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教育信息化课程改革之微课程

季 茹

【摘 要】微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它不仅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呈现多元化,还对推动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微课程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应用及其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微课程的现状及发展进行了浅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4-0079-03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教学方式多样化和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成了我们教育者的选择。微课程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符合现代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它不仅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呈现多元化,还对推动教师的教学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由文字、音乐、画面三部分组成,学生可以在优美的音乐中听解说,阅读文字,欣赏画面,从而进行思考。一节微课长度在5分钟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正所谓“5分钟完成一次学习,300秒经历一次思考”,微课程可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们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

同时,微课程利用了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使用方便。学生除了可以在学校课堂上观看,还可以在课前、课后,用网络平台、手机终端等方式进行学习。

微课程内容浓缩,主题突出,有思想深度,发人深思,所以就要求制作者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积累,并且具有思考归纳、审美的能力。微课程基于PPT(幻灯片)技术,后期转为视频文件,人人可做,但要求制作者有一定的多媒体知识基础。微课程每一节内容相对独立,既可独立使用,也可成系统综合使用。

微课程在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一,开发微课程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学习兴趣

首先,微课程短小精悍,重点突出,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的特点是学习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而时间较短的“微课”视频恰恰符合了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抓住学习的主干和核心内容。

其次,微课程可以做到视听结合,生动真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以课堂教学视频为核心,营造了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真实情境化的“微教学资源环境”。它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通过优美的音乐、生动形象的画面,对学生多器官的刺激,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落实重点。同时,还适用于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考质疑的习惯。

再次,微课程使用方便,拓宽了课堂半径,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微课”的资源容量也较小,其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可以流畅地在线观看,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各种多媒体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上,实现学生的移动远程听课和反复学习,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第二,通过开发微课程,可以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能力

作为教师,保持教学水平及与时俱进地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参与微课程的开发对教师自我提升起着推动作用。教师制作“微课”的过程就是教师对教学核心内容的正确把握,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思考和突破的过程,既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磨练过程,也是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水平、信息技术水平和审美能力的过程。它充分展示了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的课程整合能力、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个性化的教学风采。

微课程是一种载体,记录了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方法,许多开发好的微课程可以直接供一线教师学习,为教师的专业学习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同时,参与微课程的开发工作还可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微课程是一种研究方式,它可以引导普通老师开展适合自己的研究,转变教育教学科研的模式与观念,使教师的课例观摩、评课、反思和问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微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从“使用类型”层面划分,微课程可以分为:教学使用(课前预习、课堂使用、课后复习)和教育使用(主题班会、德育故事、家长会、学生活动等)两方面。

从课堂教学实践层面看,微课程又显示出以下几方面“功效”。

(1)用于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效率,让课堂增辉添彩。如在中职物理课中,讲解天平的认识和使用中,采用“微课”引领学生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用于复习梳理,提升认识。如在中职物理课中利用微课对牛顿运动三定律、人造地球卫星运动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引领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提升了认知水平,并且学生可以利用中午、课后等时间反复观看。

(3)用于课前预习自学,课堂质疑,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当然,若要达到以上的教学效果,势必会增加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既要求学生能做到课前自学、思考,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分层指导和灵活应变的能力,这对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这样的微课实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课堂教学将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微课程的开发和应用的前景和设想

在网络时代,我们相信微课程作为一种大胆而积极的尝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以及在线教学中作为课程教学的组件和资源来使用。对于中职学校,要将微课程研究落到实处,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建立机制,形成微课程研究的教学氛围,建立“微课”资源库。

要形成校本微课程研究的浓郁氛围,必须解决好以下问题:改变教师的角色意识,树立教师(研究者)、教研组(研究组)的观念,教育科研并不是少数教育专家的专利,而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探讨校本教研的具体开展方式,开辟多样化的研究途径;逐步建立校本微课程研究的保障机制,从制度、时间、条件、指导督促、交流合作等方面为校本微课程研究创造宽松的环境。

要形成校本微课程研究的浓郁氛围,必须要坚持这样的策略:第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从理论上弄清微课程研究的定位、实施的前提、问题的确定、方案的制订、方法的综合运用等具体问题,认识到校本微课程研究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第二,体验培训,建立队伍。每一学科都要开展有关微课程研究的培训和研讨活动,逐步发现和培养一批骨干教师,建立微课程研究的基本力量。第三,典型示范,整体推动。选择基础好、教研气氛浓、教师素质好的学科作为工作重点,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和学科教师共同探讨本学科微课程研究具体开展的方式、途径,建立本学科微课程研究的工作机制。在学科试点基础上,总结经验、交流体会、表彰先进、推动工作。

其次,同伴互助,多种渠道、多种方法积累经验,提高微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微课程研究要求教研组内的教师各展其长,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只有定期就教育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开展集体会诊活动,找出解决办法,才有可能形成高质量的微课程。对于典型的课题,可采用个人构思→集中交流→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方案的方式,由专业人员制作成PPT,再转换成微课程,在教学中实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再次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课堂实况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然后拿到备课组或教研组播放,解剖“麻雀”,先由上课教师介绍设计思路,然后针对上课教师的理论设计和实际上课过程中的学生反应进行比较。一方面可以发现其闪光之处,作为今后教学的范例;另一方面可以找出其中不足,进行改进。还可以把有代表性的课例或教学设计做成微课程放到网站上展示,供大家自由讨论。

再次,反思实践,开展微课程实施的课题研究,引领促进微课程教学发展。

最有价值的课题是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生命力在于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所有教师应该做到“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课题研究,集体攻克难关”。教研组要组织个案研究,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同时将反思贯穿于微课程研究的整个过程—— 既有设计过程中的行动前反思,又有实践过程中的行动中反思,还要有实践后的行动后反思。反思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策略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等。通过反思与实践,更好地提高教学多样化水平和学生的自觉学习的能力。

综上,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学生对于主动学习的渴望,教育工作者对主动的学习环境的追求,必将推动着教育教学方式的不断变革,越来越多的在线课程以及在线学习交流反馈,将成为我们常态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微课程也必将具有十分广阔的教育应用前景。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