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品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中蕴含了丰富深刻的生态思想,主要包含自然界的客观先在、人依赖于自然界、实践是人与自然的中介、在共产主义社会人与自然要做到和谐的统一等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手稿》中的生态思想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良好解决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途径,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提供了理论指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时代背景;理论基础;生态思想;生态问题;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8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 08—0033—03 近年来,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党和国家政府一直将生态环境改造和保护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保护生态环境这一观念并不是现在提出来的,马克思当时在《手稿》已经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倡导人们保护自然等,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一、《手稿》中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
(一)《手稿》中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9世纪中叶,随着技术不断发展创新,工业革命在欧洲甚至世界范围内全面开展,这就使得人类不断地开垦土地、开采矿物,不断向自然索取,并且不断破坏自然原生态。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在工业革命中,由于人们对资源的过分索取,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自然对立日益显著。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污染和不便,认为生态环境保护非常重要,并指出人们要保护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人与自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激化 工业革命发展过程中,人们面临着资源的有限性与人们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由于工业革命进程中生产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力快速发展,资产阶级为了追求更多的利润,对自然资源大量索取,形成了以人类为中心不断征服和改造自然的思想观念。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大范围使用和开采,导致为了追求经济增长而损害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此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对立、激化,为《手稿》中生态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现实基础。
(二)《手稿》中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
1空想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
人道主义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启蒙运动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是资产阶级当时反对封建、宗教统治的武器,曾起过积极作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重要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受空想社会主义者关于人道主义学说的影响,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统治工人阶级是违反人性的、违反人道主义的,只有社会主义才是符合人性的,人道主义的。这里的人道主义是指所有人都享有公正和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践行人道主义对于不仅对自己、对他人,甚至对于自然界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费尔巴哈关于人和自然界相统一的思想
《手稿》是对费尔巴哈关于人和自然界、人和人相统一思想的发展,费尔巴哈认为自然界不是精神的创造物,而是在人之外的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存在,感性自然是认识的起点,只有从感性自然出发,人的认识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人作为对象性的存在,人的认识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这一思想进行了批判的继承,马克思赞同费尔巴哈关于自然是认识的起点以及人和自然界、人和人相统一的观点,但是在马克思看来,自然是现实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而费尔巴哈所指的自然是自在的未经人类开发的自然。此外,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将人和自然界相统一的中介,而在费尔巴哈的哲学理论中,未提到实践这一人类活动形式总和。
二、《手稿》中生态思想概述
(一)自然界具有客观先在性
马克思写道:“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都不能创造。它是工人用来实现自己的劳动,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由其中生产出和借以生产出自己的产品的材料。”圈马克思的物质第一性原理告诉我们,物质先于人类意识存在,自然界先于人类意识存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种先在性核心特征为客观性,体现出极为强大的规律性和不可违背性,直截了当地描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且最重要的是先于人的实践能力而存在,人类的所有改造自然的活动都逃不出自然界的先在的规律性,与此同时,倘若人类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抑或是过分地向自然界进行索取,则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和规律的惩罚。这一具有逻辑性的生态思想,是当代各式生态主义的核心理念。
(二)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
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马克思在《手稿》中的相关阐述说明人具有自然属性,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行为受到自然的制约,人不能凌驾于自然界之上。这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重要原则,因为所有的破坏自然的思想和行为都有着一个共有的理论基点,那边是工具主义”思想,是说自然界是人类实现生存发展的基础工具和资源对象,为了人的发展,可以自由地向自然界索取,自由地利用自然资源,自由地开发自然,将人类作为整个世界的中心,形成人类中心主义”,所有人类之外的自然物都是附属物,都天然地为人类生存发展服务。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人类与自然界不是主体”与工具”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人类所有的开发行为,都必须考察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是否受到挑战。 2人与自然相互制约 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进一步来分析,能够推导出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前提,马克斯和恩格斯认为人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界提供的,不论是吃穿还是住,这些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都离不开自然界,但是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制的,不能无限制的索取,不能超越自然的承受范围;第二,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精神食粮。马克思认为人类自然而然需要保护自然提供了较具说服力的依据,因为人类是有意识的自然物,而意识的客观基础和精神要素都基于自然界,那么便没有理由毁灭自我生存和认知的基础:第三,现实的自然界是人化的自然界,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历史中即在人类社会的形成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因此,通过工业——尽管以异化的形式——形成的自然界,是真正的人本学的自然界。”马克思继承和发展了费尔巴哈关于自然界的思想,费尔巴哈认为自然界是原始的,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界:而马克思认为现实的自然界即人的自然界,是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经过加工改造而生成的自然界,这样的自然界才是真正的自然界,没有留下人类脚印的自然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过分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客观上也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需要人的实践”的议题,需要人认识到自己破坏自然的状态和后果,并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改善自然而努力。
3实践是人和自然界的中介
马克思在《手稿》中指出?整个世界的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人与自然是通过社会实践相互作用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即劳动是连接人和自然界的桥梁,原始社会的自然农业,封建社会的农业和畜牧业,资本主义社会的机器大生产时代都是人类通过劳动对自然界进行改造,使得自然界成为人类的对象,人们不断使自然界朝着有利于人类发展的方向演进。
从马克思的阐述中可以看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依赖于自然界,对自然界不断改造,但是人类的行为不是无限制的,面对生态环境的恶化,马克思认为对于自然的利用要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运用规律、改造规律,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共产主义所追求的人与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真正解决的理想状态。
三、《手稿》中的生态思想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一)我国当前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资本主义国家的自我发展的根本矛盾要求他们必须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于是在使用资源的时候,必然会首先选择成本较低的自然资源,而不会首先考虑通过人力或者科技条件创造人造资源以供开发,基于此,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环境势必破坏严重,由于社会主义国家以公有制为核心原则,因此,在从事各项建设时,社会主义国家首先考虑公共的利益,会主动避开损害大多数人利益的路径选择,在资源开发领域也会更多顾及自然界本身的承载力,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破坏,根据这一逻辑,社会主义国家理应是生态环境解决的良好的国度。
目前,生产所要求的自然资源成本仍然相当高,科技所能减少的资源浪费和破坏远远不能抵消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掠夺和破坏,因为过分的自然破坏导致原有的自然资源具有了伤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水体和空气等人类生存基本资源已经富含有毒物质,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会严重影响后代的生存发展,以及周边国家的生态安全。加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转嫁,以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影响,我国日益面临极其严重的生态问题。
在这种情形下,正视人与自然关系、主动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秩序,已经迫在眉睫,我国必须加快推进生态问题的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二)《手稿》中的生态思想对当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1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地位
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的解放指明了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论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存在,自然界创造人,人类社会通过实践改造自然,使自然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必须遵循人道主义原则,在追求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自然,使得自然能够和人类和谐健康发展。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实践过程中要重视的重要内容,在符合中国国情的前提下,要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将生态文明思想充分融入各项文明的建设进程中。 2开展社会主义实践首先要遵循自然规律 《手稿》中的生态思想说明人与自然具有内在的同一性,人离不开自然界,自然界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才成为真正现实意义的自然,两者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人类的基本生活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自然界,因此,人类在利用自然的同时要保护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否则人类就要经受自然带来的报复行为”。这就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不能只着眼于眼前利益,既要实现生产力发展和经济繁荣,更要注重长远利益,遵循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生态,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发展高新科技和生态技术来促进生态保护,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正人与自然关系,不向自然过分索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平等和谐,坚持发展绿色能源,发展绿色科技,推动我国真正成为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国度。与此同时,还要积极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治理生态问题,反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环境污染转嫁,通过协商解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3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环境遭到不断破坏,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将生态环境问题良好解决。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体制不够完善,在经济生产过程中出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因此党和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制度。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相关论述之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这些环保制度不断地得以完善,今后仍然要按照实际需要继续加大对生态环保制度的建设力度。要坚持在生态制度过程中的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理,依法严惩破坏生态的行为,是生态保护有法制的保障。此外,应制定科学的政绩考核制度,从考核标准,到考核内容、考核办法,都体现生态至上的原则,要探索从决策源头上抵制破坏生态环境的道路,杜绝不经过生态评估就决定开动项目建设的行为,要将环境审查贯穿到决策的制定、讨论、执行、监督、评价全过程。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效益和法律相挂钩,要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高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
4注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
马克思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对人们的生存环境的改善,工作条件的提升,以及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我国不仅要注重相关政策制定,更要注重生态思想教育。对于人们的生态思想教育应当从小抓起,从思想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生态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于小学教育、中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使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了解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习保护生态环境的具体方法,学会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将自我放置于整个自然界中,抵制人类中心主义、反对人类高于自然的观点,使每一位中国未来公民都能够具有科学的生态思想,真正形成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在学校教育之外,充分利用网络时代的媒体传播优势,加大对社会人士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转变观念,积极支持生态建设,抵制生态污染和破坏言行。 《手稿》中的生态思想对我们的启示不止于此,但是我们需要至少做到以上几点,这是我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要求,也对其他国家乃至世界实现绿色发展有积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