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应加强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层次设计

季红梅 陈明海

武术是我国固有的一项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武术也是新课程标准运动技能目标中中小学必须重视的传统体育项目,但如何进行教学值得研讨。就目前来说我们的体育课教学中绝大部分其实就是操式化的武术教学,原因一方面是武术教材本身的枯燥和缺少趣味性,另一方面我们的很多体育教师由于不是武术专业出身,本身对武术教材的理解就处在动作路线、方向及造型上(还没有达到功架的程度),自己演练时的动作都不是很到位,很多时候也很难表现出武术的劲力和精、气、神,而对武术动作的一些内在的技击和养生方面的含义知之甚少或根本不懂。如太极拳的云手,这一动作不但在攻防有格挡对方的进攻和引化后反击的作用,还是治疗肝胆疾病的体疗手段等。这样的教学与学生想像中的武术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使原本对武术感兴趣的学生通过学习而失去了兴趣。

那么,如何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笔者认为重点是应加强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层次设计,笔者非常赞同贾齐教授“应该将武术作为对抗(或攻防)的运动文化进行教学,而不是作为纯粹的个人动作教学”的观点,练武德为先,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武德、武道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

笔者认为小学武术教学内容应在传统的强化基本功的基础上,考虑进行游戏化,在游戏中穿插攻防的意识与反应判断能力等等的训练,并进行一些简单的有表现力的组合动作的教学。如在学习手型、手法,步型、步法阶段可用传统的游戏“石头、剪刀、布”进行变形,可以把并步设为石头,弓步设为剪刀,马步设为布让学生练习,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增加手型变化如并步抱拳,弓步撑掌或冲拳,马步前冲拳或架冲拳动作再进行练习,甚至可以让学生把一些套路中的单个动作如提膝亮掌作为失败者的表演等等,同伴间对游戏的内容的规则可以自行规定设计然后进行练习;在强调安全的基础上,在小学阶段也可以进行单个动作的进攻与防守的教学,如格挡冲拳的对练,弓步架冲拳的对练等发展学生的反应与判断能力,用拳击或脚踢垫子、沙袋或不倒翁形式感知用力等,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在增加学生单个动作的练习数量的同时强化动作的质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笔者认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应该对教材进行改造,使教材趣味化。

初中阶段的内容应进一步加强基本功的练习,如在准备部分可多安排如正踢腿,里合腿,外摆腿,弹踢冲拳,蹬踢推掌等等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教学中应该强调组合的教学,在组合设计与编排上要考虑动作的技击性,可以是一攻一防的几个动作的串联,也可是A组合为几个连续攻击动作的串联,B组合是几个连续防守动作的串联,教学中一学生用A,另一学生用B,形成一个一攻一防的组合练习。目的是在加强学生基本功和基本动作规范的同时增加对武理、武德的理解,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演练的武术动作体现出应有的劲力与精、气、神,并在有范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演练的风格和对组合的理解,去把组合再串联成简单的套路,增强套路练习的表现力,串联的形式可以是ABCD,也可以是BADC。

高中阶段教学内容应该是以传授传统套路和相关健身、养身知识为主,辅以擒拿与反擒拿技巧的教学,同时让学生运用套路中的动作进行搏击的练习。如高中三年的选修可以把一套初级长拳第三路作为一个模块,二十四式太极拳作为一个模块,再加一个传统的套路(南拳、查拳、陈式太极,形意或八卦掌)作为一个模块,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进行设置模块内容,因为三个模块没有必然的联系,不会影响第一次未选学武术模块而后又选的学生的学习,唯一在对动作的攻防性对抗练习中,在攻防运用的熟练程度上可能有差别和层次,教师教学时可以以优带差,加强武德与安全的教育,使所有学生能学有所获。

我国的拳种流派众多,其套路各具特色,动作的攻防也各有技巧,但都强调了其技击性,虽然在基本功练习的方法和要求上可能有不同,但在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上却是共通的,因此在中小学武术的教学中,我们要从强身健体、提高技术技能和体能水平、加强对学生武术意识培养的角度努力探索各种有效的方法、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武术文化的目的。

(江苏省如东实验初中226400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泊里镇中心中学266409)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下载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