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慧
(江苏省丹阳市后巷实验学校,212300)
前些日子,观摩两位教师同课异构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整数》一课,请看教学片段——
【教师A】
师夏天,我们最喜欢吃的水果是——
生西瓜。
(教师出示例1的场景图,如图1。)
师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怎样列式?
生0.8×3。
师0.8×3等于多少呢?
生2.4元。
师你是怎么知道是2.4元的呢?在你的自备本上算一算。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生0.8+0.8+0.8=2.4(元)。
生0.8元是8角,8×3=24(角),24角=2.4元。
生我是这样算的。
(该生展示竖式,如图2。)
师大家看第三位同学的,他是列竖式计算的,对吗?
生对。
师
3为什么和8对齐?
生我们先可以不看0,三八二十四,然后点上小数点。
师是的,我们在计算小数乘法时,可以不看0,先算3×8,然后看因数中是
一位小数的就在积中点上一位小数。
……
【教师B】
(教师出示例1的场景图,如图1。)
师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怎样列式?
生0.8×3。
师你来猜一猜,0.8×3等于多少呢?
生(齐)2.4元。
师那你能用学过的方法来验证一下0.8×3=2.4(元)吗?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生0.8+0.8+0.8=2.4(元)。
生0.8元是8角,8×3=24(角),24角=2.4元。
生0.8是8个0.1,0.8×3就可以看成8个0.1乘3,就等于24个0.1,也
就是2.4。
师同学们真的很了不起,通过证明知道了0.8×3=2.4(元)。那你会列竖式
计算吗?
(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出示两位学生的作品,如图3、图4。)
师看一看,这两道算式有什么区别?
生3的位置不一样,一个是跟小数的末尾对齐,一个是跟整数部分的0对齐。
师你觉得哪一种是正确的?
生我觉得是第二种,因为我们刚刚学过了小数加减法,
知道小数部分跟小数部分
对齐,整数部分跟整数部分对齐。
(很多学生在下面附和着。这时,第一种做法的学生也被他们“迁”过去
了。)
师由刚才的第二种证明方法,我们知道,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
算。那整数乘法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末位对齐。
师所以,3跟谁对齐比较合适?
生8。
师(边说边示范板书)从同学们刚才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时候,都是把它看成——
生整数乘整数。
……
《小数乘整数》一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算法,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算。
教师A的课堂,貌似高效,但细细品味后不难发现,只是讲清了计算方法,就“列竖式计算”而教“列竖式”,而将小数乘法的算理弃之不顾——这样的教学是浮于表面的,学生只是在机械地记忆小数乘法,对小数乘法的掌握也就停留在模仿阶段,今后一旦遇到新问题,往往就会束手无策。
教师B立足新知的生长点,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学习经验迁移到新知学习中,有效催生了新的算法。学生经历了计算和抽象算理的过程,感受到
小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既有不同、又有联系,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小数乘法的意义。
显然,教师B对这一课教学目标的把握较为到位,使学生的收获较为丰满。
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核心内容——教学目标,它既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又是教学的方向和指标,还是教学的灵魂和核心。教学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蓝本,科学、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将核心知识转化成教育形态知识。