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雪梅
摘 要:面对技工院校学生的问题,技工院校的语文课要承担起化解问题的责任,创新教育方式,把握爱的核心,创新教育内容,渗透爱的教育,为塑造技校生完美人格、提高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技校 语文 渗透 爱
据有关部门调查,技校学生的厌学障碍、人际关系、不服管教、打架斗殴等问题相当突出。许多技校学生表现出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这些问题极易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家庭、危害社会。面对这些问题,作为技工院校的重要文化课——语文,应该担负起化解这些问题的责任,这也是每一个技校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技校语文课既是技校学生走向社会的工具课,也是他们塑造完美人格、成就职业理想、确立健康心理、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所以,技工院校必须抓好语文课的教学工作。要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改变教育内容,尤其是要把爱的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一、学会“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
古代有位禅师,一天晚上发现墙角有一把椅子,心想一定是有人不守寺规,越墙出去游玩了,老禅师搬来椅子,坐在原处等候。没多久,果然有一个小和尚翻墙而入,在黑暗中踩住老禅师的脊背跳进了院子,落地时,他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但出乎意料的是,老禅师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用平静的语气说:“夜深了,快去加件衣服。”小和尚感激涕零,回去后将此事转告其他师兄弟,此后,再也没人翻墙出去闲逛了。这位聪明的禅师没有厉声的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但是他用行动让人的心灵受到了很深的触动,从而达到教育徒弟的效果。面对技校生存在的问题,一般教师可能会生气,对学生进行训斥。但是要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教师就要向老禅师学习,学会 “慢、细、忍、恒”四字诀。“慢”就是先沉下心,弄清事情原委,切不可操之过急,不问青红皂白乱下定义,同时,“慢”也能够舒缓心理,不因急躁而引起矛盾。“细”就是讲究每一个细节,平时做好细节工作,对学生的家庭、社会、自身状况等要全面了解,细究其理,注重防微杜渐式教育,提早化解问题于无形。“忍”与“恒”就是面对问题,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克制自己,并且常抓不懈,必然会换得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其实,“爱”是这四字诀的核心内涵。语文教学要做到四字诀,必须利用优美的诗文篇章,把学生带入到课堂情境中来,让他们在课堂中寻找爱、理解爱,明确课堂教学爱的定位,使技校的语文课堂成为他们获取渊博知识、浓郁情感的领地。
二、微笑、真诚、尊重地面对学生
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是沟通心灵的桥梁。语文老师如果能成为微笑的天使,语文课堂也会成为学生乐学的天堂。学生最畏惧的是老师冷冰冰的面孔,教师的微笑会给他们创设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距离,从心灵上不再排斥老师的爱。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不会爱学生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老师,是不配进入教育殿堂的人。课堂上要充分利用目光与每个学生交流,对于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老师的目光里要饱含鼓励与期许;对于那些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老师的目光中要充满肯定与赞许;对于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老师的目光中又要多一些提醒与指导。总之,老师的目光中要充满爱与关怀。
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每个人都需要尊重,尤其是对一些比较好面子、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凡事较为敏感的技校学生,他们渴望老师的尊重,最不希望听到教师的呵斥、训导。老师要从根本上把学生当成朋友,给予对方真正的尊重,才能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树立自信,科学合理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把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性格与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教学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让学生感受古圣先贤的仁爱与智慧、忠孝与节义,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经常安排课时,专门学习《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大学》等传统文化经典,应用诵读化、情境化、故事化、生活化的“四化教学法”对其中内容进行阐述、讲评与讨论。故事化就是用经典的小故事来诠释古文深奥的哲理,帮助学生理解原文的主旨。深刻理解优秀文化经典中蕴含的古人的大智大德,能够对技校学生的安身立命发挥启迪和引导作用。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地设计教学,常常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故事化比较符合技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课文,受到教育。生活化,就是将课文与现实相结合,如将《弟子规》当中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加深理解,与学生现实中的言行相结合,教会学生更好地生活,让生命更有价值。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学以致用,在教学中可以设计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的环节,把学国学与学做人联系起来。让学生把中国传统的文化道德、思想智慧内化为一种品质,外化为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我欲仁,斯仁至矣”。例如在讲到“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时,笔者问学生:“你生病时,父母担心吗?”学生会集体点头。“当你德行有问题时,父母此时不是简单的担心忧伤,而是会感到深深的耻辱。而我们是不是每天正干着让父母蒙羞的事情呢?”许多学生都会深深低下头,从内心开始自省。
四、从美文中让学生学会爱与被爱
在学习《一碗清汤荞麦面》这篇文章时,笔者没有讲授,而是找几组学生分角色朗读,然后再让他们静静地阅读,深深体会。同学们都被这个故事深深地感动。每个学生都被母亲的勇气和坚强以及对儿子们深深的付出所感动,由此都想到了自己的母亲,真正体会出了母爱的深沉与细腻。每个学生也都看到了两个年幼的儿子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利用课余时间在物质和精神上帮助安慰着母亲,以此也都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深深地埋着头,任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文中母子三人面对逆境的勇气和努力,还有母子三人互相的付出与爱,让学生深受感染。最为感动的是面馆老板夫妇对陌生人这种关爱,正是这种善良与爱形成了一种默默的温暖和鼓励,让母子三人有勇气和信心去微笑着面对未来的生活。
林清玄先生的《好雪片片》描写的是一个卖奖券的流浪老人,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居无定所,食无果腹,却没有磨灭善良的本性。肮脏的外表,遮不住他明净的善意;油腻的双手,挡不住他温情的传递。循着那笨拙的双手,觉得那美艳的红色塑胶奖券封套,仿佛就是一簇跳跃着的火焰,烘烤在我们的心头。学生们都被这位虽身处窘境却关心他人的善良所深深感动。学生们也都说出了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对这个流浪群体的不屑与蔑视,学完此文,他们在老人如白雪般明镜的善意面前感觉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也在不停地反思自己的行为,触动着内心。
五、小结
以上案例只是技校语文教学的一个小侧面,管中窥豹,但是语文优美的诗文篇章完全能够教育人、感化人、成就人。语文教学就是要教会学生力求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对学生塑造完美人格,提升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爱的教育,让它犹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成为教育的最高境界。语文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这种润物无声的心灵感应和爱的滋养过程,此景看似柔和,其实深刻,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作者单位:唐山劳动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