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论学校体育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何 畅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450011)

【摘 要】学校体育在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育体、育智、育神”这样相互联系不断深化的完整过程之中。它不只停留在传授知识技术和增强体质上,它会将对人的人格精神的影响和教育贯穿在体育教学的始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学校体育;素质教育;育体;育智;育神

学校体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确定的方向和明确的目的性的活动,这种活动是育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促进身心全面发展,使之成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然而,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体育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体育教学未能发挥它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我国人才素质出现严重的缺陷。

近年来,国内教育部门为适应市场,面向未来,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来完成育人,发展个性,培养能力的教改任务。但是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还有相当一些人对体育教育的意义认识不够,轻视或忽视体育,减少、占用学生体育活动时间,造成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降,这大大弱化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很是不相适应。

从人类社会的发展来看,学校体育教学正以单纯“育体(或育身)”转向综合“育人”,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我们要培养的人才,除了要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外,还必须要有对事业的高度责任感、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组织能力、创作能力、协作能力和良好的健康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学校体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作用重大,体现在“育体、育智、育神”这样相互联系不断深化的完整过程之中。它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技术和增强体质上,而将对人的人格精神的影响和教育贯穿在体育教学的始终。

1 学校体育对学生具有显而易见的“育体”作用

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育体”就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这是学校体育的基本任务。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认为,“德智体三育中我中国人所最缺者为体育”,提倡体育不仅在于培养少数选手,而在于全体学生;不仅在于技术之专长,而在于体德之兼进;不仅在于学校,而在于全社会体育蔚然成风,并提出,不认识体育的人,不应该做学校校长。我国近代著名体育家方万邦认为:“体育本身并不是一个目的,而只是一种方法,或是一种工具,尤其可用为达到教育目的的工具”。由此可以看出,他把能获得康健的身体作为体育之本。毛泽东1952年发表著名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他指出“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我国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特别关怀青年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并指出我国体育运动的根本任务是增强人民体质、为劳动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宪法特别强调了增强人民体质这一体育本质属性。大量的事实证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孩子无论是在身高上还是身体的协调性以及免疫力上比不锻炼的孩子都发育的更好、更健康。

2 学校体育对学生具有影响深远的“育智”作用

体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它以身体与智力活动为基本手段,根据人体生长发育、技能形成和机能提高等规律,达到促进全面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与全面教育水平,增强体质与提高运动能力,改善生活方式与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现代医学早已经证实体育对人体大脑的作用与影响,对人的智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在体育实践中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用智慧技巧而获得的某些成功,就是对学生智力的开发。

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影响表现在对身体各种活动的敏锐观察能力、迅速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创造性活动能力和接受信息能力,对运行原理的理解能力,对不同动作结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能力等。这不仅启发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而且还提高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大脑的均衡性、灵活性和记忆力。因为体育锻炼能促进神经系统兴奋过程的增强,抑制过程加深,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灵活性,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使学生反应迅速、注意力集中、感知敏锐准确、思维敏捷灵活、判断力强等。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锻炼的“育智”作用比“育体”作用更大。因此,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在育体的层面上,而且有很大的育智因素。

3 学校体育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育神”作用

历史上的体育及其概念的内涵从来都不只是增强体质,而是着眼于身心两个方面的教育训练或陶冶。体育从来都是要适应国家、民族的需要,亦即社会的需要。体育运动作为教育与文化的一个基本方面,必须培养每个人作为与社会完全结合的成员所应具备的能力、意志力和自律能力……就个人来说,体育运动有助于维持和增进健康,提供一种有益的消遣,使人能克服现代生活的弊病。就社会来说,体育运动能丰富社会交往和培养公正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但对运动本身是必要的,而且对社会生活也是必要的。

这就说明身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坚持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减缓情绪紧张,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的良好的工作、学习状态。研究表明,有氧运动能促使脑垂体腺分泌释放出一种强大的吗啡类激素——内啡肽,内啡肽能缓解精神疾患的某些症状,是最好的生理镇静剂。为此,许多坚持身体锻炼者能经常保持饱满状态和生活信心,这些都与内啡肽效应有关。这种效应还能影响到性格,能使人们对精神紧张和来自各方面有害刺激的忍受力加强,从而培养人顽强拼搏、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勇于进取、敢于胜利等一系列健康人格的各种要素,学会在困境中奋斗,在绝境中拼搏,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学会团结合作等。因此,学校体育对学生的“育神”作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最高层次,是追求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然归宿。

4 学校体育对学生的情商具有润物无声的孵化作用

学校体育从一开始就充当着对学生“情商”教育的角色。在体育课堂上和活动中,既有教师的传授,又有学生的体验,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体育活动给身体各部位带来的快感。因而,在一定条件下挖掘并表现了自己的个性,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使其在心理上获得极大的满足。这表明学校体育能培养学生所需的个人效能感,使之对人和社会的能力充满信心。

学生在令人愉快,充满公共精神的体育情境下从事运动,通过亲身体验而产生的公正精神和情感内化,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自我评价,以及对他人的评价能尊重客观事实,奉行公正原则。因此,学校体育培养了学生的公正精神并使其妥善管理自身的情感。

体育运动是在公正精神下竞争的,每个人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参加角逐,在认识他人的情绪上自然会表现为尊重并愿意考虑各方面不同意见、看法,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争创理想成绩,并能在困境中不怕困难,敢于拼搏向上。因而,学校体育会培养学生用公正、平等、自由、富于创造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去迎接社会生活的改革变迁。

学校体育还能通过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在体育活动中的竞赛、游戏和课堂中的保护与帮助中,表现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依赖性、信任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

学校体育是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中起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因而,从事教育、管理教育和关心教育的人都不能忽视学校体育。这样才能实现体育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进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劳动者的根本目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方万邦.体育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3.115.

[2]熊斗寅.什么是体育[J].体育文史,1996.

[3]周西宽.体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

[4]杨文轩.体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邓丽丽]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