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守祥/ 湖北省应城市畜牧兽医局 徐胜高/ 湖北省应城市畜牧兽医局
近年来,应城市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促进了传统畜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养殖生产方向发展,畜牧业生产已成为全市农业中的支柱产业,但也面临着环境压力增大的问题,特别是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治理畜牧业污染已刻不容缓。近期市畜牧兽医局组织科技生产、技术推广、动物卫生监督等部门技术人员参加的调研专班,对全市畜禽养殖污染现状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
一、基本情况
1. 各类畜禽生产指标。2014年, 全市实现生猪存栏47.98 万头,出栏50.5 万头,同比分别增长0.3%、4.9% ;家禽存笼2 850.12 万只,出栏2 134.92 万只,同比分别增长4.4%、7.8%, 专用型蛋鸡存笼达1 183.4 万只。牛、羊分别出栏1.15 万头和1.62 万只,同比分别增长26.63%、45.74% ;肉、蛋产量分别为8.14 万吨和12.11 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98%、6.72% ;全市现有各类畜禽规模养殖场(户)2374 个,其中年出栏500 头以上的养猪场(户)143 个、万头以上养猪场9 个;年存笼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场(户)96 个,其中10 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场(小区)14 个,20万只以上蛋鸡养殖场(小区)3 个。
2. 规模养殖与粪污产生产量。规模化畜禽养殖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现。养殖污染主要是由于畜禽的粪尿及冲洗场舍和用具的污水等没有有效治理造成。按每头( 只) 猪、牛、羊、家禽的日排粪便量分别为7.30 kg、42.88 kg、5.95 kg、0.15 kg 计算,全市畜禽粪便年排放量达331.8 万吨,再加上冲洗圈舍的污水等,污染物总量将更加巨大。如果没有科学合理地处理和利用,以畜禽粪尿为重点的养殖废弃物将对大气、水、土壤和生物将造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二、治理措施
1. 开展法制宣传,营造治理氛围。近年来,应城市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环保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了畜禽养殖业主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加了业主的社会责任感,营造了良好的污染治理氛围,让广大养殖业主从被动参与环保变为主动参与环保。一是市人大多次开展了环保世纪行专题宣传和水污染防治执法监督检查, 组织30 余名人大代表到部分大中型养殖场现场参观调研,就相关环保法律条款的落实与存在的问题等现场答疑;二是市政协开展加强大富水水质保护议事监督活动,组织近50 名政协委员深入畜禽养殖现场就养殖污染进行专题调研;三是市环保局、畜牧兽医局联合开展了畜禽养殖污染减排治理等工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严格执法监管,落实减排责任。近年来,应城市本着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根本原则,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养殖场的规模和位置,严格环境保护审批制度,确保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成立环委会,统筹布置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2013 年,市政府成立了环境治理工作委员会,并与各乡镇政府签订了环境治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乡镇政府为污染治理的主体,每年限定完成一定数量的畜禽养殖场污染减排工作任务;二是加强环境监测,及时掌握排污情况。市环境监测站不定期对各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排污口取样监测,及时掌握各养殖场的污染排放情况,并向市环委会提供详情,以便制定下一阶段的治理计划;三是开展污染调查,摸清污染源底数。今年3 月,根据省环保厅、省农业厅统一安排,应城市组织调查专班,对全市169家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的排污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全面掌握了全市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四是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针对应城的母亲河大富水上游污染严重,危害城区人民饮水安全问题,市政府成立大富水上游调边环境治理专班,并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列支200多万元,对周边13 家养猪场进行了搬迁与整治。
3. 改进饲养工艺,减少污染来源。养殖场饲养工艺与粪污处理设施建设与先进程度,直接影响该场污染排放量。为此,应城市通过开展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积极改变落后的饲养工艺,大力开展设施建设,减少了污染来源。一是通过实施生猪标准化改扩建项目,为全市47 家养猪场建设了三级沉淀池,配备了干湿分离设备,改建了雨污分流系统,改传统的水冲粪模式为干清粪模式等;二是通过“153”标准化模式鸡舍新(改)建补贴,对杨河川江养鸡场等147 家万只鸡场建设防雨、防渗、防漏的大型发酵储粪池;三是推广发酵床养殖工艺,实现零排放。应城市多羔育种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动科院研究开发的肉羊发酵床工艺,效果显著,目前,已在全市牛、羊养殖场大力推广;四是整合国家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补助资金,在全市规模养猪场大力开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据统计,全市已建成全封闭式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池213 口,容积达2.5 万余立方米,已建成病死畜禽焚烧炉21 座。通过这些设施的改造与配置,大大减少了养殖场污染物排放量。
4. 推行生态养殖,实现良性循环。通过大力推广立体生态种养殖模式,达到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有效促进农业循环发展,农民节本增收。目前,应城市已成功推广了多种生态种养殖模式。一是“猪—肥—沼—鱼”模式。该模式将规模养猪场的主要粪便用于生产有机肥料,部分粪尿进行沼气发酵,生产的沼气供应给本场生产供热及周边农户生活用气,产生的沼渣、沼液用于喂鱼,从而有效解决了猪粪污染问题,又增加了商品有机肥和渔场收益,节省了养猪生产成本。全市已建成100 立方米以上的沼气池40 个(其中:500 立方米以上沼气池8 个)。华兴畜禽养殖有限公司是应城市一家标准化万头生猪养殖企业,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年出栏生猪6万头,年产生粪污约7 万吨。为实现粪污有效治理,猪场建成1 个年处理粪污10 万吨的有机肥场和1 个830 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并配套1个630 亩水面的灌溉用水水库养鱼。此外,田店镇张董村养猪场、郎君镇邱徐村养猪场等27 家大中型养猪场也利用了此种模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是“猪—菜(果、茶等)”模式。该模式将规模养猪场的粪尿用作蔬菜基地、果园、茶园等的有机肥料,达到了粪污无害化处理、种养有机结合,循环利用的目的。应城市兴力畜牧有限公司配套建设的千亩蔬菜基地、华兴畜禽养殖有限公司配套的300 亩蔬菜基地、祝墩村双平养猪专业合作社千头猪场配套的千亩林果基地,三合镇永盛畜牧公司与聂山茶场共建的有机茶园等,杨岭祺盛合作社与有名店林场共建的千亩茶园等均是成功的典范。三是“林地果园养鸡”模式。生态养鸡通常被认为是通过散养方式进行走地饲养的地方鸡或地方杂交鸡,又称为“散养鸡”、“农家鸡”或“土鸡”。走地鸡因其蛋产品和肉产品的优良品质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市华兴畜禽养殖有限公司在市团山林场租用林地900 亩,投资1 000 万元建设大型林地生态养鸡场。市龙池农业生态土鸡养殖场在杨岭镇租赁荒山荒坡千余亩,建设的3 万只生态土鸡场等,效益都十分显著,成为这一模式的成功典范。
5. 发展肥料生产,提高综合效益。畜禽粪便的最终有效处理途径,应是制作有机肥,为农业生产服务,达到变废为宝,既能解决养殖业污染问题,又能为增加农业生产效益,还能增加养殖场收入,是一举多得的大好途径。目前,应城市已有多家养殖场建设了生物有机肥厂,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一是市华兴公司与日本常磐株式会社合资建设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将猪粪便制作成生物固态及液态有机肥,该肥料远销海南、云南等地,深受烟农和茶农好评。二是市忠发生态养殖公司建设的万吨有机肥厂以及杨岭合丰万吨生物有机肥厂,将鸡粪制作成生物有机肥,用于有机蔬菜生产,产出的蔬菜品质十分鲜美,深受菜农喜欢。据统计,3 家养殖场建设的生物有机肥厂,年处理畜禽粪便达20 万吨,年产生物有机肥5万吨,年创产值7 500 万元,创利润1 400 万元,为养殖场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6. 实施深度处理,控制污水排放。养殖场的污染排放源主要来自畜禽粪尿及冲栏产生的污水。据统计,一个万头猪场日污水产生量可达80 吨以上。治理养殖场的污染排放,关键是要治理好污水。目前,各级都在大力推广畜禽养殖场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即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方式,对污水实施降解与发酵,最终降低COD、氨氮等指标,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应城华兴公司、永盛公司、邱徐公司3 家养猪场已建设了日处理40 ~ 200 吨的化学、物理模式污水深度处理系统,据市环境监测站检测结果显示,COD、氨氮等指标等主要指标均明显低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此外,2014 年11 月,市九盛公司、宏发合作社等6 家养猪场与武汉牧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签约,建设日处理60 ~ 100 吨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该模式采用“生物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利用物理降解与微生物发酵等形式,使污水中的COD、氨氮等指标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处理后的COD、BOD、氨氮等指标将分别低于400 mg/L、150 mg/L、80 mg/L,该工程现已全部开工,预计年内可全部建成运营。
三、存在的问题
1. 养殖废水处理不彻底,日排放量大。近年来,应城畜禽规模养殖率逐年升高,养殖规模也逐年扩大,一些大中型规模养殖场日排放量大,而现有的沼气处理、三级沉淀等简单治污措施,根本满足不了养殖场治污需求,导致大量粪污处理不彻底,直接排放沟渠、河流等,对生态造成严重污染。
2. 粪污处理技术不成熟,运行成本高。目前,应城畜禽规模养殖业采用的粪污处理模式主要有传统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制作生物有机肥、大型沼气利用等。但由于这些工艺的技术尚不成熟,导致一些处理设施建成后成效低,运行成本高,二次污染严重等。比如市华兴畜禽公司、永盛畜牧公司等投资100多万元兴建的污水深度处理系统,运行成本达每吨水4 元以上,养殖场终因成本过高,效果不理想而关闭。又如市长兴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兴建的2万吨生物有机肥及配套建设的千亩有机蔬菜基地,因为有机肥制作成本高,约为1 200 元/ 吨,且猪粪制作的有机肥效果不理想,最终处理停产状态。郎君邱徐养猪场、三合学强养殖公司等多家养猪场建成的500 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沼气池,都面临沼液产生量大,难以处理导致二次污染的现象。
3. 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社会责任差。近年来,各级政府在鼓励畜禽规模养殖发展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也投入了大量的财政扶持资金,促进了畜禽规模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然而,规模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重视和保护,不少养殖业主仍片面地认为环境保护是政府的事情,加之环保投入成本高,导致重效益,轻环保,即使有限的环保投入也是迫于无奈,认为只有暂时不影响自身的经济利益,环境保护搞得好不好无所谓,一些养殖场甚至对建设环保设施产生抵触情绪,有政府投资就上环保设施,没有政府补助就不上或是敷衍了事。
四、对策与建议
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畜禽养殖环保意识。利用电台、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大对养殖污染的危害以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等的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对环境保护知识进行宣传教育,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推广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促进畜禽饲养污染防治工作的高效开展,使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各种技术培训,实现饲养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向资源循环型社会发展,形成与农村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畜牧产业。
2. 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执行行业准入制度。畜禽养殖场粪便治理需要多部门配合,在畜禽养殖场建设用地、选址、环保设施建设等方面,严格审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畜禽规模化养殖用地要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并到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或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建设前应由有资质的环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并获得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建设时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并在建好后确保畜禽粪便、废水、废气及其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等环保设施正常运转、各项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并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同时,畜禽养殖场应当符合《动物防疫法》规定的条件,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因此,各级各职能部门应依法把好准入关,新建畜禽养殖场必须避开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教区、城镇居民区,使养殖区的环境标准符合环境保护和动物防疫的要求。
3. 加强技术研究,提高粪污处理技术水平。尽管应城市部分畜禽养殖场建设了粪便处理设施,但处理效果仍不太理想,已建成的大中型沼气池,根本满足不了养殖场排放需求,且沼渣、沼液带来的二次污染也很严重;已建成的污水深度处理设施,也因为运行成本高、效果差,而闲置;已建成的三级沉淀池,也只能简单地进行沉淀排放,污染现象仍很突出。因此,研究出价格合理、运行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的畜禽粪污处理技术,是当前各级畜牧、环保科技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加强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研究,提高处理水平,已迫在眉睫。
4. 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工程是能源与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该类工程的社会、环境效益较其经济效益更为明显,对于进行畜禽粪便治理的养殖企业和个人,国家应在农信贷款、养殖用地、治理技术、工程资金、贷款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同时,在对养殖业补助方面政府应重点考虑已建污水治理工程的畜禽养殖场,既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又要尽量使畜禽粪便处理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