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宇璐1,2
(1.中国矿业大学 信电学院,北京 100032;2.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这个新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高职院校作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进一步坚持“三个面向”,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竞争力和生命力,以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建设多作贡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坚持;高职教育;三个面向;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7-0247-02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这个新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必须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实践,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竞争力和生命力,以保障其健康持续发展,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多作贡献.
1 坚持面向市场,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一些企业兴旺壮大,人们需求的职业岗位在数量、质量、规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上旧岗位不断淘汰,新岗位不断出现,高职教育必须拥有为市场服务的指导思想,面向市场行情,找准办学与市场的衔接点,针对市场出现的职业岗位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
面向市场,首先就要研究、了解、深入和掌握市场.因为,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人才市场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如果按照固定的教育理念和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人,既违背社会需求、脱离市场,生产出的“产品”就会滞销,造成人力资源浪费,体现不出“产品”的价值.实现产品价值,生产经营者必须拥有合理的市场结构和足够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大、结构合理,就拥有生存、发展的空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高职教育[1].高职教育要随着市场发展变化,对人才培养规格和所涌现出新的岗位职业标准进行制定确立,只有把握这些职业岗位变化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的条件和要求,按照条件和要求针对性地加强素质教育和技能训练,才能满足市场发展变化的需要.要跟踪市场调查研究,调研越广泛、越深入,把握市场变化的真实性就越准,也就更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高职教育要建立适应市场的灵活运行机制,依据市场变化和需要,全方位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目标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效果评价、实训内涵充实、教师素质提高等方面都要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在管理上形成一种良好的基本运行机制.另外,依托市场建专业,与企业形成全方位、紧密型、长期性的深度融合关系,形成校企共建实习培训基地、拓展就业渠道、共同技术攻关,共享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市场运行机制.
2 坚持面向学生,实施有益于学生发展的高质量人才教育
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的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毕业生“双高’’(就业率高与就业质量高)”就业,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因此,要关注学生、面向学生,一切都要为学生服务,从学生的利益出发,以学生为本,真正实施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教育.
面向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研究学生.高职学生的来源一是通过高考录取,二是对口招生入学等,但不管是哪一类型的生源,总体上讲多数学生知识基础差、能力弱.高考满分一般是750分,而不少地区高职录取线只划定150分,完不成招生计划的高职院校甚至降到130分录取,可见文化程度之差,但他们却有看好的另一面,爱社交、好沟通、善合作、重情谊、动手能力较强等.也就是说,除了书本知识比较欠缺外,他们具备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由于中学阶段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褒奖和尊重过少,心理上总有缺自信、少责任、欠意志等特点,他们特别向往他人的关注,尤其是教师对他们的理解、关爱和尊重,一旦这种需求得到满足,他们会特别珍惜并加倍回报.因此,要正确加以引导,使之“浪子”回到正常学生群体中来.
针对高职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首先,要注重可接受性.有些老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的不够,只考虑知识的“可接受性”和“被接受性”,不从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能力出发,教学效果较差.不能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既是无效的教育,也是有害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接受知识,并将他们培养成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就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提高“疗效”.最根本的是要着力进行学科性课程模式改革,针对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精选“用得上、能掌握”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合高职学生口味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2].在课程建设中,除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外,还要善于研究知识“必须、够用”与学生可接受之间的关系,方可提高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要注重扬长性.高职院校应大力提倡“扬长教育”,让每个学生强处更强,长处更长,社会需要这种专门型人才.就技能型人才培养而言,专长变得异常重要.如果一个人什么都学,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皮毛,倒不如一个有特长的毕业生更容易就业,更能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在实施课程改革、学分制改革等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扬长教育”在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中的积极作用.实行学分制,推行弹性学制,增设选修课程,为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提供更大的空间,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专长和个性的发展.加强专业建设,在调整各个专业的同时,增设不同的专业方向.在同一专业中,实施几套不同的培养方案,不同的课程模块,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愿望、特长来选择,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再者,要注重和谐性.一是更新观念、不能再把教育单纯地当作教师只是教,学生只顾学的一个知识直接传递过程,要把教育看成是交往与沟通、育人与学习的过程;二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人文艺术教育、文学鉴赏、影视评论、音乐训练和美术欣赏等课程有机地融入教学中去,融入新的课程体系,进入新的课程模块,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坚持面向实践,增强专业技能和社会竞争力
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其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已很明确,就是培养人的素质和实践技能,为管理、生产、建设等一线服务.实践也已证明,没有实践能力的老师培养不出有实践技能的学生,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是培养不出高技能专门人才的.教师学生必须共同走出校门,深入社会,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做事,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只有做才知困,才知不足,才知主动学习,实践锻炼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极为重要.高职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知识传授群体,要求较高,不但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必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评价高职教师的教学价值,不在于讲授多少个知识点和学生掌握多少知识与技能,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能否将其转化为就业创业的本领.面向实践,也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学业观、学生观,要让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学业不单纯是上课读书写文章,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实践技能训练则是更重要的学业,学生在校三年学习期间必须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对学业概念的全面理解和正确认识.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正确认识,考试成绩好的、获奖学金的等固然是好学生,但被企业认可重用的、就业创业本领大的、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则更是好学生,社会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才能有利于更好地实践,实践训练才会成为学生们的自觉行动.多年来,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组织大一、大二的学生到机关厂矿等企事业单位顶岗实习,在真实岗位磨练,参加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目的是积累知识,提高技能,掌握本领,为将来顺利就业做准备.在学校内部,将部分经营、生产性的岗位及工勤岗位提供给学生选择,尤其是优先照顾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通过兼职形式进行勤工俭学,学生不仅可以解决一定的生活补助,更重要的是丰富自身实践经验,增强社会竞争力,为毕业后就业创业打下必要的基础.
创造良好实践的条件才能提高实践效果.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解决学生训练最重要的举措.一要“全方位、深层次、紧密型、长期性”的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与大型企业、商场、医院、学校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既满足专业实习实训,同时也能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二要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充实实践内涵,围绕所设专业建设模拟仿真性和生产经营性实训基地,形成前校后厂,亦校亦厂,学院里有工厂,工厂里有教室,工厂进学校,学生进工厂模式.还可通过招商引资,股份制合作,股份改造,租赁承包等形式,按照专业门类建设一个集生产经营、教育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园区,为学生实践创造良好条件.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刘栋.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高职毕业生双高就业[J].中国高等教育,2013(22).
(2)王文涛.“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教育课程建设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