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医学护理 » 护理 » 正文

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

林宇芬 卓缘圆 李素华

作者单位:518033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

林宇芬:女,本科,主管护师

摘要目的:探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7月~2013年6月我院100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艾灸治疗,在经前1周开始治疗,连续治疗10 d为1个疗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寒凝血瘀型;艾灸;穴位埋线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80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感,或伴有腰酸、乏力、恶心、呕吐,重者可出现剧痛晕厥。原发性痛经常采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及避孕药治疗,起效虽快,但易产生不良反应,且疗效难以持久。穴位埋线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能产生即时止痛效应,且止痛作用持久,同时还可行气通络,调节脏腑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1-2]。我们对50例患者应用该方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7月~2013年6月我院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5~29岁,平均年龄(20.62±3.01)岁。病程0.5~14年,平均(4.37±2.25)年。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1]及中医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2]。(2)未用镇痛药或其他止痛疗法。(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首先选取双侧关元、三阴交、地机、合谷、太冲穴针刺,施以提、插、捻、转后,留针候气。在月经前7 d开始针刺直到月经期,每次留针1 h。然后在上述穴位距离皮肤3 cm左右给予温和灸15 min,使患者有温热而无灼痛感 。患者均在经前1周开始治疗,10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2.2观察组护理人员点燃艾条,以穴位埋线为主,配合艾灸。埋线取双侧关元、三阴交、地机、合谷、太冲。艾灸取神阙、气海、关元。患者取仰卧位,选取一次性无菌埋线包(9 F针头和2号线),穴位消毒后将埋线针迅速刺入,待每个穴位出现针感将线埋入。随即用艾条灸以上穴位,直到皮肤出现红晕为止。在月经前5 d埋线,1个月经周期埋线1次,1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参照文献[3]相关标准制定。显效:腹痛明显减轻;有效:腹痛减轻;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或加重者。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等级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表1)

3讨论

痛经大多为寒凝及气滞血瘀致胞络不通,“不通则痛”,病位在胞宫,与冲任及肝脾肾关系密切[3]。祖国医学中原发性痛经属于“经行腹痛”范畴,其病因复杂。中医学认为痛经病位在子宫、冲任,变化在气血,故治疗以调理子宫、冲任气血为主。经期或经期前后,血海由满盈而泻溢,气血变化急骤,此时若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可致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胞宫经血流通受碍,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

古人云:“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护理人员对患者要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转移注意力,从而减轻其不良情绪。指导患者戒生冷油腻辛辣食物。艾灸时尽量减少身体的暴露,以保护患者的隐私及预防受凉。艾灸过程中加强巡视,预防烫伤发生。选用高科技纳米线,埋入穴位后在体内软化、分解、液化、吸收后转化为氨基酸,对穴位产生的生物化学刺激时间长,同时配合艾灸,可显著提高活血化瘀散寒之功效[4]。”艾叶性辛温,善通十二经脉,具有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之功,为妇科要药。艾灸施于穴位,其燃烧时所产生的近红外辐射有较高的穿透能力[5]。本疗法选用温和灸关元、气海、三阴交穴,《采艾编》记载:“关元,小肠募,三阴任脉之会。言元气之关会也,为女子蓄血之处。”气海穴为生气之海,既可行气活血,又可补益气血,根据患者的机能状态达到双向良性调节的补虚泻实作用。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调理脾、肝、肾,行气活血,为妇科理血调经要穴,妇科病一般均选用此穴。三穴配合,共同激发经气,温煦胞官,调整胞宫的阴阳气血,使寒得温则化,瘀得温则通,气血调和,月经畅通,而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47.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127.

[3]陆毅.针灸配合中医护理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9):63-64.

[4]张煜,陈慧.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痛经改善及心理状况影响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3,19(11):128-129.

[5]颜慧.滞针与艾灸在原发性痛经护理治疗中的体会[J].光明中医,2014,29(10):2193.

(收稿日期:2014-11-24)

(本文编辑 崔兰英)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