机制,形成创新型平台商业运作模式。

(6)推进高效的运行方式,平台上部署的应用系统采取B/S与C/S的混合架构,采用实时与增量式两种数据传递方式,部分应用在用户端本机运行,提高了运行效率。在应用分类上,将需要实时交互的应用设定为纯B/S的技术架构,例如营销数据,客户服务系统等;而不必时时互联的系统设定为B/S加C/S的混合架构,例如创新设计系统等。基于以上两种不同的架构设计,使得平台的运行高效、平稳。

3 产业集群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实际应用

实施后,将开发出一个全新的平台服务系统,新系统平台能满足机电装备及产业群聚区各企业协作的设计、供应、销售及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平台服务能有效覆盖到产业群中的中小企业,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提高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配套集群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制造能力和协同能力,加速产品配套的本地化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1)建成面向机电装备及产业集群的业务资源服务平台,提供产品创新设计、协同供应链管理、科技资源共享等共性业务资源服务,构建新型分工协作体系,支撑企业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2)构建集群内各企业物资订单产销快速通道,缩短物资采购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使用交易平台,降低各企业销售成本;建立集群内各企业信誉评估体系,约束、促进各企业提高运营能力、改善服务质量;联合集群内的企业,制定机电行业的技术、产品标准,进一步加强行业的发展、生存能力,从整体上提高集群内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

(3)对平台上的企业进行培训,使集群内企业能熟练使用平台提供的创新设计、协同供应、科技资源等服务。为企业提供共性技术资源服务,通过服务,平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集群企业通过平台提供的服务,每家企业年产值得以增加。

4 结语

通过平台系统的实施,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实现系统平台的实用化、专业化、系列化,带动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促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和产业链的延伸。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李春泉.云制造设备资源组网接入技术研究[J].组合机床及自动化加工技术,2014(10)

2 黎晓东.制造产业集群信息化协同服务平台设计思想及运行模式分析[J].制造业自动化,2012(11)

3 徐杰民,肖云.二维条码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4(12)

4 刘佳宁,陈威,虞洁红,等.二维码技术卫生监督移动执法互动平台系统的开发[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3)

5 周燕玲.医院数字化药品库房管理应用研究——以江西省某三甲医院为例[J].科技广场,2013(5)

(责任编辑 要 毅)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