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次贷危机后金融监管的研究热点综述

孙 鹤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重庆 400000)

摘 要:纵观金融监管理论的演化进程,可以发现金融监管理论经历了一个从自由到管制、到放松管制、再到重新管制的一个历程.从金融监管理论萌芽、发展以来,各国的学者们从各个角度提出了众多的关于金融监管的理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后,人们在质疑传统监管理念的同时提出众多新的监管理念,对于金融监管这个话题出现许多新的热点,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宏观审慎监管和逆周期监管理论提出之后受到重视,与此同时监管当局注重实质信息披露,对于金融系统保持其多样性、降低复杂性.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逆周期监管理论;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087-03

1 宏观审慎监管理论

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监管当局普遍认识到,建立在最低资本要求基础上的微观审慎监管理念存在一系列缺陷.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及学术界都积极寻求能够克服这种缺陷的监管理念,为此,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受到学者、专家的普遍重视.

宏观审慎监管,一般而言,是为了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系统的负外部溢出对经济体系的影响而采取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因此,宏观审慎监管更加关注金融系统的稳定,这是其与微观审慎监管最大的不同,后者更关注单个金融机构安全不同,前者更加重视金融系统风险的部分内生性而不仅仅只重视外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的根本目的是最小化整个经济体因金融体系导致的损失,最直接的目标是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宏观审慎监管涉及两个维度:一是横截面维度,指的是在任意时间点内,风险在金融体系的分布以及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是时间维度,关注风险随时间如何变化,尤其是考察其与金融周期之间的关系.按照上述两个维度,在横截面维度上,宏观审慎监管应通过自上而下的监管框架,根据系统风险的贡献程度来分配资本金,以此实施监管;在时间维度上,监管当局主要以逆周期政策实施监管,以抑制金融体系的顺周期特征.

2 逆周期监管理论

2.1 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表现

Glaudio Borio等于2001年提出商业银行的顺周期性特点,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真实资产价格水平与GDP的比率以及信贷与GDP的比率在经济繁荣时都表现出明显上升趋势,而在经济处于疲软期时这两个指标则出现明显下降现象.Bikker. J和Hu. H(2002)的实证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国际清算银行(BIS,2001)通过实证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此理论.

之后,国内学者对国内金融体系也成功地进行了一系列顺周期性现象的分析:在银行领域,鹿波和李昌琼于2009年研究发现,我国银行体系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金额与整个经济形势存在明显顺周期特征:在经济繁荣期和自身业务喷发期,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明显下降,进一步助长了经济的发展,而在经济衰退期和自身业务萎靡期贷款损失计提额明显下降,进一步加大的经济衰退;在保险行业也存在相似现象,刘超等人于2010年从业务范围、偿付能力监管、企业财务管理、经营激励机制等多个角度剖析了保险行业的顺周期性;在证券领域,学者研究发现,外部信用评级、主要业务及投资基金、内部财务管理及激励机制等方面均具有顺周期性(刘超,孟涛,2010).

2.2 金融体系产生顺周期的根源

金融体系与经济体同热同冷的现象,加大了经济的波动,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追溯金融体系产生顺周期的根源,并依此采取监管措施称为“逆周期监管”.Katalin Méro于2002年在Studies on the procyclical behaviour of banks一文中指出,金融体系产生顺周期的根源在于银行和贷款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经济出现衰退迹象的时候,银行倾向于收缩贷款规模,使那些优质贷款客户无法取得贷款,造成优质项目搁浅,进一步加重了危机.Claudio Borio, Craig Furfine和Philip Lowe于2001年研究发现,在经济上升时期,银行的资本比例没有增加业务范围的扩大增加了利润,而当经济处于低迷期时,业务范围萎缩无疑增加了银行的资金压力,造成信贷总量下降,产生顺周期性.

商业银行体系产生顺周期性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第一,内部评级法;第二,VAR模型存在内在缺陷.这两个原因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国内学者李文泓(2009)在《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逆周期政策的探讨》①一文中谈到,评估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时,巴塞尔协议Ⅱ允许商业银行自行选择使用标准法或内部评级法,此规定使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性大幅提高,而风险敏感性与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具有正相关关系,风险敏感性的提高进一步增强顺周期性.余文卿(2006)在《商业银行亲周期性与宏观经济波动:一个基于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解释》一文中表示,我国商业银行在发放信用贷款的过程中使用信用评估模式,是造成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一个直接原因,商业银行的信用评估模型在信贷评估的时间宽度、信用产生机理以及应对实体经济正常波动等诸多方面都有内在缺陷,造成了商业银行体系的顺周期性②.

对于内部评级法和Var模型本身存在的缺陷,国外诸多学者也进行了深入研究.Henrik Andersen(2010)在挪威进行实证研究,选取挪威境内多家商业银行,运用跨周期评级系统,通过十年观察期发现,当银行资本因为经济衰退而恶化时,巴塞尔协议要求的资本金仍然上升.只有当风险权重以一个足够长的观察期为基础且此观察期包含经济衰退期时,顺周期性才能得到遏制.Henrik Andersen还发现,巴塞尔协议Ⅱ对银行资本的要求比巴塞尔协议Ⅰ产生更大的顺周期性.但是当观察期由十年延长至二十年时,巴塞尔协议Ⅱ的资本金要求并没有表现出顺周期性.

2010年,中国银监会课题组研究发现,基于99%单尾置信区间、10天持有期稳定性标准计算的VaR值,在计算银行资本需要量时表现出明显缺陷:首先,其不能充分反映金融体系在压力条件下产生的业务损失;其次,它没有考虑活期存款里不同金融工具之间的流动性差异;最后,它对金融市场过于敏感,导致资本金需求波动较大.

Enria(2004)的研究表明,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国际社会上的普遍采用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规模起到了增强波动性的作用.同时,若某项金融资产计入可供出售类,则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股东权益,而交易类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类科目,这两者的不同增加资产和负债的波动性,助长了顺周期性,这也是次贷危机之后公允价值被拖入争辩漩涡的重大原因.Novoa(2009)以及李文泓(2009)等的研究亦证实这一观点.

2.3 逆周期金融监管的工具

国内外众多学者将研究的焦点放在逆周期资本监管和损失准备金的提取上.Claudio Borio等于2001年分析指出,逆周期资本监管和损失准备金的提取上能够起到内在稳定器的作用:在经济上升期,能够有效抑制经济过热,在经济衰退期,提取的损失准备能够有效遏制经济的进一步恶化.李瑞红于2010年指出,我国应该改革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在经济繁荣时期应多提准备金,在经济萧条时期应减少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使其起到逆周期的作用.而当前我国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存在顺周期的特点,加大的经济波动,不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所以,应立马着手改革.FSB通过对逆周期监管工具的研究于2009年提出一下政策建议:首先,应当修正风险评估方法,改变当前以VAR为主的评估方法,加大压力测试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其次,应该在贷款损失实际发生前确认损失,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第三,对于目前投资者高杠杆投资的现象,监管部门应该把监督指标量化,并建立相应的约束机制;最后,监管部门应当使法定准备金率起到逆周期的特性,建立动态法定准备金机制,在经济繁荣时期提高此指标以防止经济过热,在经济低迷的时候降低此指标以遏制经济进一步衰退.针对内部评级法的顺周期性,Wellink,N等在2008年提出改革建议,他提议在监管资本的计算公式输入端通过建立缓释机制降低周期性,就是通过引入缓释参数对监管资本的计算结果进行修正.

西班牙政府为增强自身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于2000年7月首先采用逆周期动态拨备制度.在此制度下,商业银行按照历史贷款损失率提取的损失准备金,具有逆周期的特点:当经济处于上升繁荣期的时候,历史贷款损失率高于当期贷款损失率,提取的损失准备金相对实际需要较高,有效防止经济过热;当经济处于衰退期的时候,历史贷款损失率低于当期贷款损失率,提取的损失准备金相对实际需要较低,从而抑制经济进一步恶化.Hyun Song Shin于2010年提出,监管部门在监管工具上应该有所创新,除了继续使用传统的监管工具之外,还应该加入杠杆率上限、非核心负债费等新型金融工具.

3 关于增强市场信息的实质性披露

Llewellyn于2009年指出,监管不应该代替市场约束.在成熟的经济体系中,市场对金融机构行为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市场施加的约束应当与监管部门的制裁具有同等约束力,市场约束应当因为监管部门的存在而加强.Llewellyn进一步指出,在次贷危机发生之前,美国金融体系的市场约束是远远不够的.

Hoenig于2008年分析指出,发挥市场的约束力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公开、及时、充分的信息披露是关键.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监管部门越来越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得到足够多的商业银行信息.尤其对于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金融复杂产品而言,投资者能够低成本地获取用于分析的基本资料.或许真正的问题是:投资者即使拥有复杂金融产品的诸多信息也不能通过自己的分析对复杂的金融创新产品做出公正的风险评价,即投资者即使拥有足够多的信息也无法作出正确的决策.当今市场上金融产品过于复杂,甚至权威评级机构的分析师也不能做出全面的分析.简而言之,简单地披露并不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刘东民作为行为金融学的代表,于2009年提出“阳光造成的失明”,即金融机构过多的信息披露反而使正确、全面地评估风险变得异常困难.所以行为金融学家认为,大量披露信息并不能维持金融市场的稳定,投资者由于专业知识和能力有限,往往只能关注到部分信息,不能做出全面、准确的判断.所以,信息披露应该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

4 关于保证金融系统的多样性

监管要保护和促进金融系统的多样性.古典经济学家和行为金融学家一致认为保持金融体系的多样性对经济稳定有重大意义.兹维·博迪和罗伯特·C·莫顿作为标准金融学的代表人物一致认为,金融工具多样化能够有效为投资者分散风险,投资者应通过构建低相关性的投资组合来降低风险.埃德加·E·彼得斯(2004)、Klaus Mainzer(2005)、Emilios Avgouleas(2009)作为复杂科学和行为金融学的代表纷纷表示,我们要像保护生物多样性那样去保护金融工具的多样性,因为多样性是一个复杂金融体系的本质特征,是维持经济体活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Robert C. Merton和Zvi Bodie(2005)研究发现,出于保护金融市场多样性的动机,监管部门应该支持和保护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鼓励大家开发出多样化的金融衍生品,从而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定、增加监管效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7年以对冲基金这个行业为例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多样性不仅有利于满足各种各样的投资者的不同偏好,而且增强了市场的稳定性,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多样化发展.

5 关于降低金融系统的复杂性

从复杂科学的角度,陈平(2004)指出,一个金融体系越复杂,其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越高,进而导致其风险越大.复杂衍生产品的大量产生增加了现有市场的复杂性,同时,广大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采用的高杠杆也大大增加了市场的复杂性,使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升高(理查德·布克斯塔伯,2008).Emilios Avgouleas(2009)指出,金融衍生产品出现高复杂性的趋势,致使有关专家也难以评估,投资者由于自身专业技能有限只能依赖评估机构的结果,容易造成从众心理,进而造成股票市场波动.理查德·布克斯塔伯由此提出降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提前降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好过危机发生后的补救.理查德?布克斯塔伯认为简单金融工具和低杠杆投资有利于创造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体系.

注 释:

①李文泓.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逆周期政策的探讨[J].金融研究,2009(7):7-24.

②余文卿.商业银行亲周期性与宏观经济波动:一个基于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的解释[J].安徽农业科学,2006(22).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红权,马超群.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59-88.

(2)Joseph Stigliz,2008,The Triumphant Return of John Maynard Keynes,December,http://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stigliz107/English.

(3)Bikker J.,Hu H,2002,Cyclical patterns in profits: Provisioning and lending of banks and procyclicality of the new Basel capital requirements,BNL Quarterly Review:221.

(4)刘超,刘志威.保险业顺周期性和逆周期监管:理论、形成机制和应对策略[J].上海金融,2010(11):49-53.

(5)刘超,孟涛.证券监管的策略因应:自顺周期与逆周期生发[J].改革,2010(7):139-145.

(6)Katalin Méro,2002S,tudies on the procyclical behaviour of banks,MNB Occasional Papers(10):51-94.

(7)王兆星,韩明智,王胜邦.建立反周期资本监管框架,缓解亲经济周期效应[J].中国金融,2010(4):75-77.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