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不同的康复手法对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的影响

张军平

河南平顶山慈济医院康复科,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的康复手法对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经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给予常规的康复程序进行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了脑卒中康复训练程序中能够增强髋关节及骨盆躯干肌运动的康复训练,同时增加了提高髋外展肌群、骨盆躯干肌肌群的新康复手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疼痛减轻状况、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范围、外展肌力、平衡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2周后的疼痛减轻状况、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功能康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外展肌肌力康复状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3个月后的疼痛减轻状况、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功能、外展肌肌力康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康复手法应用于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能够显著地缓减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功能、外展肌肌力,从而显著地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 康复手法;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3(c)-0081-02

目前,随着目前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脑卒中患侧人工髋部骨折的发生率呈现出上升趋势[1]。临床上对于脑卒中患侧人工髋部骨折的治疗主要是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会对髋关节周围肌群软组织造成损伤,同时由于脑卒中患者的偏瘫侧常常伴随有盆骨躯干肌群和髋关节周围肌群功能发生失调,两方面因素作用使得髋关节功能障碍加剧。笔者就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不同的康复手法对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康复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50例,男98例,女62例,患者年龄为41~75岁,其平均年龄为(62.7±2.3)岁。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75例患者,对照组7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前的步行能力、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过程等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方法

对照组75例患者经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给予常规的康复程序进行训练,观察组75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了脑卒中康复训练程序中能够增强髋关节及骨盆躯干肌运动的康复训练,同时增加了提高髋外展肌群、骨盆躯干肌肌群的新康复手法[2]。

髋外展肌群训练手法:术后引流管尚未拔除的2~3d时间内,做髋外展肌等长收缩训练,每次持续5s,根据体力情况每天坚持做数次。此外笔者还加入了前斜方向的部分外展和后斜外方的部分外层训练[3]。拔除引流管后,及早在卧位或立位训练中帮助患者进行髋外展肌群的助动运动、主动运动、抗重力运动和抗阻运动训练。骨盆躯干肌肌群训练手法:术后引流管尚未拔除的2~3d时间内,做提肛收缩训练。平衡及运动协调能力训练:立位重心转移和控制能力训练,控制骨盆的步行训练。

1.3统计学方法

观察得到的数据用spss 17.0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间的比较,采取卡方检验。两组患者的康复训练疗效采取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同一时间段的康复训练疗效采取t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康复训练疗效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前的髋关节功能障碍、髋关节平衡能力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训练后疼痛减轻状况、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范围、外展肌力、平衡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康复训练2周时间后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2周后的疼痛减轻状况、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功能康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外展肌肌力康复状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2.3两组患者康复训练3个月时间后疗效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康复训练3个月后的疼痛减轻状况、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范围、平衡功能、外展肌肌力康复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在常规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训练基础上,应用了脑卒中康复训练程序中能够增强髋关节及骨盆躯干肌运动的康复训练,同时增加了提高髋外展肌群、骨盆躯干肌肌群的新康复手法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4]。本次研究中增加的对髋关节及骨盆躯干肌的训练,不仅能够很好的缓减患者的术后关节疼痛,同时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5]。髋关节及骨盆躯干肌的训练在髋关节康复过程中表现出了较大的应用价值,采取新的康复训练手法可以使患者的髋关节疼痛、髋关节功能、髋关节活动范围、外展肌力以及平衡功能在术后(40.5±3.6)d的时间内达到全面恢复的效果,而临床上一直应用的常规康复训练则需(56.8±6.9)d时间,新康训练手法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的由于常规康复训练[6]。由此表明,新康训练手法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具有更加优秀的临效果,同时对患者的骨盆躯干肌具有更加良好的训练作用,因此,该康复训练手法非常值得在临床中作进一步的应用研究。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需注意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恢复情况制定每日的康复训练量,避免运动量过大导致再次对患者的髋关节造成损害。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欧海宁,康健.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综合康复治疗[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14(3):106-107.

[2] 王成秀,王桂荣,杨风翔.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需求调查与分析[J].中国康复,2010,21(2):129-130.

[3] 钱红,朱受政,刘剑.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前后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15(4):227-228.

[4] 曾加礼,李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脑卒中偏瘫14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4):68-69.

[5] 京伟,谢欲晓,孙启良,等.强化髋外展肌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安全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3(2):511-512.

[6] 唐建东,蒋亦军.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脑卒中偏瘫侧股骨颈骨折20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2(8):3361-3363.

(收稿日期:2013-10-18)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