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

程 艳,王晓梅

(滁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摘 要:近年来,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高校的发展速度非同一般,截止目前,全国共计有857所院校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然而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由于办学经验不足,还存在着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脱节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财务管理专业的持续发展。本文从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出发,提出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4-0249-03

自1998年国家教育部把“财务管理”列入普通高等学校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专业目录以来,至今已有16年时间,到2010年,全国共有454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速度超出常规,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专业建设体系和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等。而且我们可以预见,随着大量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市场过剩问题难以避免。

一、财务管理专业的发展历程及当前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

(一)财务管理专业发展历程

由于历史原因和企业经营的环境因素,我国财务管理学科脱胎于会计学科,因此我国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时间并不长。1997年全国本科专业目录调整,将财务管理专业正式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1998 年国家教育部正式将财务管理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许多高校陆续开设财务管理专业。

(二)当前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

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纵观财务管理学科的发展史,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基本的规律,这就是财务管理的发展与环境变迁存在着密切的联系。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兴起,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与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也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对当前及今后企业所处的理财环境进行充分地分析和认识,对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以改进当前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探索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二、财务管理人才的市场需求现状

(一)财务管理人才需求前景分析

改革开放后,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企业由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现在的企业更加注重追求长远发展的目标,更加重视企业资金运动的管理和控制。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对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随着更多的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一批批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目前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83.85%。其中就业分布最为集中的五个去向分别是:国有小型企业、民营大中型企业、外资小型企业、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大中型企业。但是近几年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日益增加,就业市场也日趋饱和,就业情况已不如前几年那么乐观。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比如研究生以及名牌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面更广一些,也有更多机会进入大企业、会计事务所工作。而广大毕业生尤其普通地方院校的大部分毕业生并不是一毕业就能进入企业的管理核心,而要从基层做起,更多毕业生就业的第一份工作往往是中小企业的会计或出纳。不过从安徽省的高校来看,目前财务管理专业仍属于高就业率的专业,部分地方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就业率在全校数一数二,这也造成了财务管理专业的报考热度连年不减,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因此三五年后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二)社会需求的财务管理人才能力分析

1.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企业在招聘财务人员时最关注其专业理论水平、专业技能、实践工作经验、职业素质,一些相关的资格证书就是能力的证明。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管理专业的基本知识原理,还要学习财政税收、经济管理、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要具备完整的知识体系。从专业技能看,财务人员所需具备的是专业技能包括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纳税筹划、资本运作、理财顾问等,其中资本运作能力受到最多关注。从工作经验看,大部分企业非常关注财务人员的工作经验,要求至少有1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占到七成以上。从职业素质看,财务人员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观、灵活的经济头脑、人文素质、法律意识等,其中财务工作客观严肃的工作性质决定了诚实守信的道德操守的重要性。此外财务管理要想在职业生涯中尽早获得提升,除了基础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之外,中级会计师证、注册会计师证及其他相关证书包括统计师、注册税务师、资产评估师等都被认为有考取的必要性。

2.社会需求更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量仍不断增加,且趋于更广泛、更多层次。未来财务管理人才需要在扎实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基础上具备相关金融、税务、资产评估等知识以及计算机技能、英语知识等,以求能从全局角度管理公司的大型投融资决策、进行资本运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即一专多能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只有找到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与职场需求最佳结合点,才能培养出服务于经济发展和职场需要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

三、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教育部提出的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即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财务管理作为应用学科,人才的培养应是满足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然而,诸多高校在目标的制定上只是笼统的遵循2000年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没有进行市场需求分析,尤其地方本科院校未能紧跟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未能结合地方的人才需求对本校人才进行市场定位,只能培养“通才”而非真正达到培养创新性、应用型的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

由于各地方本科院校未能将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多层次财务管理人才作为明确的培养目标,且许多地方性高校财务管理办学时间尚短,仍处于摸索过程中,导致课程体系设置频繁变动,各门课之间缺乏连续性、系统性,而且重理论、轻实践,完全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得课程体系设置与现时经济脱节,这也是是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弊病。这必然严重影响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制约人才质量的提高。

(三)师资力量有待提高,教学与实践脱节

师资队伍的稳定与与否,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情况。近4年来开始财务管理专业的地方本科院校几乎增加了一半,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师资力量薄弱是这些学校的共同缺点。青年教师占较大比重,且多数教师未能具备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教学流于理论化,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且对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再加上条件有限,学生很难有获得实践经验的机会,难以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

(四)就业导向不明确

地方本科院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办学理念上不够明确,办学更偏向于财会而非培养高层次的管理人员。学生自身在选专业时也存在一种盲从,以滁州学院为例,自2009年起每年分方向选择时七成的学生不是选择理财方向,而是随大流选择会计方向,没有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详细规划,亦不清楚将来的目标求职岗位,对自身定位的不正确直接限制了以后的职业发展。可见加强就业指导是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正确合理的就业导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进行大学生涯规划,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

四、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明确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育理念

经济越发展,财务管理越重要。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需求人才的类型更多的是知识面较宽、专业理论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办学定位要立足地方,培养社会需要的、具备就业竞争实力的、能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教育理念的创新要以服务地方经济和回报社会为宗旨,做到:(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分析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找到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与职场需求最佳结合点。(2)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全而提高学生能力素质。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建更具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更新教学手段,进一步修改完善教学计划,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教学科研并重的教学团队,培养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技能。最终做到在巩固和完善本科层次学历教育的同时,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现专业特色建设的较大突破。

(二)创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1.完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结合多年财务管理办学经验,基于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和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现有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在理论教学上注重“基础理论+专业理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的模式。通过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加强文化修养,提高英语水平与计算机操作能力。通过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另外,开设相关选修课。紧跟经济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现有课程体系,以求学生尽可能全部掌握当前社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教材也应及时更新,确保教授学生最前沿、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2.改革教学方法。从灌输式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理清思路,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创造力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可以引进项目教学法,即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具体项目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可以引进问题式教学法,根据不同专业特点,从实际问题入手,进行案例教学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参与意识。

3.改进教学手段。(1)加快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手段运用到教学中来。如多媒体教学,既减少教师的板书量,又增加了教学的信息量,并且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生动形式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开发各种教学软件,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留住现有人才,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切实加强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优化师资结构,选派教师参加国内外前沿培训,抓好“双能型”教师的培养工作。安排专任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到企业进行调研,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优良的环境。支持鼓励教师参加与专业相关的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会计师等专业资格证书考试,以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

(三)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1.加强就业指导。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分析认为,大学生求职时的迷茫,往往与不了解自身个性、缺少职业定位技巧、缺少职业规划的教育有关。有鉴于此,高校应进一步深化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在学生进校初期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经验丰厚的财务管理人员作专题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优势和兴趣爱好尽早做好未来的职业规划,以谋得理想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才。

2.推进实践教学。适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既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有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地方本科院校不仅要完善财务管理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更要按照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征和财务管理实务岗位的要求,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性教学主要可通过模拟实习的方式展开,要求建设软硬件齐全的专门的财务管理实验室,以便在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时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通过计算机财务管理实验解决财务管理中的计算分析问题;结合课堂所学财务分析知识利用各种基本财务指标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沙盘”实验,让学生在模拟的企业生产经营情景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参与到筹资、投资、资金营运、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管理中,在特定角色和环境下履行自己的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校外实践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高校应与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建立校企长效合作机制,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实现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王东,王伟.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2,(1).

〔2〕柴静.基于社会需求的地方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创新[J].商界论坛,2012,(13).

〔3〕朱开悉.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4).

〔4〕柴静.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2,(10).

〔5〕王明惠,朱朝枝.基于就业导向的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

(责任编辑 徐阳)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