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波/ 吉林省公主岭市畜牧兽医局 蒋国文/ 吉林省公主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流行病学
1. 传染源:病猪、流产的胎儿和死胎、隐性感染猪以及带毒鼠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随病猪的分泌物(鼻汁、唾液、尿液和乳汁等)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垫料及猪栏等周围环境。发生病毒潜伏感染的动物可终身带毒,排毒与否与应激、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病毒也可以存活于胴体中,可通过肉品传播。鼠类带毒是猪场中最为常见和最难清除的传染源。
2. 传播途径:健康猪与病猪或带毒猪之间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通过吸入带毒的飞沫或污染的饲料而感染。公猪精液可传播病毒。母猪乳汁可带毒,仔猪可因吃乳而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病毒常可侵入子宫通过胎盘感染胎儿,造成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等。
3. 易感动物:各种日龄的猪均可感染。哺乳仔猪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增长,虽然可以出现腹泻或呼吸道症状,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如无继发其他病原感染,死亡率很低。
(二)临床症状
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猪有不同的表现:
(1)新生仔猪:表现为体温升高,达40℃以上,精神萎顿、咳嗽、采食停止、呕吐、呼吸困难,继而出现神经症状,转圈运动,死亡前四肢呈划水状运动或倒地抽搐,衰竭而死亡。15 日龄前的小猪死亡率可高达100%。
(2)3 ~ 4 周龄猪:主要症状同新生仔猪,病程略长,多便秘,有时出现顽固性腹泻。病死率可达40% ~ 60%,部分耐过猪常有后遗症,如偏瘫和发育受阻等。
(3)2 月龄以上猪:症状轻微或隐性感染,表现为一过性发热,咳嗽,便秘,有的猪呕吐,多在3 ~ 4 d 恢复。多数猪出现呼吸道症状,饲料报酬降低,常误认为是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巴氏杆菌感染,少部分病猪则表现为神经症状,震颤、共济失调,倒地后四肢痉挛,间歇发作。
(4)妊娠母猪:常发生咳嗽、发热、精神不振,继而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以死胎为主。后备母猪和空怀母猪表现为不发情,即使配种,返情率较高;公猪有些表现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价值。
(三)病理变化
常见眼观病变肾脏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脑膜明显充血,颅腔出血和水肿,脑脊液明显增多;扁桃体、肝脏、脾脏均有散在灰白色坏死点;肺水肿、小叶性坏死、出血和肺炎;胃黏膜有卡他性炎症、胃底黏膜出血。流产母猪有子宫内膜炎、子宫壁增厚和水肿;流产胎儿的脑部及臀部皮肤有出血点,肾脏和心肌有出血点。
(四)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诊断为本病。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采取病患部水肿液、脊髓、脑组织、扁桃体,接种家兔出现奇痒症状后死亡。也可以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PCR、ge-ELISA 等检查法确诊。
(五)预防
(1)制定并严格执行好生物安全措施,搞好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工作,坚持自繁自养原则,必须引种时,做好隔离检疫工作,避免发生本病。无本病猪场禁用疫苗。
(2)鼠类可携带病毒,消灭鼠类对预防本病有重要意义。猪为带毒者,牛与猪要严格分开饲养。
(3)免疫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本病的主要措施。PR 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能有效减缓猪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减少排毒,大大降低疾病的发生,减少经济损失,但靠疫苗接种不能消灭本病,因为发生病毒潜伏感染的动物终身带毒。
(4)用实验室检查法,把检出阳性猪进行隔离、淘汰,最终建立无病新猪群。
(5)各猪场免疫程序不尽相同。下面介绍的免疫程序仅供参考:基础公母猪4 次/ 年免疫,2 ml/ 头;后备公母猪配种前间隔四周进行2次接种,2 ml/ 头;新生仔猪1 日龄滴鼻,1 ml/ 鼻孔。疫苗可用勃林格进口弱毒苗。
(6)如哺乳仔猪正发病可用该疫苗紧急免疫接种,2 ml/ 头,能迅速控制病情,减少发病率、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