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中职语文教学实施感恩教育的探讨

文/王立颖

摘 要:本文主要从中职语文的学科特点阐述了感恩教育的意义与必要性,并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一些做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中职教学 语文教学 感恩教育

一、中职语文教学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感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做人不可缺少的道德品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当代中职学生的感恩意识越来越淡漠,他们大部分忽视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培育之恩、他人的相助之恩、在公共场所缺少社会公德等等。因此,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进行感恩教育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将感恩教育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每个环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重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

所以语文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以外,在塑造学生人格、促进生命个体成长的过程中,也应担起增强学生感恩意识的责任。

二、对中职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既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种传统美德。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除了要加强中职学生的专业素养外,还要让他们具有以“感恩”为主的道德品质。

1.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个体

包括感恩在内的道德素质是个体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相比于其他类型的学校有所不同,很多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及自控能力较差,会有一些不良习惯,如迟到、旷课、厌学、不尊重他人,甚至有打架斗殴等恶性事件发生。

因此,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个体。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更应该把握好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课程性质,注重素质教育、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人生观,为社会培养更多道德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才。

2.国家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

对中职教育的发展来说,如今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对于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来说,仍然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合格的劳动者,中等职业学校正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中职学生将是我国未来建设力量的主力军。

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状况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素质高低、成为影响劳动者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中职学校除了教会学生的专业技能,也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学生连基本的感恩意识都没有,将来是很难成为社会合格的从业者的。语文教学既是训练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过程,也是促进生命个体完善的过程。中职语文教师应该丰富学生的情感,贯彻感恩教育,为学生建立“精神”账户。

3.符合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求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以感恩教育为主的德育教育不仅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

把感恩教育作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了对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对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劳动者具有重要意义。

三、中职语文教学感恩教育实施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的素材,进行感恩教育

中职语文教材中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和引导。

(1)挖掘养育之恩。教材中很多课文都从多角度去表达亲情,诠释了父爱和母爱的伟大。从《我的母亲》中可以看到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在困境中,是坚强的母亲和“我们”一起渡过难关;从《一碗阳春荞麦面》中,可以看到母亲对于两个孩子的关爱,课文中浓浓的亲情时时感染着学生的心灵。

(2)体悟家国之爱。祖国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安栖之所,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源于祖国。从《药》中可以体会到什么才是祖国的优秀儿女,《雷雨》反映了当时激烈的社会和阶级矛盾,从《荷花淀》中可以看到祖国的儿女是如何击退敌人、保家卫国的。

(3)感受社会温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社会,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在学习《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时要引导学生对社会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让学生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知;在学习《职业》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感恩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不能以“灌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否则不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语文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和熏陶。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熏陶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尤以熏陶更为重要”,所以要通过学生自己理解并主动接受感恩教育。

(1)在朗读中体验感恩之情。大部分适合进行感恩教育的课文,具有情感真挚的特点,语言都体现着“自然之美”,适宜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课文中真挚的感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恩、知恩,用声音把作品中的形象再现出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例如老舍的《我的母亲》,通篇文章语言朴素亲切,通过浅显通俗的语言来表现母爱的伟大。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抓住母亲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母爱。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取配乐朗读的形式,选择与文章类型相应的音乐种类,让学生在音乐的情境中体悟课文中的情感。音乐与朗读的最佳配合可以让学生自然地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深刻理解课文最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朗读等都是可行的手段。

(2)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恩。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情景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教学方法,通过情景设置,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讲解《我的母亲》一文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播放满文军的歌曲视频《懂你》,歌声蕴涵母亲对于子女深沉的爱,学生们边听边看,歌曲配合MV画面深深地感染着学生,使学生产生出强烈共鸣,达到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感恩教育的目的。

除了播放音乐渲染气氛以外,也可以给学生观看图片。在《我的母亲》课程结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下载以“感恩”为主题的图片。在播放图片的过程中,教师朗诵一段话“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他乡打工的血汗是望子成龙的梦想……怀着感恩的心生活,感恩父母,感谢生命”。教师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创设情境,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等电教设备辅助教学。

3.坚持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进行感恩教育

(1)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心灵上的独白与洗礼,在灵魂深处进行反思与回望。教师可以布置有关感恩题材的作文,通过写作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使学生懂得知恩报恩,使学生能够领会父母养育之爱、教师教诲之情、同学帮助之情、祖国的培养之恩、大自然的馈赠之恩,学生通过思考,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

(2)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课,利用多媒体等教学用具播放一些感恩为主题的影片、纪录片、图片等,再配合语文教师的启发性的语言,可以让学生心灵得到震撼,感恩得到升华。

教师可以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形式自主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从而受到激发而主动探寻答案、寻找真理。

教师还可以结合各种节日开展感恩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感恩、实践感恩。例如在父亲节、母亲节,可以让学生写一张贺卡,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谢,在国庆节可以组织感恩祖国的征文比赛,劳动节、七一建党等节日组织手抄报比赛,或者是办好宣传栏等。在这些节日的活动中,教师要抓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在参与这些语文活动时,不知不觉地接受感恩教育。

4.从语文课堂走进现实生活,让学生践行感恩之道

课堂教学的力量是有限的,它只是局限在学校内部。教师要不断创造机会,将学习延伸到实践中,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将“感恩”外化为行动,将教育和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行”的过程去体验和实践。

语文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志愿者和义工的身份参加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解决困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感恩意识,自觉践行感恩行动。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可以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升华,真正理解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培养、老师的付出、他人的帮助和社会的关爱,引导他们真正认识到“感恩”的重要性。

5.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到优化感恩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的重要环节,校园文化在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无时无刻地都在潜移默化熏陶学生,具有一定的激发性、导向性的作用。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所以语文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建设校园文化中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参与到优化感恩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语文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并起到一定示范作用,积极营造一种充满温馨气息、向上舆论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始终陶冶在良好的风气和氛围中,不知不觉起到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协助并参与到学校、各种团体举办的感恩专题讲座、报告会等活动中,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经常性的受到启发、得到启示。

四、小结

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感恩教育,担负起对中职学生的感恩教育。但感恩教育并不仅仅是一个学科的责任,每一门学科都应该充分挖掘感恩教育的素材,发挥本学科的育人功能,积极参与到优化感恩教育的行列中来。各门课程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必能取得良好的感恩教育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左兰英.中职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实施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9).

[2]李艺群.让感恩走进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J].考试周刊,2009(38).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农业学校)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