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体育教研活动应克服“六性”

一、教研活动应克服未计划性

教研活动无论是省、市级,还是县、校级,在活动之前都应当有一套详细、具体、可操作的活动计划方案。这在省、市、县级的教研活动中并没有发现未经计划的教研活动,但计划的严密、细致程度却呈现出逐级递减的趋势;未经计划的教研活动在校级当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具体表现为:教研活动主题确定随意、随机;教研活动操作环节条块分割,形成不了环环相扣的逻辑程序等。如:几个参与活动人员在活动前一天草草拟定主题,未经过深思熟虑;观课时,听课老师较随意地打断上课老师进行评议,到评课环节时,又让上课老师重新复述刚才上课内容。无论何种级别的教研活动,应当只存在规模上的区别,在计划制定的重视程度上,要保持一致性。对于较低级别的教研活动,草草计划或不计划的心态是要不得的,这会使得教研活动低效、混乱、无序。

二、教研活动应克服未预习性

我们都知道,教师上课前需要备课,学生上课前需要预习。同理,教研活动参与人员也应当在活动之前就对其进行预习准备,这样才可以更好、更充分地参与教研活动,而预习内容主要为本次活动的资料文本。通过从各种教研活动的观察中不难发现,我们的资料都是在当天的现场进行发放的,参加的老师根本没有时间对材料进行细致阅读、认真思考就直接进行教研活动了,从而使得活动的实际效果打了折扣。例如:一个市级的教研活动在某中学举行,可在前两天让每个学校出个代表领取资料,然后再发放给参加的老师,让老师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来参与教研活动。

三、教研活动应克服情绪性

教研活动贵在一个“研”字,因此在活动当中会存在着许许多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其中的内容存在着合理与不合理之分,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的区别。激烈的研讨固然值得提倡,但老师应就研讨的内容就事论事、对交流时的情绪进行理性把控。在一些教研活动当中,我们有的老师因为观点不同而导致了矛盾的层层升级,使得话题内容转移至人身攻击;有的老师在观摩示范老师上课时,直接进入课堂打断上课老师上课,对上课的合理性进行质疑,这也是对上课老师及在场其他观摩老师的不尊重。我们不应当忽视其中的每一个小插曲,他们会破坏整个活动的氛围,决定着活动所应取得的实效。认真关注每一颗马蹄钉,因为他们往往决定了一场战争的成败。每一个参与活动者都应按计划进行教研活动,不做活动的破坏者;每一个参与活动者都应围绕当次主题进行交流,语气需平和,观点要包容,不轻易否定别人的想法。同时,合理控制情绪也能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素养。

四、教研活动应克服权威性

教研活动需有活动的主持者、策划者,而主持者或策划者往往是由具有较深资历和较高威信的人来担任,话语权较重。他们的很多观点、经验需要我们去学习,但人非十全,他们说的话,也会有不够全面的地方、不够合理的观点。参与活动的不少老师都会有怕得罪人的心理,有许多很好的想法但不敢提,其实大可不必。只要提的合理,提的时机适宜,针对问题而谈,权威者不是独裁者,他们会很坦然地接受合理的观点;有时如果提的见解独到、深入细致,往往还会得到他们的欣赏与褒奖。

五、教研活动应克服从众性

从众在心理学上出现的频率较高,在生活当中,从众的局面也是屡见不鲜。在教研活动中,从众性的心理要及时克服,才可获得较快进步。在教研活动当中,提倡自己是什么想法就是什么想法、自己是怎么思考的就怎么说出来,不要因为大多数人支持某种观点而盲目跟从大多数来讨巧。大多数人的看法并不一定就是合理、正确无误的,我们都知道一句至理名言:“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教研活动需要有自己的观点独立思考,并能主动吸纳别人合理的观点与看法,别人说的有理、有气、有节,那我们主动去调整自己的不合理想法;别人说的无理、无章法,那我们就可以选择不接受,坚持自己的想法。切莫按人数多少来决定自己的观点、想法。

六、教研活动应克服脱轨性

教研活动有明确的主题,整个活动要围绕着主题展开,无关的内容应当尽可能少些,不要让它们占用了活动人员学习、交流的宝贵时间。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常常出现主题脱轨的现象,让参与活动的老师产生了很多厌烦的情绪。例如:某些主办学校或单位会利用承办机会对该学校或单位进行“大规模宣传”;少数领导的讲话不是开场白太长就是点评偏离到主题以外;分组讨论时,研讨人员不谈主题聊家常。上述这些都具有脱轨性,在日常教研活动时,应当多注意并加以克服,毕竟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平台,应当充分利用好它。

参考文献:

[1] 蔡全坤,王立群.教研活动应具备“九性” [J].体育教学,2013(4).

[2] 王秀霞,李丰祥,尚瑞花.体育专业与普通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91.

(浙江省温州市第十二中学 325000)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