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高职院校动态和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

刘军

摘要:构建和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一个热点课题,但实践中,无论是在理论和方法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还处于探索阶段。根据现有研究和实践情况,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阐述了高职教学质量内涵;分析了监控体系中监、控与评价的内在关系及运行的动态过程;论述了监控体系中各主体和谐关系及其对促进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并提出了在监控中采用信息挖掘的方法,从而有利于发现更多、更有用的信息,为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措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主体和谐;动态挖掘

作者简介:刘军,男,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自动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6-0078-03

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及就业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实践能力强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各高职院校大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既是社会的需求,也符合市场导向,这就使高职教育质量保障问题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当前,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已成为各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要任务,这一举措对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如何建立符合高职院校特点,充分调动教师、学生以及教学管理人员主观能动性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进行了探讨。

一、高职现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并进行了实践,这些研究主要关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评价标准、制度化等方面,并且向着标准化、模式化方向发展,在理论上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1-2]但是,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运行实践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体系没有从高职自身特点出发,而是参照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这样可能会导致各个院校实际运行趋同的趋势,偏离高职特色;(2)体系运行中,没有处理好“监”、“评价”、“控”三者关系,各个环节、各个部门职责、权限不明确,没有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3)体系建设中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作用,忽略和弱化了教师在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在教师参与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管理过程中,所面对的是冷冰冰的制度,缺少人文的关怀,这将会使教师有一些抵触甚至是排斥情绪。得不到他们的支持,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效果必然不会太好,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市场经济下高职教学质量的内涵

由于学校教育的对象是有意识、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和有自我改造能力的人,因此,教学过程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过程,其产品也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教学质量的概念要比“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的含义复杂、广泛得多。1998年10月5日至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首届世界高等教育会议,通过了《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指出:“高等教育的质量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应包括高等教育的所有功能和活动。”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应充分理解教学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概念,既包含着不同水平的纵向层次,又包含着不同人才类型的横向层面。质量多层面又决定了质量标准的多样化。因此,可将教学质量定义为:教学过程中,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学生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标准的程度以及不同的公众对这种发展变化的满意度。[3]

实际上,教育质量更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其内容随着社会的变化不断地进行相应调整,从而确保教育活动沿着人们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并更好地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求服务。而针对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我们将高职教学质量定义为:适应人的发展要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训练为本,在规定学程内完成以素质为核心的知识、能力、技能建构,使学生成为适应前瞻性职业工作岗位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时,不可以闭门造车、照搬照抄,必须加强对企业、行业的调研,充分体现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中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三、构建动态和谐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探索

(一)厘清“监”、“控”与“评价”的关系

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对于“监”、“控”和“评价”三个方面内涵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至关重要,否则,思路不清楚,具体实施起来则会混乱不堪。

“监”不是监督,而是监测、监看,属于从对象方面捕捉充分必要的客观信息的行为。这一部分工作的设计和实施,是根本,是“评价”和“控”的基础。“控”是指控制、督控,是根据组织管理决策的目标与计划,对组织活动及其成果进行监督检查,为消除目标与预期目标之间差异而进行的管理活动,是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而进行的动态反馈。“评价”是基于客观信息基础上的实施分析和价值分析,是具有客观内容的主观分析。

“监”、“控”与“评价”的区别表现在操作主体、数据处理方式、工作频率和工作目标等方面,三者相辅相成:“监”提供基本数据资料,“评价”使用“监”获得的资料并赋予其价值,“控”则利用评价的结果,对教学的主体进行督控,以期动态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监控与评价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先监控后评价,其真实而合乎逻辑的关系应该是“监”——“评”——“控”。根据这三者的关系,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的活动与职能应合理组织起来,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二)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主体和谐关系

依据如前所述的教学质量内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监”、“控”与“评价”的对象不仅包括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以及由教与学质量进而形成的课程质量,还应包括学生的就业质量。在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很多高职院校采取输入、输出控制结合教学过程控制,在过程控制中除了采用听课及定期的教学质量检查和专项检查外,基本上处于“无为而治”的自由状态,很难真正动态掌握了解教和学的实际状态。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如果在体系中设置过多的观测点,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这在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是不太可能的;而且,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个性化的创造劳动,更不能单纯用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设置繁多的指标来限制,这样,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只会按制度进行教学,而不开展深入研究,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发挥体系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参与有效影响整个活动的权力者、责任者,包括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由这三个群体运用各自的权力、责任而共同参与影响的结果。因此,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都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不可或缺的主体性力量,他们在工作中形成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三个主体世界。他们从不同的层面为保证教学质量发挥各自的作用,三者相互合作,构建协调的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和内在需求。

1.学生。学生是教学质量最终的体现者,是学校教育的最终“产品”,代表着社会发展对学校的要求,他们的发展目的是学校工作的目的,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具有某种决定性。学生自始至终是其所在专业全部教学活动的全程参与者,所以,最有资格也最方便将整个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反映出来。学生应积极主动地接纳学校的教育与管理,能实时全程参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经常向教学管理人员反映对课程教学与教学管理的感受及看法,提出改善教学与管理的建议,配合学校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等。学校要使学生群体的意见成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动力。因此,要成立学生教学自治组织,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大他们评价的权重。

2.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与评监工作过程中,具有管理思想与统摄权力的先导性、统领性、规划性,以及对教学绩效的评估权。教学管理者是影响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的一个主体性因素。事实上,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之所以长期不够理想,首要原因就在于教学管理人员自身存在着不少缺陷。他们往往知识结构不完善、管理更新不及时,更为重要的是很少直观地研究教学实际,乃至在心灵上疏远教学实际,进而缺少得力的教学调控。由于高职院校的管理环境相对宽松,如果教学管理人员不深入了解所辖管理工作各方面的情况,不深入教、学一线,那就很容易使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由小变大,从而给教学质量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应自觉防止官僚作风和形式主义,防止权力滋生的傲慢和懈怠,要将自己的主要工作定位在管理服务上: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学生,以确保教学活动顺畅运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要主动接触、深入到教师学生群中,了解他们对教学、管理、设施等要求,和他们建立和谐的关系;要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动态适时地做出调整,从而使教学管理工作能融入到教与学的合理需求之中。

3.教师。教师既是监控与评价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导,他们始终处在教学第一线,有自己对教学独特的见解和感悟,渴望被肯定和尊重,从而实现自我价值。教师的主体性具有内生特点,对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具有制约的作用。从教学管理人员来看,他们只能从外在的制度和程序上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也只能从外因的角度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动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教师如果自身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没有强烈的责任感,缺乏教学的内驱力,就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质量自然得不到有效的提高。[4]反之,如果教师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就能充分发挥其热情与潜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遵循教学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在师生协调配合下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必须保障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各自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得到尊重,从而充分发挥其能力与才智,各尽其职。教师能积极从事教学工作;学生能努力学习;教学管理人员能树立服务理念,提高工作质量,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本着向教师学习的态度,去了解教学的真实情况,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与教师建立起和谐、宽容、平等、合作和信任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得教学质量与评价体系得以有效运行。

(三)动态挖掘分析监控数据

在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过程中,每年每学期都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收集和整理来自多方面的监控与评价数据。这之中包含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相关信息,特别是随着网络评教评学在数字化校园中的推广,数据急剧增加,最后汇总的数据量非常大,处理起来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只是对这些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而教学管理部门希望能够从这些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数据中发现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为提高教学质量水平提供更多的方法和措施。

对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数据进行进一步挖掘分析,目标就是从大量的评价数据中提取出一些暗含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一方面,可以提高数据处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发现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而对教学方法加以改进。因此,动态挖掘分析监控数据有利于学校利用这些隐藏的信息发现有用的价值,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决策支持依据,从而指导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以合理的理念、科学的态度引导高职院校的发展,提升整个学校的办学水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青.运行监控并举构建教学质量管理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53-55.

[2]马万民.高校教学质量的督导监控模式及其完善[J].教育发展研究,2007(13):107-109.

[3]曹大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其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02(9):49-50.

[4]隋志刚,牟永贵.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中的教师主体性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2011(3):134-146.

[责任编辑 盛艳]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